强化还原处理对热带地区土壤碳氮含量及团聚体的影响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viv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快速培肥热带地区土壤地力,设计4个处理:对照、淹水处理、淹水 覆膜处理、淹水 覆膜 紫花苜蓿处理(强化还原处理),研究淹水或添加有机物料对土壤碳氮含量及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旱地淹水可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其中强化还原处理对改善土壤结构效果最为显著,强化还原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全碳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综合可知,淹水 覆膜 紫花苜蓿处理(强化还原处理)是改善土壤质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强化还原处理;有机物料;土壤碳氮含量;团聚体;热带地区
  中图分类号 S1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161-02
  海南南部地处热带,气候常暖无冬,一年四季都可进行农业生产,农业复种指数较高,常常种植2茬,甚至3茬,种植时期达6个月以上。在实际耕作中,农民重化肥,轻有机肥,因而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团聚体稳定性降低,土壤质量恶化,严重影响了冬季瓜菜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肥力的高低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密切的关系。施用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措施[1]。洪春来等[2]研究发现秸秆全量还田2年后,土壤有机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刘撰治等[3]、李焕珍等[4]研究发现玉米秸秆直接还田使土壤容重下降、孔隙度增加,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改善了土壤的物理状况。魏廷举等[5]通过试验发现,秸秆还田3年,耕层容重降低,非毛管孔隙增加,>2 mm粒径的团粒增加,从而增强了土壤的通透性,提高了地温,增强了有益生物活性等。Recous等[6]、Mary等[7]等研究表明,通过在土壤中添加新鲜有机物料(不淹水)改变土壤氧化还原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杀灭土壤中的致病微生物,改良土壤。季立声等[8]研究表明,秸秆直接还田后土壤中酶的数量明显增多,活性明显增强。曾广骥[9]研究发现,秸秆还田后0~20 cm耕层细菌数和真菌数均较对照显著增加。葛 滢等[10]研究表明,添加苜蓿和稻草有机物料(淹水)后,土壤中的Eh比对照组的下降更快、降幅更大,还原状态更明显。
  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农民常采用夏季种水稻或短时间淹水的方法改良土壤,前者费时、费工且大幅度降低经济收入,后者使土壤得不到根本修复。本试验重点探索大田不同淹水处理条件下添加有机物料对热带地区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以期为热带地区土壤快速培肥地力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海南省三亚市吉阳镇新村田洋进行,试验地种植西瓜5年以上,西瓜枯萎病发病率高达70%以上。供试有机物料为紫花苜蓿。
  1.2 试验处理
  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空白对照(不进行任何处理)(CK)、淹水处理(处理1)、淹水 覆膜处理(处理2)、淹水 覆膜 7 500 kg/hm2紫花苜蓿处理(称为强化还原处理,处理3)。紫花苜蓿与0~20 cm土层混合均匀。3次重复,小区面积约为36.7 m2,处理周期为20 d。
  1.3 土壤样品分析
  土壤排水、自然落干后采集0~20 cm层土样,每个试验区随机5点采样,混合后作为1个土壤样品,每个处理重复3 次。样品放在实验室阴干,用于测定土壤全碳、全氮。土壤全碳和全氮测定采用Vario EL III型元素分析仪测定。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利用SPSS 17.0软件和Excel 2012进行统计分析和作图,用Duncan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显著性,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强化还原对土壤全氮、全碳含量的影响
  由图1可知,处理3土壤全氮含量为1.29g/k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比CK高27.81%。而处理1、2土壤全氮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由此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相对于CK,淹水处理(处理1)和淹水 覆膜处理(处理2)对土壤中全氮含量的影响不大,不能提高土壤肥力。而经过强化还原处理(淹水 覆膜 7 500 kg/hm2紫花苜蓿处理)后,土壤全氮含量明显提高,表明添加紫花苜蓿能提高土壤肥力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图2可知,处理3土壤全碳含量为12.34 g/k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比CK土壤全碳含量高2.96 g/kg,增幅达31.55%。而处理1、2土壤全碳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由此表明,相对于CK,淹水处理(处理1)和淹水 覆膜处理(处理2)对土壤中全碳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只进行淹水和覆膜处理不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而强化还原处理在土壤中添加了7 500 kg/hm2紫花苜蓿作为有机物料来源,有机物料分解后提高了土壤全碳含量,表明添加有机物质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效果显著。
  2.2 强化还原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由图3可知,与CK相比,处理3土壤中粒径>5 mm的大团粒结构比例显著下降(P <0.01),粒径<2mm的团粒结构比例显著增加(P<0.01),粒径为2~5 mm等级的团粒结构比例无显著变化。处理1、2土壤中降低了粒径>5 mm的大团粒结构比例,增加粒徑<2 mm的团粒结构比例,但变化幅度小于处理3。由此表明,旱地淹水可改善土壤结构,淹水加有机物料处理对改善土壤结构效果最为显著。
  2.3 强化还原对土壤微团聚体的影响
  由图4可知,各处理的土壤微团聚体组分结构相似,均表现为粒径0.25~2.00 mm组分所占比例最大,粒径 0.053~0.250 mm次之,而粒径<0.053 mm组分与粒径>2 mm组分所占比例相当。不同处理对土壤微团聚体同一组分比例影响不显著。由此表明,经过淹水处理(处理1)、淹水 覆膜处理(处理2)或淹水 覆膜 7 500 kg/hm2紫花苜蓿处理(处理3)均不能改变土壤中微团聚体组分比例情况。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淹水处理和淹水 覆膜处理对土壤中全氮、全碳含量的影响不大,不能提高土壤肥力。而经过强化还原处理(淹水 覆膜 7 500 kg/hm2紫花苜蓿)后,土壤的全氮、全碳含量明显提高,表明添加有机物质对改善土壤肥力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效果显著。旱地淹水处理可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强化还原处理(淹水 覆膜 7 500 kg/hm2紫花苜蓿)对改善土壤结构的效果最为显著。但淹水处理、淹水 覆膜处理、淹水 覆膜 7 500 kg/hm2紫花苜蓿处理均不能改变土壤中微团聚体组分比例情况。综上可知,强化还原处理(淹水 覆膜 7 500 kg/hm2紫花苜蓿)是改善土壤质量的有效方法,可用于热带地区问题土壤的快速改良。
  4 参考文献
  [1] 杨玉爱.我国有机肥料研究及展望[J].土壤学报,1996,33(4):414-422.
  [2] 洪春来,魏幼璋,黄锦法,等.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对土壤肥力及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3,29(6):627-633.
  [3] 刘撰治,高旺盛,朱文珊.秸秆还田的机理与技术模式[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49-51.
  [4] 李焕珍,张忠涂,杨伟奇,等.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培肥效果的研究[J].土壤通报,1996,27(5):213-215.
  [5] 魏廷举,程乐圃,朱丽娜.秸秆还田的经济效益分析及其措施[J].农机化研究,1990(2):48-52.
  [6] RECOUS S,AITA C,Mary B. In situ changes in gross Ntransformations in bare soil after addition of straw [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1998,31(1):119-133.
  [7] MARY B,RECOUS S,DARWIS D,et al.Interactions between decompos-ition of plant residues and nitrogen cycling in soil[J].Plant and Soil,1996,181(1):71-82.
  [8] 季立聲,贾君永,张圣武.桔秆直接还田的土壤生物学效应[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2,23(4):375-379.
  [9] 曾广骥.有机物料对提高土壤肥力的效应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1988(3):35-39.
  [10] 葛滢,黄丹丹,周权锁.添加有机物料对淹水土壤Cd活性的影响机制[J].中国环境科学2009,29(10):1093-1099.
其他文献
摘要 近年来,国内宠物行业迅速发展,与宠物健康息息相关的宠物诊疗与防控技术已取得了长足进步。笔者通过查询大量文献,总结了目前国内与宠物犬疾病检测、治疗及营养调控的多种常用技术,并对其优、劣势进行分析讨论,以期对国内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宠物;疾病;诊疗;防治;中国  中图分类号 S8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245-02  近年来,随
摘要 阐述了桃源县茶叶生产现状和有机肥资源状况以及茶园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必要性,分析了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到2020年,全县茶叶优势产区化肥用量减少20%以上的目标,并就建立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组织方式和政策体系、集成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生产技术模式、构建茶园有机肥替代化肥长效机制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从试验示范、茶园农资的配送与应用、监测体系建设及技术服务方面,阐述了桃源县茶叶实现有机肥替
摘要 本文依托新兴县气象台发布的2016年前汛期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相关资料,分析预警信息發布情况,归纳指出在发布工作中存在山区县局预报能力有限、局地强天气困扰预警信号发布、公众接收预警短信较迟等问题,并结合实际,建议进一步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应建立健全与毗邻区域气象灾害联防联动机制、逐步推进区域气象自动站改造升级、着眼防灾减灾科学发布预警信息、充分发挥基层气象力量和综合利用发布渠道形成强大预
摘要 中华绒螯蟹套养2季青虾已在全市推广,为规范有关技术,制定了其技术规程。介绍了中华绒螯蟹套养2季青虾技术操作规程,以期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青虾;套养;技术操作规程  中图分类号 S96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270-02  宿迁市是养蟹大市,但由于养殖模式单一,养殖风险较大。目前,中华绒螯蟹套养2季青虾已在全市推广,为
摘要 茶尺蠖是为害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本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研究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不伤害天敌,不存在农残问题,能有效降低茶尺蠖幼虫虫口密度。6月19日、7月25日、8月21日、9月26日调查,诱捕区虫口减退率分别为52.74%、49.17%、43.86%、51.30%。通过多年诱杀,可实现茶尺蠖持续有效治理。  关键词 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诱
摘要 为提高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水平,对黔西县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完善合作社的组织形式、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烟农专业合作社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烟农专业合作社;现状;问题;对策;贵州黔西  中图分类号 F3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261-02  Abstract In ord
摘要 本文综述了小麦籽粒中营养成分的积累与分布,分析了目前小麦加工利用现状及鲜食小麦加工利用的可行性及鲜食小麦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以期为鲜食小麦产业化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鲜食;产业化;展望;加工利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063-03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ed
摘要 为了测定不同剂量5%阿维菌素B2乳油对香蕉根结线虫的田间防效,设5%阿维菌素B2乳油3个剂量、对照药剂10%噻唑膦颗粒剂及空白对照5个处理,于2016年在云南省对香蕉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后60 d,5%阿维菌素B2乳油0.50 mL/株处理的J2减退率为88.13%,0.33 mL/株处理的减退率为80.60%,表明其不仅对J2数量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同时也具有良好的持效期。移栽后
摘要 介绍了云南杂交油茶的应用前景和德宏州发展杂交油菜制种的优势,并集成了适用于当地的杂交油菜高产制种技术,以期为建立安全供种的制种基地、优质高产制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杂交油菜;高产;制种技术;亚热带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048-01  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纬度低、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油菜籽产量的提高和含油量的增
摘要 分析了农业职业教育的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剖析了江西省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形势;问题;建议;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340-01  江西农业职业教育是江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基层技术人才和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