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论是通过教师的“高效课堂”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实现师生互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学科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性,随着课程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这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建构转向成为教学的重点。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建构转向,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作为施教客体的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建构。
一、教师构建课堂的“高效教学”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如何让学生主动建构,获得知识和技能?首先需要教师构建课堂的“高效教学”。
第一,确定在多元化和全面性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构建课堂的“高效教学”。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我们常常设定最高教学目标为,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多元化和全面性的,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价值观的多元化,也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此教学目标上,教师在构建课堂教学时需时时紧扣目标要求组织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选择上不追求标新立异,而是选择信息领域中具有稳定性和可延伸性的知识,让学生领会本质,把握规律。
第二,构建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有助于教师构建课堂的“高效教学”。
为人师表,爱生如子。很难想象,一个未能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的课堂能收到多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整天以命令、禁令等方式组织教学,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赶鸭子上架”,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一个死气沉沉的课堂又怎么能让学生真正领会知识呢?教学的平等性和合作化,教学的情感性和人性化,教学的互动性和多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在平等中对话,在合作中学习,教学中张弛有度,及时有效的师生沟通和课堂反馈,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以教学需要为中心有助于教师构建课堂的“高效教学”。
各所学校的信息技术软硬件均不会完全相同,城市的信息技术硬件大大优于农村,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也大大优于农村。城市学校机房在使用清华同方E360电脑组织教学时,而很多农村机房还在使用2005年省统一配发的TCL学生机组织教学;当城里学生使用FLASH精彩地制作动画时,农村学生还有很多打字都不熟练。如此大的差异,想让教学站在同一个起点上,不可能。只有根据学生的准备状态和教学设施以及教师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如将演示与演练相结合,小组合作竞争、自主合作探究等,才能构建课堂的“高效教学”。
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教师的“高效教学”方法得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得到了锻炼,就能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
第一,使用小组合作、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利用活动单“导学模式”,将学生按不同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基础,进行分组,每组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既能保证教学,又能兼顾学生之间的协助互助。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每组的小组长作为小组的核心与成员制订方案,小组成员实施,各组成员或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克服困难,最后通过作品展示及评价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
第二,推行“活动单导学”模式,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以往的教学,教师通常讲完一个知识点,就会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学生虽然学习的兴趣很高,但往往不知道整节课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是哪些,没有主动建构知识的意识。如采用“活动单导学”,学生通过预习,明确了自己每节课要复习哪些知识,要学习哪些新知识,该怎么去思考和研究。在活动单的要求下,学生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每个活动完成后,他们会积极地去思考和探究下一个活动。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实现,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获得知识,培养能力;需要多元化和全面性的教学目标、民主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以及以教学需要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需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任务驱动等方法中学习,通过“活动单导学”模式,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师的“高效教学”下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责任编辑 廖银燕)
一、教师构建课堂的“高效教学”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如何让学生主动建构,获得知识和技能?首先需要教师构建课堂的“高效教学”。
第一,确定在多元化和全面性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构建课堂的“高效教学”。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我们常常设定最高教学目标为,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多元化和全面性的,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价值观的多元化,也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此教学目标上,教师在构建课堂教学时需时时紧扣目标要求组织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选择上不追求标新立异,而是选择信息领域中具有稳定性和可延伸性的知识,让学生领会本质,把握规律。
第二,构建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有助于教师构建课堂的“高效教学”。
为人师表,爱生如子。很难想象,一个未能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的课堂能收到多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整天以命令、禁令等方式组织教学,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赶鸭子上架”,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一个死气沉沉的课堂又怎么能让学生真正领会知识呢?教学的平等性和合作化,教学的情感性和人性化,教学的互动性和多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在平等中对话,在合作中学习,教学中张弛有度,及时有效的师生沟通和课堂反馈,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以教学需要为中心有助于教师构建课堂的“高效教学”。
各所学校的信息技术软硬件均不会完全相同,城市的信息技术硬件大大优于农村,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也大大优于农村。城市学校机房在使用清华同方E360电脑组织教学时,而很多农村机房还在使用2005年省统一配发的TCL学生机组织教学;当城里学生使用FLASH精彩地制作动画时,农村学生还有很多打字都不熟练。如此大的差异,想让教学站在同一个起点上,不可能。只有根据学生的准备状态和教学设施以及教师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如将演示与演练相结合,小组合作竞争、自主合作探究等,才能构建课堂的“高效教学”。
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教师的“高效教学”方法得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得到了锻炼,就能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
第一,使用小组合作、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利用活动单“导学模式”,将学生按不同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基础,进行分组,每组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既能保证教学,又能兼顾学生之间的协助互助。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每组的小组长作为小组的核心与成员制订方案,小组成员实施,各组成员或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克服困难,最后通过作品展示及评价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
第二,推行“活动单导学”模式,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以往的教学,教师通常讲完一个知识点,就会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学生虽然学习的兴趣很高,但往往不知道整节课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是哪些,没有主动建构知识的意识。如采用“活动单导学”,学生通过预习,明确了自己每节课要复习哪些知识,要学习哪些新知识,该怎么去思考和研究。在活动单的要求下,学生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每个活动完成后,他们会积极地去思考和探究下一个活动。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实现,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获得知识,培养能力;需要多元化和全面性的教学目标、民主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以及以教学需要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需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任务驱动等方法中学习,通过“活动单导学”模式,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师的“高效教学”下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责任编辑 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