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提高教材研读能力的方法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_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中小学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小学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对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实践,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师提高教材研读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材 研读 方法
  一、正确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
  正确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是小学数学教师提高教材研读能力的重要方面。数学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在初步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及教材编写意图后,进行“追问式”“联系性”“多视角”“延伸性”研读,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理清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进而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的核心内容。
  在小學数学课本的编写中,编写者一般从生活中的案例作为切入点,先依据情境导入进行观察分析,再归纳总结出数学公式、概念等知识要点,最后进行知识点的强化训练。这种教学环节的设定是以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理解能力等方面为基础,对数学教材中的知识进行由浅入深的展现,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教材编写者的意图,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推进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习成绩。
  二、加强对数学教材概念的梳理
  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提高教材研读能力,就必须加强对数学概念的梳理。数学教材和其他教学略有不同,其概念和公式较多,且晦涩难懂。理解和掌握概念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大难点。而有些教师本身对概念的梳理和掌握并不充分,对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应用的理解程度不够深入。
  三、重视数学公式内涵的把握
  理解和把握数学公式的内涵,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公式的内涵,才能举一反三地解决数学实际问题。如在教学“长方体的棱长总和”公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汇报—归纳等过程,独立推导出周长=(长 宽 高)×4,让每位学生都能真正理解其公式的实际意义,为学生后续的变式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只有通过理解和掌握公式的本质,建立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才能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四、加强课后习题的整理
  课后习题是帮助学生梳理数学公式、概念和应用的基础,通过整理数学习题,可以提高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理解不到位的困惑。
  如小学六年级“圆柱”一节的课后习题中有这样一道理: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横着或竖着卷起来,可以卷成什么形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卷成的这两个圆柱的异同点。通过这个练习,不但挖掘了圆柱和长方形纸张的关系,还梳理了圆柱的特征,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了圆柱的底面周长、高与长方形长与宽的联系,同时拓展了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相关知识,推动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
  五、重视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在提高教材研读能力时,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在数学教学时,许多教师过多地关注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在知识的运用和能力训练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少,导致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授课时,教师应重视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六、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教材研读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正确把握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加强对数学教材概念的梳理、重视数学公式内涵的把握、加强课后习题的整理,及重视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等方法,教师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总而言之,在研读教材时,教师不但要关注自己的“教”,而且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参考文献:
  [1]李松林.回到课堂原点的深度教学[J].基础教育参考,2015,(16).
  [2]刘晓玫.小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规律及特点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元和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落实,课堂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法能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了数学问题情境在小學数学教学中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情境 教学策略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数学学科中,以数学问题为核心而构建的教学情境。根据实际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只有保持适宜的运动负荷,才可以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中学体育课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各项训练的数量及时间进行较为具体的预估,并转变当前部分体育运动负荷偏小、学生无法获得有效锻炼的现状。  一、体育运动负荷的生理学原理概述  运动生理学认为:“人体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会受到运动负荷的不断刺激影响,在此条件下,机体的功能会发生结构适应性变化。”因此,体育教师必须熟悉有关运动
摘要:为了更好地理解飞机的飞行原理,研究机翼形状与升空受力之间的关系,本文设计了一种简洁的飞行器机翼模型。通过数学建模,结合平面几何、二分法和工程绘图等相关知识,确定该机翼的表面形状,以及利用伯努利原理,估计该机翼的升力系数,以及能够提供的升力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伯努利原理 数学建模 机翼形状 升力系数  一、飞机的飞行原理  《诗经·大雅》中有“鸢飞戾天,鱼跃于水”的诗句,表达了古人对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各级相关教育部门对小学数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能力和品格,怎样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不断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教师对学生情感技能及文化知识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
摘要: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由儒家构成,儒家思想教育方式包括自我修养法和伦理教化法。本文主要研究了古代思想教育方式,并分析了它对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的启示,以期提高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政治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  从古至今,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有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繁荣阶段是春秋时期,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出现了
摘要: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教师必须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了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 有效性 教学措施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物理理论、概念及规律都由物理实验得出的。可见,物理实验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实验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笔者提出了几点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重视演
摘要: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主题图开展教学,主题图的运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数学课本的可读性,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学习效率。本文介绍了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并阐述了主题图实施的教学意义。  关键词:主题图 小学数学
摘要:相比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的学情更为复杂,学生对待学习普遍懒惰,对待人情近乎冷漠。因此,辅导员应教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保持与学生家长的良好沟通。  关键词:职业院校 辅导员  一、教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  如果学生只想要轻松的人生,逃避学习并不能解决问题。那些沉迷游戏的学生,没多少人有从事电子竞技的打算,大部分只是为了娱乐,而不是为了人生目标。荒废青春、沉
新时代背景下的美术编辑需要重新定位,更准确地说,是美术编辑角色回归。作为理想状态,美术编辑的角色应是“美术编辑 设计师”,同时摒弃文字编辑为主,美术编辑为辅的陈旧观念,让他们处于平等地位,建立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和谐沟通、取长补短的渠道,避免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脱节,同时鼓励美术编辑提早参与图书的编辑流程,与文字编辑共同进入角色,甚至在某些适合美术编辑为主导的图书上,让他们成为主角,从图书选题策划论证
摘要:有效的阅读方式可以加深小学生对世界的了解,建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创新思维和阅读能力。本文根据目前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期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措施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历来都是语文教师教学的一大难点,好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使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