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面对孩子撒谎

来源 :好妈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6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混淆想像和现实
  2岁11个月的玲玲跑过来要拿奶瓶喝水。爸爸说:“你都快3岁了,不要用奶瓶了,还是用杯子喝水吧!”可玲玲非要用奶瓶喝水。这时,她看到妈妈走过来,就告状说:“妈妈,爸爸不让我喝水。”妈妈说道:“爸爸不是不让你喝水,只是让你用水杯喝水。”
  家长在引逗中无意强化
  姥姥问3岁的青青:“你喜欢姥姥,还是喜欢妈妈?”青青说:“喜欢妈妈。”这时,姥姥板起脸孔,教训她:“好没良心的东西,从小我就带着你,给你买吃的买穿的,你却喜欢妈妈!”青青一看这势头,马上改口说:“我喜欢姥姥,姥姥好!”于是,姥姥笑得嘴都咧开了,又是抱又是亲。从此,青青学会了看什么人说什么话,当着妈妈说妈妈好,当着姥姥说姥姥好。
  家长有时候不让孩子讲真话
  3岁的文文在外面玩耍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的花盆。文文吓坏了,赶紧跑回家和妈妈说。妈妈告诉文文:“如果有人问你,就说不是你打碎的,要不邻居要打你,妈妈还得赔花盆的钱。”文文按照妈妈的话去做了,妈妈夸奖道:“文文就是聪明!”从这件事中,文文能得到一个结论,妈妈喜欢撒点谎的人。
  孩子为了避免受罚
  当孩子说实话受到惩罚时,他就会用撒谎来自卫。例如,爸爸发现自己的钱少了,问到孩子,孩子承认是他拿了,爸爸不由分说,一顿饱拳,还大声骂道:“你这么小,就会偷钱了,今天,我要好好教训你!”孩子对这种教训记忆犹新,每遇到犯错误或不中爸爸意时,说话就要动脑筋了,要不就会受惩罚的。
  专家建议
  父母以身作则
  要时刻注意不要给孩子说谎的机会,既不要引逗孩子说谎,也不要让孩子出于自卫撒谎,更不要教孩子说谎。
  坦然面对孩子撒谎
  孩子说了谎,也没必要教训他一顿,而应当面对现实,想法让孩子明白撒谎是没有必要的,撒谎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可以用别的方法解决问题,任何人都不喜欢撒谎的人。
  故事引导
  家长给孩子多讲一些有关诚实的故事,使他认识到为人诚实的益处。
  鼓励孩子说实话
  孩子做了错事,家长要鼓励孩子说实话。当孩子真的说了实话后,要就事论事。首先要表扬他的诚实,然后再妥善处理他的错误。家长千万不能因为孩子说出了所犯的错误而狠狠惩罚他,致使他以后为了逃避惩罚而不再报告实情。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的故事是值得借鉴的:一次,一个孩子打了另外一个孩子。陶先生批评了打人的那个孩子,同时因为他勇于认错、诚实可信而奖励了他四块糖。
  帮助孩子分清现实和想像
  孩子有时不免将想像的事情当成真实的,其实不是在故意说假话。例如,明明听了孙悟空的故事,会告诉妈妈他跟孙悟空一起玩,并一起打妖怪。又如,珍珍告诉老师:“我们家有汽车,是彩虹颜色的。”其实,孩子不是在有意撒谎,而是他在其中融入了自己的想像。
  当孩子想像与现实分不开的时候,如上例玲玲喝水,家长只需要用正确的语言给孩子表达一遍,让孩子知道这种情况应该如何用语言表达。对于孩子充满幻想的“谎言”,妈妈没有必要大惊小怪,而是注意引导孩子从幻想的世界中走出来关心现实。
其他文献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决定宝宝大脑发展的决不仅仅是基因,而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有宝宝身边的环境,他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觉到的都无一例外在塑造着宝宝的大脑,这些最终也决定了宝宝成年后的学习、思考和行为的方式。  一、不要吝啬你对宝宝的爱  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宝宝未来人际关系发展的基础。只有当宝宝小时候体验到了关于爱的一切积极的情感,内心才会觉得自己是安全的,才能够平等地与他人交往。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