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学科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一定的生物素养是每个学生都应当具备的科学素养。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改下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它对于学生生物素养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本文中,笔者对研究性学习的涵义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给研究性学习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研究性学习的的完善做出贡献。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生物素养;新课改
生物素养是每一个人都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的科学素养,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生物世界里,并且我们人类本身就是生物中最重要的一种。在生物素养中,既包括一些生物知识、技能,又包括发现、研究和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因此,生物素养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我们的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工作的时候,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其他一些能力的培养,这样显然不利于我们整体生物素养的提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走入了我们的视野。在素质教育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生物知识,同时还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等综合能力,而传统的以知识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显然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于是各种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开始不断出现,其中就包括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所谓研究性学习,通俗点来说就是一种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前提,以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个人或小组活动方式为主所进行的学习活动。从探究性学习的涵义可以发现,这是一种与以往的学习模式存在很大区别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而这种把学生作为主体的学习研究活动相较于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显然更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探索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一、要选择恰当的课题
在研究性学习中,选择研究课题是学习活动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步骤,课题选择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接下来的学习效果。那么我们在选择研究课题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要尽量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兴趣是进行学习活动的重要内驱力,一旦学生对于某个课题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地为研究课题去收集资料、积极思考并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因此,有趣应该是教师在选择课题应当注意的首要原则;其次,选择的课题要尽量贴近现实。生物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来自于现实生活、来自于大自然的自然学科。我们开展生物教学工作,学习生物知识其最终的目的也是希望能够把所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际,因此,我们在选择研究课题的时候最好选择一些贴近现实生活的课题作为研究的对象。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于课题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同时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最后,要注意结合学生现实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虽然说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理解相对于初中阶段已经较为深厚,但是从整个生物科学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还处在生物科学研究的皮毛阶段,因此,我们在选择研究课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知识结构、研究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研究的活动能够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
二、研究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其中一个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学生的学习地位的不同。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往往只是被作为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的容器,一般都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传授什么知识,学生就会什么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几乎没有什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之下,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创新能力、研究能力等的形成。而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都是研究的主体,无论是以个人的形式还是以小组的形式,学生始终把握着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权。这样,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学生会去主动地发现问题,并想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自然而然会很快提升。
三、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穿插进去研究性的实验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生物实验在整个生物学习过程中占有相当的分量。我们在开展生物学习的时候如果能够适当地穿插进去一些研究性的生物实验,这样会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并且这种研究性实验与以往的模仿性实验或者是验证型实验都有所不同,在研究性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个探索和研究的心理状态,因此可以说,研究性实验本身也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研究学习的对象要面对全体学生
由于在研究性学习中,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一些基础或者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忽略。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都是和一些“尖子生”在进行研究,往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都是那么几个学生,而其它大部分的学生要么在旁边看热闹,要么连热闹都不看而自顾自地做自己的事情,这样就违背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初衷。因此,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时候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鼓励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研究过程中来,而教师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这样才能够使得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总之,在生物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还是一个比较新颖的尝试,但它却是未来生物教学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适当地开展一些研究性的学习,把这种新的学习模式作为传统学习模式的重要补充,这样就能够取长补短,尽可能大的提高学习的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中学)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生物素养;新课改
生物素养是每一个人都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的科学素养,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生物世界里,并且我们人类本身就是生物中最重要的一种。在生物素养中,既包括一些生物知识、技能,又包括发现、研究和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因此,生物素养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我们的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工作的时候,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其他一些能力的培养,这样显然不利于我们整体生物素养的提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走入了我们的视野。在素质教育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生物知识,同时还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等综合能力,而传统的以知识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显然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于是各种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开始不断出现,其中就包括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所谓研究性学习,通俗点来说就是一种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前提,以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个人或小组活动方式为主所进行的学习活动。从探究性学习的涵义可以发现,这是一种与以往的学习模式存在很大区别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而这种把学生作为主体的学习研究活动相较于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显然更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探索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一、要选择恰当的课题
在研究性学习中,选择研究课题是学习活动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步骤,课题选择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接下来的学习效果。那么我们在选择研究课题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要尽量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兴趣是进行学习活动的重要内驱力,一旦学生对于某个课题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地为研究课题去收集资料、积极思考并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因此,有趣应该是教师在选择课题应当注意的首要原则;其次,选择的课题要尽量贴近现实。生物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来自于现实生活、来自于大自然的自然学科。我们开展生物教学工作,学习生物知识其最终的目的也是希望能够把所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际,因此,我们在选择研究课题的时候最好选择一些贴近现实生活的课题作为研究的对象。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于课题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同时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最后,要注意结合学生现实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虽然说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理解相对于初中阶段已经较为深厚,但是从整个生物科学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还处在生物科学研究的皮毛阶段,因此,我们在选择研究课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知识结构、研究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研究的活动能够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
二、研究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其中一个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学生的学习地位的不同。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往往只是被作为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的容器,一般都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传授什么知识,学生就会什么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几乎没有什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之下,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创新能力、研究能力等的形成。而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都是研究的主体,无论是以个人的形式还是以小组的形式,学生始终把握着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权。这样,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学生会去主动地发现问题,并想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自然而然会很快提升。
三、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穿插进去研究性的实验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生物实验在整个生物学习过程中占有相当的分量。我们在开展生物学习的时候如果能够适当地穿插进去一些研究性的生物实验,这样会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并且这种研究性实验与以往的模仿性实验或者是验证型实验都有所不同,在研究性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个探索和研究的心理状态,因此可以说,研究性实验本身也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研究学习的对象要面对全体学生
由于在研究性学习中,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一些基础或者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忽略。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都是和一些“尖子生”在进行研究,往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都是那么几个学生,而其它大部分的学生要么在旁边看热闹,要么连热闹都不看而自顾自地做自己的事情,这样就违背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初衷。因此,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时候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鼓励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研究过程中来,而教师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这样才能够使得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总之,在生物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还是一个比较新颖的尝试,但它却是未来生物教学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适当地开展一些研究性的学习,把这种新的学习模式作为传统学习模式的重要补充,这样就能够取长补短,尽可能大的提高学习的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