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ma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课堂教学的要求,我和同事们一直在尝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平时有关小组合作的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有以下方法。
  一、科学分组
  合作学习前要先进行科学分组,同时要合理分工,小组成员共同配合。我平时在班上会将学生按照成绩由高到低进行ABC分级,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一名A级学生、两名B级学生、一名C级学生组成,就是说,小组是由性别、学业成绩、能力素质、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每个小组基本上是全班的缩影,这样也便于合理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但是小组的建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也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情况的变化随时调整。
  小组合作学习本来是通过小组内的几个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来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的,因此,小组合作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小组成员应该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而且应该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相补充,成员之间要互相配合,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明确的分工,就谈不上真正的合作。
  二、善于思考
  在每次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前,我都先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让每个学生能有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讨论,这样就可以防止学生出现“搭便车”的情况。另外,教师要随时了解讨论的进展和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点拨,避免学生走弯路。教师要设置一些有层次的问题,由浅入深,使学生通过这些问题,层层深入,逐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各小组交流发言时,教师应及时评价各小组的意见,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勇于挑战的能力,让学生敢于发表独特的意见,并学会在互相尊重中去学会合作。
  三、及时评价
  合作学习后,教师要及时进行合理的评价,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同伴,合理评价伙伴,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我在平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经常教育学生要学会尊重同伴、评价同伴。例如:听同伴发言时眼睛要注视对方,专心听,不插嘴,如果你同意同伴的看法,可以微笑着点点头或者翘翘大拇指,得到表扬的人要有礼貌地向同伴表示感谢。如果你不同意别人的看法,要诚恳地向对方提出来,并且要有理有据。当同伴向你提出不同意见时,要虚心听取,意见不同可以争论,但一定要态度友好,平静地说出自己的理由来。
  在小组汇报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编组的优势,用小组的编号来代替学生的姓名,称呼他们为“XX小组的代表”,这样小组成员就会形成一股合力来帮助发言的同学。有了小组全体成员的支持和帮助,汇报人会对小组汇报产生热情,从而对整个小组活动都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同时,教师应及时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如哪一组团结协作做得最好、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最守纪律等。对小组中成员的表现,教师也要进行分阶段的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对他们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
  总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有先进的理念的指导。只有在教学中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才能持续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责 编 阿 宁)
其他文献
强化师德建设至关重要且势在必行,但通过划定“师德红线”的方式来遏制目前出现的师德某些方面的缺失,或者试图建立师德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是否能够真正顺利实现预定的目标尚待探讨。我以为首先需要厘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师德红线”的界定  教师职业道德也称为师德。从逻辑学的角度看,如果将“师德红线”作为一个概念来界定,就须明确其内涵与外延。只有概念界定得准确清楚,才能为开展学术探讨提供基本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教育的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灿烂的文化中吸取营养,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一、感知古诗文,积淀文化底蕴  1.诵读积累  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的手段之一。可诵读的经典内容很多,我们根据学情,要求七年级学生背诵《三字经》和《国学经典诵读》。诵读的过程是学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也是接受
所谓倾听,就是认真地听、细心地听.它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一种礼貌、一种素养.然而,对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是中低段学生而言,倾听并非易事.这是由于小学生生性活泼
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称(职务)”的要求,以及全国一些地方陆续开展的相关试点工作,使“正高级教师”职称(职务)的评聘条件再次成为广大教师和有关方面关注的热点。中小学教师到底该不该开展教育科研、要不要发表学术论文,一时间成了各方争论的问题。  一、教育科研素养是教师专业素养的“真金”  中小学正高级
期刊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诵读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应该是诗歌教学的核心目标。学生诵读诗歌,正是通过对诗人瞬间情绪的把握,补充自己情感经验的不足,或引起心灵的共鸣,或体验某种人生情绪的极致,从而更好地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基于此,我认为诵读应该是诗歌教学最好的方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等古句,
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校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始终把“科普校园”作为学校特色之一,把科普教育与教学工作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工作。  一、加强领导与管理,营造科普文化氛围  加强领导。开展科普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最直接的途径,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科普活动。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