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从案例教学和统计学的学科特点入手,对在高职财经类《统计学》课程中推行案例教学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统计学教学案例中的统计案例选择的三个原则。
关键词:统计学案例教学选择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必须以培养经济建设和生产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其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意义重大,对于兼容理论与应用的统计学教学而言,这种实践的环境主要是案例教学。
1 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理论探析
1.1 案例教学特点
案例是实际存在或曾经发生过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使学生经历或体验模拟的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运用所学统计理论知识和方法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是进行通常宣讲式的教学,是组织讨论与提问,只起着一个启发者的作用,而学生则从“被动的听众”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 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案例教学有如下特点:
(1)理论联系实际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案例的介绍,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观察思考问题的本质,并筛选有关数据信息;通过分析案例与互相讨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通过对案例的整理、归纳,引导学生提炼和掌握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案例教学不是复制性地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巧,而是着眼点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因此,案例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实践性教学活动,它有效地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工作情景的差距。
(2)案例教学是以“行为导向”这样一种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方法。
案例的功能是提供情景、体验过程、积累经验,其着眼点在于培养能力。案例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交互式教学,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讨论中充分交流各自意见,讨论中各种观点的相互碰撞,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
(3)案例的现实背景,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高职高专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案例多取材于现实问题,其价值在于提供真实而典型的素材,供人们分析研究,总结规律,从而提高人们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案例教学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他们在运用所学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会获得较高的成就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 统计学课程的特点
(1)信息量大、结构复杂
首先统计学的概念比较抽象、分类过于繁杂,学生普遍没有接触过统计实际工作,对统计中的概念含义及作用不能正确理解,例如:不少学生对平均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难以区分;其次统计学研究的是现实世界中总体现象的数量方面,并通过对总体现象中各种数量关系的研究,来认识它的内在规律性,每一个统计原理都有对应的现实素材,同时又以数学形式来表述,统计推断部分中的不少公式都需要有微积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础,如在讲授最小二乘法中的参数的计算公式的推导需要有偏微分的知识,虽然高职的要求是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公式, 对公式的推导都不做要求,但这也给学生的理解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每种指标计算一般是按公式去讲授,学生很容易把每种指标孤立去理解或纯粹作为一种数学公式去掌握,而不能正确理解各指标间的联系及不同作用,例如:对于报告期的销售额和扣除物价变动影响的销售额所表达的不同往往分不清楚,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体会公式的特点和使用环境;再者各章的统计分析方法相对独立,每一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应用条件、指标体系及分析步骤。
(2)应用性、实践性强
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和应用性学科,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统计学的生命在于应用, 统计的价值和魅力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才能得以体现。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公司、企业的经营和决策、科学研究等都越来越依赖于数量分析和统计分析, 统计方法已经成为各学科领域研究的基本方法。现代统计学教学中鲜明的应用性已成其教学的主要方向。
(3)与专业知识融合不够
统计学只有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强大的数据分析功效。从高职统计教学现状来看,统计教学与各专业内容的结合性较差。各专业的统计教学都是同样的教材、同样的练习,没有根据不同专业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差异化的讲解,没有结合各专业的实际案例来演绎统计理论的发展、背景、应用条件等,难以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统计在本专业学习中的应用价值。
1.3 高职院校统计课的培养目标
学习《统计学原理》一方面是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今后就业时能多一技之长,到企业、机关,甚至私营企业能胜任多种工作。所以,
对于以就业为目的的接受职业教育学生而言,《统计学原理》教学应加大分析判断力度,突出统计实践的实用特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统计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学完统计学以后,能够以统计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用宏观化、数量化和条理化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现象的属性和变化过程,而不仅仅是了解几个概念和原则。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兼容理论和实践的统计课,案例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模拟实践的过程,采用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它对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连接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之间的桥梁。
2 统计学教学案例的选择原则
案例的选择是关系到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个合适的案例能让学生豁然开朗, 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一个失败的案例反而会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更加困惑。
(1)针对性:案例应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来组织。首先,从教学功能来看,案例教学适用于复杂知识,专业知识的教学,简单的概念与事实,学生只要能够在相同或相似的情境中再现即可。其次,案例要与教材内容联系密切,如果选择了与教材内容联系不密切的案例,就有可能牵强、偏离主题,无法实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原理的教学目的。因此,构建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
(2)理论性与现实性:作为高职的统计学课程, 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十分熟练的实用统计方法和统计工具, 是以实践为目的的。从教学目的来看,案例教学适用于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中。统计案例是对统计理论的支持和具体应用。因此,统计案例的选择必须与所讲授的理论内容紧密结合,将统计理论融于具体实例之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统计理论。同时案例选择一定要有现实性、有趣性,案例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吸引学生,促进他们不断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例如通过选择控制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案例,深入浅出的介绍抽样推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
(3)与所专业相结合
统计学的教学目的不能孤立制定,教师应充分在调研各专业教学目的的前提下,调整不同专业统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同时将提高学生的统计素质纳入教学目的之中,教学内容本着“服务专业、突出应用”的原则,依据各专业需求进行取舍,在案例选择上应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精心选择教学案例。比如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单利和复利两种形式在银行存款,利用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计算平均年利率的多少来判断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运用变异指标来考察投资的风险大小。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张英华,凌培全.案例教学法创新研究与应用,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 王庆石,卢兴普.统计学案例教材,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4] 袁诚.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统计教育,2006(4).
[5] 邬丽萍.统计学案例教学方法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2009(4).
[6] 李艳岭.试论案例教学法[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4(4)
关键词:统计学案例教学选择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必须以培养经济建设和生产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其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意义重大,对于兼容理论与应用的统计学教学而言,这种实践的环境主要是案例教学。
1 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理论探析
1.1 案例教学特点
案例是实际存在或曾经发生过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使学生经历或体验模拟的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运用所学统计理论知识和方法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是进行通常宣讲式的教学,是组织讨论与提问,只起着一个启发者的作用,而学生则从“被动的听众”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 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案例教学有如下特点:
(1)理论联系实际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案例的介绍,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观察思考问题的本质,并筛选有关数据信息;通过分析案例与互相讨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通过对案例的整理、归纳,引导学生提炼和掌握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案例教学不是复制性地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巧,而是着眼点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因此,案例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实践性教学活动,它有效地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工作情景的差距。
(2)案例教学是以“行为导向”这样一种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方法。
案例的功能是提供情景、体验过程、积累经验,其着眼点在于培养能力。案例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交互式教学,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讨论中充分交流各自意见,讨论中各种观点的相互碰撞,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
(3)案例的现实背景,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高职高专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案例多取材于现实问题,其价值在于提供真实而典型的素材,供人们分析研究,总结规律,从而提高人们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案例教学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他们在运用所学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会获得较高的成就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 统计学课程的特点
(1)信息量大、结构复杂
首先统计学的概念比较抽象、分类过于繁杂,学生普遍没有接触过统计实际工作,对统计中的概念含义及作用不能正确理解,例如:不少学生对平均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难以区分;其次统计学研究的是现实世界中总体现象的数量方面,并通过对总体现象中各种数量关系的研究,来认识它的内在规律性,每一个统计原理都有对应的现实素材,同时又以数学形式来表述,统计推断部分中的不少公式都需要有微积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础,如在讲授最小二乘法中的参数的计算公式的推导需要有偏微分的知识,虽然高职的要求是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公式, 对公式的推导都不做要求,但这也给学生的理解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每种指标计算一般是按公式去讲授,学生很容易把每种指标孤立去理解或纯粹作为一种数学公式去掌握,而不能正确理解各指标间的联系及不同作用,例如:对于报告期的销售额和扣除物价变动影响的销售额所表达的不同往往分不清楚,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体会公式的特点和使用环境;再者各章的统计分析方法相对独立,每一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应用条件、指标体系及分析步骤。
(2)应用性、实践性强
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和应用性学科,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统计学的生命在于应用, 统计的价值和魅力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才能得以体现。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公司、企业的经营和决策、科学研究等都越来越依赖于数量分析和统计分析, 统计方法已经成为各学科领域研究的基本方法。现代统计学教学中鲜明的应用性已成其教学的主要方向。
(3)与专业知识融合不够
统计学只有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强大的数据分析功效。从高职统计教学现状来看,统计教学与各专业内容的结合性较差。各专业的统计教学都是同样的教材、同样的练习,没有根据不同专业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差异化的讲解,没有结合各专业的实际案例来演绎统计理论的发展、背景、应用条件等,难以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统计在本专业学习中的应用价值。
1.3 高职院校统计课的培养目标
学习《统计学原理》一方面是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今后就业时能多一技之长,到企业、机关,甚至私营企业能胜任多种工作。所以,
对于以就业为目的的接受职业教育学生而言,《统计学原理》教学应加大分析判断力度,突出统计实践的实用特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统计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学完统计学以后,能够以统计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用宏观化、数量化和条理化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现象的属性和变化过程,而不仅仅是了解几个概念和原则。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兼容理论和实践的统计课,案例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模拟实践的过程,采用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它对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连接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之间的桥梁。
2 统计学教学案例的选择原则
案例的选择是关系到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个合适的案例能让学生豁然开朗, 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一个失败的案例反而会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更加困惑。
(1)针对性:案例应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来组织。首先,从教学功能来看,案例教学适用于复杂知识,专业知识的教学,简单的概念与事实,学生只要能够在相同或相似的情境中再现即可。其次,案例要与教材内容联系密切,如果选择了与教材内容联系不密切的案例,就有可能牵强、偏离主题,无法实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原理的教学目的。因此,构建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
(2)理论性与现实性:作为高职的统计学课程, 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十分熟练的实用统计方法和统计工具, 是以实践为目的的。从教学目的来看,案例教学适用于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中。统计案例是对统计理论的支持和具体应用。因此,统计案例的选择必须与所讲授的理论内容紧密结合,将统计理论融于具体实例之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统计理论。同时案例选择一定要有现实性、有趣性,案例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吸引学生,促进他们不断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例如通过选择控制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案例,深入浅出的介绍抽样推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
(3)与所专业相结合
统计学的教学目的不能孤立制定,教师应充分在调研各专业教学目的的前提下,调整不同专业统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同时将提高学生的统计素质纳入教学目的之中,教学内容本着“服务专业、突出应用”的原则,依据各专业需求进行取舍,在案例选择上应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精心选择教学案例。比如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单利和复利两种形式在银行存款,利用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计算平均年利率的多少来判断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运用变异指标来考察投资的风险大小。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张英华,凌培全.案例教学法创新研究与应用,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 王庆石,卢兴普.统计学案例教材,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4] 袁诚.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统计教育,2006(4).
[5] 邬丽萍.统计学案例教学方法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2009(4).
[6] 李艳岭.试论案例教学法[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