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概括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和评价体系,旨为相关实验研究提供指导.方法 通过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将检索时间限定为自建库到2020年9月4日,查阅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相关实验研究.结果 将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分为药物干预、手术干预、生物应激和复合因素四大类,并加以概括和分析.发现目前尚无公认的造模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现代医学造模方法不符合中医病因病机的发展规律;对制造病因的条件没有确切标准;对模型动物的评价不确切;造模时可能会出现其他兼证等.模型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规范之处有以下几点:模型动物的宏观表征缺乏客观量化的评价指标;缺乏中医独有特色的脉象;反证方剂的选择没有统一;没有独有的微观指标,容易与单纯的血瘀证进行混淆等.结论 文章概括了现阶段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及评价指标,其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规范气虚血瘀证模型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易黄汤物质基准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以小檗碱、没食子酸、毛蕊花糖苷和固含物的转移率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含量,对易黄汤前处理、煎煮、过滤、浓缩和干燥等工序的参数进行优选.结果 易黄汤物质基准最优的制备工艺为:取炒白果粉碎过1号筛,酒车前子包煎,同其它饮片置于药罐中煎煮2次,第1次加8倍量水,浸泡30 min,加盖煎煮30 min;第2次取药渣再加7倍量水煎煮25 min,趁热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至1.0 g/mL饮片,冷冻干燥48 h,得冻干粉约8 g
1 病例资料rn患者,女性,68岁,2021年4月因“心悸、胸闷”于广东省人民医院门诊就诊,门诊动态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大部分心室起搏心律”,收入心内科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于1997年曾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并因电池耗尽分别于2005年及2016年更换心脏起搏器.有“心房颤动”病史2年(CHA2DS2-VASC评分4分,HAS-BLED评分2分),平素规律口服“利伐沙班片15 mg/d”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7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5/72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