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成分和体积的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评价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ton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multi-detector CT angiography,MDCTA)评价无症状性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的成分和体积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连续行血管造影确诊的颈内动脉狭窄≥70%患者的临床资料。而症状性患者定义为6个月内出现一过性黑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非致残性脑卒中,否则定义为无症状患者。共有78例患者符合条件,其中无症状性患者35例(44.9%),症状性患者43例(55.1%)。所有患者造影前一个月内行MDCTA检查。通过MDCTA利用后处理工作站斑块分析软件并根据不同的HU值将颈动脉斑块分为脂质斑块(富含脂质坏死核心,≤60 HU)、纤维斑块(60~130 HU)和钙化斑块(≥130 HU),计算斑块的总体积,各种斑块的体积及所占的比例,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无症状性患者的钙化斑块比例明显高于症状性患者(t=2.760,P=0.007),而脂质斑块比例低于症状性患者(Z=-2.009, 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表明钙化斑块比例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呈正向相关(OR=0.949,95% CI:0.915~0.985,P=0.005),脂质斑块比例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呈负相关(OR=1.068,95%CI:1.021~1.117,P=0.004)。对于症状性患者,当脂质斑块比例大于30.3%时,其特异度为94.3%,而敏感度仅为37.2%。两组斑块体积及纤维斑块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斑块相比,无症状斑块钙化比例增加、脂质比例减少,脂质斑块比例大于30.3%在临床上可以作为预测症状性斑块一个有用的截点,对于颈动脉狭窄患者,可以应用MDCTA斑块分析进行风险评估。
其他文献
在面向服务的架构中,服务描述在服务发现的过程中会暴露与服务相关的重要信息,为了避免敏感信息的泄露,根据服务发现的特点,把原模型中集中管理的服务注册信息划分成两种类型
为提高通信保密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智能化水平,在论述通信保密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特点及其评估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面向对象的安全风险评估系统。针对系统需求分析与系
把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BPSO)应用到人脸识别中。对人脸图像进行二维离散余弦变换(DCT),获得人脸图像的特征向量,应用BPSO算法对得到的特征向量进行特征选择,得到最具代表性的人脸特征。与遗传算法(GA)相比,在选择的特征较少的情况下,BPSO算法比遗传算法有更好的识别率。实验结果表明,BPSO算法应用到人脸识别中有较高的识别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特征提取方法。
为进一步改善JTIDS/INS/GPS组合导航系统在现代联合作战中的作用,提出一种新的工作体制,即将差分GPS引入到JTIDS/INS/GPS组合导航系统中,可以显著提高导航定位精度。同时以Link16的
本文从赤水市生态环境系统角度出发,建立客观地反映赤水市生态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计算出该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对赤水市
【正】近几年来,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指引下,尤其是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激励和拉动下,广大农民购置农机种粮积极性持续高涨,各种农业机械纷纷进入农村千家万户,减轻了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