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韬:要走完每段曲折,才懂最初选择

来源 :故事家·高考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yyang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一个善良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还记得前段时间你又登上了热搜,原因是在综艺《创造101》中,有选手在比赛中摔倒却无人扶起,你当场发飙:“做一个善良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其实,做一个善良的人,一直是你做人做事的底线。
  拥挤的机场里,你冒着可能会被人踩到的危险,也要捡起粉丝掉落的信件;粉丝深夜陪伴你录节目让你心存愧疚,你将糖分给她们吃;在《闪亮的爸爸》里,粉丝心疼你没钱吃饭,疯狂地买你做的烧烤,事后你非要还钱,嘴上还说:“花三千块钱买烧烤,是不是疯了?”
  今年上海的演唱会,你唱着Beggar华丽登场。伴随着音乐渐进,场上又多了几张熟悉的面孔,一瞬间粉丝的尖叫声沸腾了整个会场,他们大声呼喊着你们共同的名字——西泡泡。
  他们是你在《这!就是街舞》里的队友,你曾许诺会给他们一个特别的舞台。你做到了,你将原本只属于你一个人的耀眼星光,毫无保留地全部分享给你的朋友。
  在复杂的娱乐圈里,你从未苦心经营过自己的“人设”,而是把真实的自己摆在镜头前任人评说。你一直无愧于心地做着自己,初心纯粹,时刻保持着善良。
  我在澳门观看过你的演唱会,那时我在路上辗转许久,以至于为你挥舞荧光棒的手都有些使不上劲。在现场如梦似幻的灯火下,你突然问我们有没有吃饭。我们大叫着“没有”,你轻轻地笑了:“以后有时间的话,我请你们吃饭吧。”那一刻,舞台上的灯光都不如你的双眸璀璨。
  我一直都觉得你离我很近,你就像少年时代我曾遇见的那个大男孩,爱笑又调皮,拥有超强的运动神经,喜欢不按常理出牌,却意外地让人感到无比暖心。
  人生就像一根弹簧
  你19岁成名,因为“H姓小鲜肉”事件成为全网嘲讽的对象。谁不是被呵护着长大的,在这样的年纪,一句冤枉就能哭天抢地,心里难受许久,更何况是这种声势浩大的讨伐。
  我还记得你在节目中被采访时流着泪说:“如果你有那些时间在网上黑我、骂我的家人,你完全可以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我从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明星,它只是一份工作,艺人也是人。”
  你明明是一个个性简单、心思纯粹得让人心疼的孩子,那时候却要独自一人面对所有人的嘲讽。你有多无助呢?此刻的我十分遗憾自己对你了解太迟,也感恩还好你没有放弃,而是坚持走到了这里。
  后来你去参加《真正男子汉》,没有因为铺天盖地的黑料而变得小心翼翼、急于洗白,反而更加张扬,不服气的模样在镜头前也没有掩饰分毫。真性情的你带火了名为“耿直”的属性,很多网友在看了节目之后纷纷对你由黑转粉。你对于网友态度的转变,一如既往地回答得不同寻常:“我还是那个黄子韬,变的只是大家的口味。”你还笑着说要感谢黑粉,如果没有他们,不会有这么多人认识你。
  你曾经说过,人生就像一根弹簧,把你往下压得越狠,你的反弹就越发强烈。而如今你终于绝地反弹,摘得了属于自己的荣耀。
  谁都没资格让我改变
  如今娱乐圈流行“人设”,你却让人不可捉摸。明明才被人贴上“耿直boy”的标签,下一秒又变成了金句频出的“鸡汤王”。
  你说:“努力的人一定会发光。”
  你说:“不管谁都没有资格让我改变。”
  即便是在个人专辑里,你也不忘熬鸡汤,“为什么要活给别人看,人生就只有这一次不是吗”,也有霸气十足的“别说我骄傲,我从来没骄傲,几亿的零花钱在口袋里也没骄傲”。
  骄傲是没有的,但自信是必然的属性。记得年初时,电视剧《谈判官》大火,你饰演的狂拽炫酷的霸道总裁谢晓飞深受观众好评。面对称赞,你依旧毫不内敛:“我发誓下一个角色一定比谢晓飞好看10倍。不对,是100倍!”
  其实早在2015年,你就和成龙大哥合作过电影《铁道飞虎》,那时你身上长满水痘仍坚持拍戏,在采访中大哥对你赞赏有加:“他不知道因为他今天所做的事情,30年后他也可能拿个奥斯卡。”
  你接的剧里基本上都有打戏,凭借着年少时的武术功底,你将动作一气呵成。媒体称赞你,你却不乐意:“如果拍打戏用替身,那为什么还要接呢?你才是演员啊。”
  你从不大张旗鼓地渲染受过的苦痛,这是你的隐忍;你从不费尽心力讨好观众,这是你的真实。有人提到你风靡全网的表情包,你眉眼间一片洒脱的笑:“我自己也用啊。”这是你的洒脱。
  一个遵从本心、不媚不俗的人是不会被打倒的,即便是陷入一望无际的黑暗中,他也可以成为自己的光,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人人都想做黄子韬
  你曾说过:“我的性格是坚持。”
  音乐大概是你坚持得最久的事情,它是你的梦想,也是你的灵魂。你参加综艺节目和进入影视圈的初衷是想让大家认识你,从而喜欢上你的音乐。可是后来你发现大家谈论得最多的,却是你如何帅、如何努力。你试着调整自己的方向,在被采访时语气坚定地回应:“我希望把C-pop带到全世界,当更多的海外朋友谈起中国音乐时,说起的第一个名字就是黄子韬。”
  你不过是想把满腔热爱昭于人前,如果这样也要被说成野心勃勃,我想你也是不在乎的。毕竟,没有野心哪里来的动力呢?
  现在的时代,人们偏爱内敛谦虚的温润小生,偏生你眉眼里锋芒毕露,如同一只蓄势待发的猎豹。你傲气十足地唱道:“我的创作必定成为你们的教科书,慢慢钻研吧。”
  我喜欢这样的你,前一秒桀骜不驯,下一秒又含羞带涩;我喜欢你在逆境里张开翅膀,在激流勇进中也毫不隐藏野心的目光。
  曾有人说:“人人都想做黄子韬,但他们却不敢。”是啊,在自我和外界的条条框框下,很多人都选择束缚自己。他们就像是一朵朵随波逐流的浪花,可是你,最終却选择让自己成为海洋。
其他文献
她毕业于艺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守着一颗初心在非议中坚持创业;她赋予“面塑青花”以文化内涵,决心凭一己之力将面塑事业发扬光大。她就是从事面塑教学和面塑表演传承的民间“面塑达人”李晶。  在李晶的童年回忆中,对手工艺人“鬼斧神工”的作品有着尤为深刻的记忆。小时候,她曾在街边看到一位用方便面袋子制作风车的老大爷,老大爷见她站在那里看得入神,久久不肯离去,便送了一个给她,到现在李晶还将那个风车珍藏在家中的
阿尔·帕西诺是美国著名的电影演员,他凭着精湛的演技收获了无数粉丝的喜爱。  一次,有一位电视导演找到他,想让他担任一档综艺节目的常驻嘉宾。这对其他演员来说,简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因为导演给出的报酬非常高,而且可以得到持续的曝光,容易得到更多的关注。但令人意外的是,阿尔·帕西诺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导演很不甘心,继续劝说:“你完全不用担心这会影响你的表演。你知道吗?我们每个人其实都面对着很多个房间,
磨炼  名言速记: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奮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塞内加  素材分析:  人生没有多余的苦。赞叹珍珠的光芒时,别忘了,那是贝壳的眼泪,是用疼痛磨砺出来的璀璨。  有一位年轻人,从洛杉矶城市学院毕业后,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总感觉自己生活得非常失败。并且,他觉得自己并非名校毕业,总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年轻人的父亲见此,便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道,既然你暂时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不
适合话题:梦想;行动;努力;付出  1963年,有个17岁的美国男孩在毕业那天走进教堂,请求上帝实现他的梦想。就在他祈祷时,教堂的老牧师走了过来,问他:“年轻人,你来这里是向上帝诉说什么呢?”  年輕人回答说:“我请求上帝帮助我实现梦想,我想要成为一名电影导演。”  老牧师点点头说:“可是你要成为一名导演,为什么要来求上帝呢?你今天就能实现梦想呀!”  “今天?”年轻人笑着说:“我才17岁,谁会让
这是一个彼此错过的故事,很遗憾,没有在对的时间遇上彼此。这也是一个讲述责任与担当的故事,为了曾经的许诺,他毅然选择执起剑,不惜一切达成诺言。然而,最后峰回路转,揭开真相的面纱,是否还能坚定当初的选择?  楔子  慕笙是在一个雨夜赶到青芒山的,彼时我挥袖熄了灯烛,准备歇下。敲门声次第传来,一声比一声急促,我只得取下雨具,匆忙赶过去。  一个紫衣姑娘站在院中,向我欠身致意:“慕笙自知这样冒失地闯进来很
本科毕业后,我走进深藏山中的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读研。虽说对这所美名在外的学校早已有所耳闻,但当校车缓缓驶入江浦校区的大门时,我还是被这所大学的美丽震撼了,而到了后来,又被她内在丰盈的文雅、厚学的气质所折服。  山中美景  “南工”的校园很美,河流、池塘、小湖,星星点点地散布于几座小山周围。树木大多都是老树,有挂满红色果子的老柿子树,还有洋槐、紫槐、香樟、梧桐以及大片的原始老山林。春天的时候,铺天
触手可及的梦想  高考之后,填过志愿的我做了一个梦。我梦见自己在“川大”红墙灰瓦的教学楼间行走,路上的行人宁静从容,路旁的教学楼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我拿着行李站在碧绿浓郁的榕树下望着我的大学,笑眯了眼睛。  后来果然如梦中所见,我跨越千山万水去了成都,去了我魂牵梦萦的“川大”。新生入学的时候,校车沿着“川大”新校区转了一圈,湛蓝的天空上飘着大团的云朵,江安河的河水悠悠地穿校而过奔流不息,长桥的风带
作家王朔刚走红的时候,一天,他打算乘坐公交车出门办事。当时的公交车还不能“刷卡投币”,需要在售票员那里买票。  当公交车行驶了几站后,车上上来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大爷。老大爷哆哆嗦嗦地从口袋里摸出一个手帕,里面包着几角钱的钞票,不过他数来数去,还是差了五角钱的车票钱。售票员是一个年纪不大的女孩,她也许注意到了老大爷还差五角钱,也许正忙着卖票并没有留意,总之,老大爷一时尴尬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此时,
高一那年,我被父母安排进了一所学费昂贵的寄宿学校。十人间的宿舍,无法容纳两人并行的过道,这便是我未来三年的生活环境。寄宿的生活,完全无法与以往脑海中的自由印象相契合,但困苦的环境也许更适合埋头学习,因此从入学那一刻起,我就认真地制订了学习计划,这三年,我绝不虚度。  每一门课我都准备了厚厚的笔记本,课堂上的我奋笔疾书,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知识点;给所有不懂的地方做标记,一下课就冲到讲台上寻求老师讲解;
大学里的“小别离”  进入商学院前,我做过一年的工科生。  高考结束,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我在报考时将考分价值最大化,刚好够上了这所省外的“211”。得知自己被“南师大”录取时,我多少有些庆幸,但专业选择上就毫无余地了。开学报到时,家人与我心中便都有些阴晴不定。  我被调剂在机械工程学院,一个想都没想过的专业。  学院所在的紫金校区,地方很小。可在对校园初始的失望后,却也慢慢发现了它的可爱。不同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