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语文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对于初中语文来说,教师不能仅仅靠硬性灌输来让学生进行填鸭式学习,而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提升学习的有效性。从传统的语文阅读来看,许多教师都采取让学生们自己阅读,并提出问题的方式来进行,但是这样的教学效率是十分低下的,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有同样的学习效率。因此。本文就如何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引言
初中的语文教学相对小学而言更进了一步,其更具多样性,教学难度也更高。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了新的进步,这对于老师的教学效率而言是有帮助的,但是与此同时,教师们的正确引导就更能很好地提升学生阅读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学习语文。因此,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应当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其中基于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初中语文教学,就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在语文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提升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语文阅读的教学对帮助学生们培养学习阅读的兴趣,更好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帮助学生们提升阅读素养等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这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游刃有余地应对考试中的题目,也能帮助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更好的学习,为学习各个学科知识打下基础。
2、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的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考试题目,更是通过语文的教学培养学生们对于学习的兴趣,挖掘学习的本质。因此,教师在阅读的教学中应当强调实际的训练,而不应当片面的追求升学率等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提让语文课堂学到对知识真正的学为所用。
3、增强学生对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阅读的教学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之中对教材文本的阅读理解上,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更加理解语文这门课。语文阅读的教学在初中备受推崇的原因是,初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这也就需要用更有效率的教学模式,帮助他们高效地学习语文。
二、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1、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随着当下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对于初中老师来说,语文的阅读教学模式也更加的多元,多元化方式其实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率。因此,教师们的教学可以不仅仅局限于黑板和书本,而是通过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对于阅读学习的方式,提升语文阅读学习的有效性,这可以使同学们有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对于知识点的了解也更加充分。
例如采用电化情境法,即运用电教设备及电脑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展示语文学科知识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可以运用幻灯、图片、音乐、录像等方式,创设和渲染情境气氛,让学生耳听目视,口诵心动,沿着课文的思路,渐入佳境,产生情感共鸣。中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像《春》、《雨的四季》这些文笔优美,画面感强的课文,教师可用的图片来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阅读;像《黄河颂》、《白杨礼赞》、《雁门太守行》这些意味隽永,有强烈的感染力课文,让学生伴随音乐朗读来感受本文气氛,身临其境在感受文本;像《大自然的语言》这样贴近生活实际课文,可用相关的微视频展示物候现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文本产生了兴趣,就阅读效率就会提高,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达到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
2、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对于学生而言,如果阅读方法没有掌握,那么阅读的学习将是困难重重,并且当学生是为了应对老师们的学习任务而进行学习,那么这样的阅读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这样就直接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性。因此,教师们在帮助同学们进行阅读时,应当针对同学们的自身特点,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带领同学们用正确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从而养成属于自己的阅读习惯。
传统的朗读、诵读、圈点勾画都是非常好的阅读方法。然而《新课程标准》关于语文阅读教学就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新异感、好奇心,而且能产生巨大的角色效应,角色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和语言的活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更真切地体会到作品所渗透的情感,语文教师可根据课文需要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相关的角色,角色的出现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更为贴近,文中的“事”好像就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好像就是自己说的,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对人物情感的把握就越准确,也越感到学习的轻松。比如分角色朗读,课文中有几个人物,分别指定学生以该角色的身份来朗读,另请一名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朗读,连缀角色之间的关系,使分角色朗读构成一个整体。这样朗读,学生可以听到教材中各种人物的不同声音,虽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讲授九年级下的《屈原》就可用这样的阅读方式,不仅提升了课堂的阅读效率,也极大程度上拓展了同学们的阅读面。
3、用课外阅读提升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对于语文阅读而言,学好课本中的知识还不是最重要的,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更广泛的阅读兴趣,用阅读去开拓视野,用拓展式阅读到去看世界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课本中的知识也要尽量的联系实际,帮助学生们大量的阅读课外的知识,提升学生们的阅读兴趣,用各类不同风格的阅读材料来帮助同学们学习。
例如在学习《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时,就应当了解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当时历史时期进行了解,并让同学们分角色饰演故事中的不同人物角色,拓展同学们对于文章的理解。与此同时,更应该拓展同学们的阅读面,将《战国策》中的其他文章进行阅读。由于这篇文章现在收录于《古文观止》,所以这本书也可以让同学们买来进行阅读,并且让学生用读书笔记的方式,对于自己的学习体会进行转述,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在《藤野先生》的教学上同样也可以用这一种拓展式阅读,引导学生走近鲁迅,走进鲁迅生活的那个时代,了解当时中国的状况,从而深入理解作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要表达的主旨,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语文而言,阅读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们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学生们对于语文成绩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当下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应当运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并且探索更加广泛的课外阅读书目,帮助同学们培养阅读的分析能力,养成属于自己的高效的阅读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实现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马丹娥.对话理论视域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D].陜西理工大学,2019.
[2]闫恪民.关于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效用研究[J].学周刊,2018(17):58-5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引言
初中的语文教学相对小学而言更进了一步,其更具多样性,教学难度也更高。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了新的进步,这对于老师的教学效率而言是有帮助的,但是与此同时,教师们的正确引导就更能很好地提升学生阅读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学习语文。因此,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应当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其中基于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初中语文教学,就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在语文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提升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语文阅读的教学对帮助学生们培养学习阅读的兴趣,更好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帮助学生们提升阅读素养等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这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游刃有余地应对考试中的题目,也能帮助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更好的学习,为学习各个学科知识打下基础。
2、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的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考试题目,更是通过语文的教学培养学生们对于学习的兴趣,挖掘学习的本质。因此,教师在阅读的教学中应当强调实际的训练,而不应当片面的追求升学率等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提让语文课堂学到对知识真正的学为所用。
3、增强学生对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阅读的教学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之中对教材文本的阅读理解上,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更加理解语文这门课。语文阅读的教学在初中备受推崇的原因是,初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这也就需要用更有效率的教学模式,帮助他们高效地学习语文。
二、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1、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随着当下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对于初中老师来说,语文的阅读教学模式也更加的多元,多元化方式其实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率。因此,教师们的教学可以不仅仅局限于黑板和书本,而是通过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对于阅读学习的方式,提升语文阅读学习的有效性,这可以使同学们有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对于知识点的了解也更加充分。
例如采用电化情境法,即运用电教设备及电脑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展示语文学科知识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可以运用幻灯、图片、音乐、录像等方式,创设和渲染情境气氛,让学生耳听目视,口诵心动,沿着课文的思路,渐入佳境,产生情感共鸣。中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像《春》、《雨的四季》这些文笔优美,画面感强的课文,教师可用的图片来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阅读;像《黄河颂》、《白杨礼赞》、《雁门太守行》这些意味隽永,有强烈的感染力课文,让学生伴随音乐朗读来感受本文气氛,身临其境在感受文本;像《大自然的语言》这样贴近生活实际课文,可用相关的微视频展示物候现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文本产生了兴趣,就阅读效率就会提高,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达到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
2、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对于学生而言,如果阅读方法没有掌握,那么阅读的学习将是困难重重,并且当学生是为了应对老师们的学习任务而进行学习,那么这样的阅读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这样就直接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性。因此,教师们在帮助同学们进行阅读时,应当针对同学们的自身特点,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带领同学们用正确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从而养成属于自己的阅读习惯。
传统的朗读、诵读、圈点勾画都是非常好的阅读方法。然而《新课程标准》关于语文阅读教学就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新异感、好奇心,而且能产生巨大的角色效应,角色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和语言的活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更真切地体会到作品所渗透的情感,语文教师可根据课文需要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相关的角色,角色的出现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更为贴近,文中的“事”好像就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好像就是自己说的,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对人物情感的把握就越准确,也越感到学习的轻松。比如分角色朗读,课文中有几个人物,分别指定学生以该角色的身份来朗读,另请一名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朗读,连缀角色之间的关系,使分角色朗读构成一个整体。这样朗读,学生可以听到教材中各种人物的不同声音,虽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讲授九年级下的《屈原》就可用这样的阅读方式,不仅提升了课堂的阅读效率,也极大程度上拓展了同学们的阅读面。
3、用课外阅读提升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对于语文阅读而言,学好课本中的知识还不是最重要的,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更广泛的阅读兴趣,用阅读去开拓视野,用拓展式阅读到去看世界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课本中的知识也要尽量的联系实际,帮助学生们大量的阅读课外的知识,提升学生们的阅读兴趣,用各类不同风格的阅读材料来帮助同学们学习。
例如在学习《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时,就应当了解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当时历史时期进行了解,并让同学们分角色饰演故事中的不同人物角色,拓展同学们对于文章的理解。与此同时,更应该拓展同学们的阅读面,将《战国策》中的其他文章进行阅读。由于这篇文章现在收录于《古文观止》,所以这本书也可以让同学们买来进行阅读,并且让学生用读书笔记的方式,对于自己的学习体会进行转述,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在《藤野先生》的教学上同样也可以用这一种拓展式阅读,引导学生走近鲁迅,走进鲁迅生活的那个时代,了解当时中国的状况,从而深入理解作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要表达的主旨,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语文而言,阅读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们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学生们对于语文成绩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当下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应当运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并且探索更加广泛的课外阅读书目,帮助同学们培养阅读的分析能力,养成属于自己的高效的阅读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实现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马丹娥.对话理论视域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D].陜西理工大学,2019.
[2]闫恪民.关于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效用研究[J].学周刊,2018(17):58-5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