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64327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提高的一个有效手段,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的一种行为,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性分析和继承的过程。有效的反思能够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等进行改进。高中生物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教师更应该在教学时间中进行反思,那如何反思才有效,才可以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呢。笔者觉得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观念上的反思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地执行教材或者教参上的观点,只是在简单的重复甚至照抄。学生也只是对教师的授课全盘照收,教师讲什么就是什么,教师说什么就听什么。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没有自主性,没有对知识进行研究,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要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具准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学习“应激性”概念时,我先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用黑板擦敲打讲台桌发出声响,结果学生循声观望。这一情景引入后,我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得出应激性概念,“声响”是刺激,“观望”是反应,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就是应激性。 事实证明,这种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课堂教学进程反思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课前反思就是指备课环节的反思,教师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要教而有思,思后有得。备课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这个预见性是建立在对教材和学生深刻了解的基础之上的。教师要深刻把握教材,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切实准确地确定一节课的教学深度、广度,才能确定重点、难点,才能合理安排时间并且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课中反思是在课堂中及时发现问题(包括一些意外生成)并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前反思的基础上,还要具备良好的应变调控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先天具备,而是在无数次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的。课中反思包括: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学生发现用毛细吸管不容易把滤液细线划细划匀,甚至有时还会把纸划破,此时笔者提问:“你能找到替换毛细吸管的更合适的划线工具或划线方法吗?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课后反思是一种最为普遍的教学反思,也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后,再一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等进行剖析,进行思索和总结。这样使自己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做些思考,写出“再教设计”,从而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三、教学方法反思
  现在的教学,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生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将自己作为一个教学参与的平等的首席。积极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多采用讨论式、引导式、过程式的教学。在学科内综合的教学中,可多采用引导式教学。例如,复习细胞分裂就可以采用引导式,什么是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有哪几种方式?每一种方式有何特点?细胞分裂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有何意义?细胞分裂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何联系?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一步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串成链、连成网。在一些跨学科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热点的内容中可以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在探索性的实验教学中应多采用过程式的教学。不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我们都要把落脚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能力上。也就是说要以发展学生能力为基础来选择和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识图、实验设计和操作、求同存异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因为这些能力在高考中常会考查到。
  四、生物实验反思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是生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各地的会考、高考中纷纷加大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核。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到要学生改正实验错误、分析实验现象等。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加大了。因此,在教学中,要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在实验中亲自操作,积极动手、动脑,放开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使其真正掌握实验的每一步骤和基本方法,而不是在教师的一步一步指导下,照着教材依葫芦画瓢。同时应增加一些探索性的、开放性的实验,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总之,在新课改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不断地进行积极的反思,在深刻领悟新课标精神的基础上,剖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经验,将好的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指导自身,使教学更上一层楼,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其他文献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语言是与人沟通的桥梁。作文是语言实践的温床,尤其是初中学生,合适的语言选择更是从孩童走向成人的阶梯,语文教师必须为学生的语言发展做些思考。怎样才
笔者担任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二十三年来摸索出一套“在生活中学语文,从《语文》课本中学会生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一办法行之有效,现具体阐述。
1概况大峪口磷酸装置澄清贮存系统有两台蒸发给料槽、三台蒸发酸槽和一台50%P2O5澄清酸槽.这六台酸槽都设置了耙轴,供排卸沉淀的固相物.自1997年4月投入使用后的两三个月内,
摘要:学生的生长发育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接受教育同样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不应拒绝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应当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拿出自己的耐心,小心呵护孩子的心灵,让学生在“等待”中茁壮成长。  关键词:课堂教学 等待 教育艺术 关爱    伟大的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
当了一辈子教师没有做过班主任,那么教学生涯是不完美的。值得庆幸的是非典那年,大班拆成小班,班主任人手不够,领导找到了从未当过班主任的我,我欣然答应了,没想到一千就是几年。班
中国古典诗词是一座光华璀璨的艺术宝库,它承载着数千年没有中断的发展历程,在传统文化中闪耀着最为瑰丽、光辉的色彩。然而,或许是年代久远产生的陌生感,或许是"霸权英语"带来
20世纪80年代,我国建设了一批小型三聚磷酸钠装置.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对供热系统、催化剂添加方式、转炉结构、成品输送与冷却方式进行了改进,使转炉一步法五钠生产稳定,
《夸父逐日》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篇幅短小,儿无难点。但在教学中笔者却遭遇了尴尬。学生们在谈谈对夸父的认识时,让笔者听到了许多异样的声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部分语文教师都能将新的课程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已经具备的能力,自由地提问题,坦率地回答问题,心情舒畅地展开辩论。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学生不敢问问题,怕提出的问题有错误,怕老师和同学们笑话;还有一部分同学不会问,心里明白,但不知道如何去表达;更有一些同学不善于问问题,把握不住问题的中心,随随便便,老师同学不知如何作答,甚至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语文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扣紧语文课标的要求来写好作文,已经成为语文教师迫在眉睫的课题之一。经过几年课改的摸索,笔者初步得出了一个结论,即作为一个成功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