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

来源 :南方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o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4年,桂北灵川县甘棠江边的岩江村,丁长顺自幼失去双亲,十二岁那年与他相依为命的奶奶也过世了,他靠乡亲们东家一个红薯,西家一个芋头接济长大。
  丁长顺从小得鱼摸虾,打鸟抓蛇,一身的野本事,在河里一个猛子扎下去,几分钟没动静,大家以为他手脚抽筋淹死了,他却突然从水面跃起往岸上抛上一条塘角鱼,因水性好,人称“水猴子”。十几米高的树上有野果,丁长顺蹭蹭两下就爬上去摘下来,身轻如燕,快捷如风,有时大家也称他为“猴子”,有一次村上的世贵用弹弓打他,他能自如躲过弹丸。丁长顺有一杆鸟铳(打火药的铁沙枪),打飞鸟那是枪响鸟落,很少失手,村民送他一个绰号“枪王”。因他既是“猴子”,又是“枪王”,叫来叫去,村民就把这两个绰号合并,叫他“猴王”了。
  1944年,日本兵来了,猴王自由自在的日子结束了,那年猴王三十岁。
  “噔――噔――噔――”,村巷道传来大皮鞋踏地的声音,有两个日本兵进村了,村民慌忙关门闭户,心“咚咚”跳,大气不敢出。后来村民发现一头大水牛被日本兵牵走了。
  八月十五那天,风闻一队日军向桂林北一带抢劫,村民稍有阻碍,就立即遭到日军枪杀。岩江村民紧急向山里疏散躲避日军。村里的二旺和太保来不及逃走就地躲在村里祠堂的楼顶上,傍晚,太保从楼顶洞口看看日军动向,刚一露头,一颗子弹飞来,太保来不及哼一声就被打爆头。
  日军向山野追击逃难人群,走得慢的被日军用刺刀捅死。逃难人群聚集在一岩洞里,有婴儿哭闹,村民怕日军发现,紧张得捂住婴儿口鼻导致婴儿窒息而死。但岩洞还是被日军发现,日军用鼓风机向洞内吹灌辛辣的浓烟,没有防备经验的村民被呛得咳嗽不止,憋得难受的村民被熏出洞外,被日军驱赶回村。
  回村当天晚上,村上的田寡妇被日军一个小队的士兵轮奸了,田寡妇哀嚎了好一阵,好几天没脸出门,以后人们见到她时只见她目光呆滞,语无伦次,精神错乱了。
  日军声称要“强化治安”,要村民选举一人为保长,保长每月可领津贴3块大洋。村民大都不愿意当这个保长,倒是世贵想当,可日军见世贵猥琐,看不上眼,日军看到猴王精明,能干事,直接指定猴王当保长。
  猴王整日为日军打锣传布通知,安排人力为日军挑粮。日军定下规矩,按年龄大小确定所挑粮食重量,80岁挑80斤,20岁挑20斤,年老者被折磨得半死,挑不动的一位老人被日军一脚踢死。
  猴王经过村民门口,村民们向他投来轻蔑的目光。
  “呸!”一妇女吐了口痰,用脚赶走了脚边一条狗,“你这条哈巴狗,养大了你有什么用?给我滚开!”
  “莫骂狗了,狗还晓得护主人汪汪叫两声呢,有人连狗都不如呢,自己的女人挨人家糟蹋了,连个屁都不敢放,还抵不得这条狗呢。”另一妇女斜着眼看着猴王道。
  当猴王走到世贵家门口时,世贵讨好地向他打招呼。
  “长顺哥辛苦了!撒哟哦拉拉。”世贵满脸堆笑,尽管以前他跟猴王争田寡妇不成闹得跟仇人似的。
  猴王不耐烦地看了世贵一眼,一句话不说,走开了。
  几天来,猴王彻夜难眠,孤独、羞愧、愤怒的情绪在心里翻滚。
  “我怕个球!!”猴王晚上做恶梦,一拳打在墙上被痛醒。
  第二天,有两个日本兵到河里洗澡,一个日本兵被一个不明物拖到水下淹死了,下面那作孽的东西被咬掉了,另一个日本兵哇哇大叫着衣服也来不及穿就飞跑回去队部报告。
  保长猴王反复向日军解释是水猴子咬死了日军,但日军不相信水下会有猴子,认定被淹死的日军为村民蓄意谋害,当天晚上把村民赶到晒谷坪上训话。
  “凡举报出杀害皇军凶手的,奖励大洋5块,凡知情不报的,统统死啦死啦的!”日军小队长声色俱厉。
  村民惶恐地看着日军小队长,世贵眼盯着猴王,露出复杂的表情。
  次日大清早,猴王被日军五花大绑游街,世贵在前面鸣锣,后面跟着一队杀气腾腾的日军。
  “丁长顺谋害皇军,马上要被枪毙了!大家快去河边看啊!”世贵得意地吊起嗓子。
  村民张着嘴,脸上满是疑惑。
  猴王被押到日军淹死的河边,日军要在这里枪决猴王,以祭奠淹死的日军鬼魂。
  “砰!”枪响的同时,猴王落入水中。
  村民终于明白猴王当保长是被迫的,世贵才是真正的狗。村民想去河边为猴王收尸,但搜寻了好久也没能找到猴王的尸体。
  过了几天,新保长世贵在河边洗澡时淹死,人们说是猴王的冤魂找上门来了。
  半个月后,一个日本兵在乡下抢劫途中神秘失踪,待发现时,失踪日军被吊死在路旁的树上,衣服被扒光。
  一时猴王变厉鬼报复日军的说法使日军再也不敢单独行动,日军出行总是一个小队兵力以上。
  一个黄昏,日军小队在尖嘴崖附近遭到鸟铳袭击,一声枪响,上百颗铁沙飞向行进中的日军,随即一个黑影闪电般跃入江中,不见踪影。五名日军身中铁沙,身胀难受,哎哟直叫,满地打滚,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这种铁沙如不及时取出铁沙,在南方潮湿的天气里会时常胀痛,但日军军医对这种遍布全身的细小枪眼动手术很是头痛,受伤日军不得不被遣返回国治疗。
  受到神秘人物的袭扰,日军心里笼罩着死亡的气息,在出行时感觉草木皆兵。日军指挥官认为这一神秘人物严重损害了“皇军的神威”,要全力围剿,但日军大队人马出动围剿了半个月,连一个影子也找不到。神秘人物抗击日寇的行动大大激励了乡亲们的抗日斗志,不久,有一支以鸟铳为武器的抗日小队伍活跃在岩江村方圆几十里范围,搅得日军不得安宁。
  乡亲们对猴王的死有两种看法,猴王被鬼子打死了,但他的魂魄缠着鬼子不放;猴王没有死,他用他的独门绝技在与鬼子战斗。无论猴王是死是活,乡亲们都在焚香祷告,愿神灵庇护他。
  后来,一支抗日武装中一位来无影去无踪的枪王,被传得很神奇,岩江村的乡亲自豪地说:“那就是我们的‘猴王’!”
其他文献
古桂柳运河,又名相思埭。她在桂北大地上流淌了千年。如今的河畔,已不见客舟往来的情景,却透出一股文化气息。会仙镇的马面古圩,便是其一。  说到马面圩,人们自然而然会和“牛头马面”联系在一起。其实“马面”的名称,来源于谐音“抹面”,即洗脸。会仙人有赶早市的习惯。每个圩日,方圆数里的百姓都来赶圩,他们天刚亮就起床,抹完脸便去赶圩,因而,便形成了“马面”之俗。  据说马面圩最早的居民是赵姓和薛姓,于明朝末
每次我回到妈妈的老家山西、爸爸的老家山东,都能深切地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每次,我都在感叹:厉害了,我的国!  今年假期我又回到了姥姥家,那里的天空是從来没有的蔚蓝,空气是从来没有的清净,跟以往可是大不同呢!以前,我根本不敢穿白色衣服,因为村里有许多工厂,天空总是灰蒙蒙的。出去玩一上午,白衣服的衣领是黑的一圈,用纸巾擦一把脸,天呐,全是灰,有时甚至还有煤渣,连鼻孔里都是黑的呢!今年为什么变化这
爱玲的心中始终有着一个不寻常的月亮,她的月亮就象夜空中的星星,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她的一生更是坎坷曲折,犹如一卷长篇传奇。她的文字宛若金针,貌似漫不经心地描龙绣凤,实际上却将字字句句都刺在了读者的心头。  张爱玲作品中描写月亮的句子俯拾皆是,她不是千篇一律采用单调的手法来描绘,而是或者蜻蜓点水的一笔带过,或者浓墨重彩、精雕细琢。  张爱玲最早的一篇铅字小说《牛》发表在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国光》创刊号上
假期里,爸爸带我去水绘园游玩。  “如皋水绘园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风景秀丽,是集自然、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博之大成的游览胜地。”听着导游的介绍,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踏入这座天下名园。  进入园内,携着缕缕清香,让人神清气爽。我环顾四周,未曾见一处姹紫嫣红,只有芳草萋萋,树木葱茏。“香味是从何处飘来的呢?”我喃喃自语。  缓缓行走在鹅卵石小路上,路旁的亭台楼阁古香古色,一水相依,宛若人间仙
看书对我来讲,和吃喝一样重要,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说:“宁可食无肉,不可读无书。”  有一次,妈妈回来带给我一本书——《狐狸列那的故事》,因为内容实在太过精彩,于是我趴在小床上,开始静静地看起来。当列那被狮王捕获时,我很是为它担忧;当列那用计逃脱猎狗的追捕时,我为它的智慧而赞叹;当列那的食物被猫抢走时,我为它愤愤不平……我的心已經完全进入到了书中的世界。不知不觉间,整本书竟然被我
家乡是每个人成长的地方,那里储存着我们童年的所有记忆。我的家乡是句容的一个小村庄,现在已经拆迁了。今年假期,我又重回家乡故土,回忆起在家乡度过的快乐往事——  走过鳞次栉比的高楼,眼前便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秋天,这里挂满了金黄的稻穗,收割机的鸣响仿佛在告诉我们丰收季节的到来。跨过田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淳朴的乡村,这里鸡犬相闻,常常传出孩子们嬉闹时的欢声笑语,整个村庄都是一派和谐的景象。绕着村庄,有一
一茎卓青莲  粉霞落花间  此景天上有  穿梭水云间  取酒对花饮  谈笑有知音  荡舟绿丛影  夏昼已清凉  蜻蜓绕花枝  小荷幽香远  举手弄莲子  光阴似少年
夜深了人静了,列车员已将卧铺车厢的灯光关闭,车厢里除了机车和铁轨特有的“咣当、咣当……”的响声外,一切都沉浸在安静、祥和之中。 我躺在列车中铺的铺位上轻轻地点击着电脑健盘,映入眼帘的是——空军雷达部队博客,望着博客里的照片和文字,我舒展的眉头渐渐地露出了一丝丝笑意,淡淡的笑容映照在小小的荧屏上,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欢喜……是呀,三年了,无论朝暮、无论春夏,我的心都锁定在这里,每每看到一篇篇文章,一段段
星期日那天,我们正在家里吃饭的时候,门口来了一个小乞丐。年纪十一二岁,嘴里不断地喊着:“好爷爷,好太太,给我些饭菜吧!”我看他身上只穿一件破败不堪的棉袄,下面围了一个破麻袋,赤着脚,也没有鞋袜,浑身冻得抖抖嗦嗦的,非常寒冷。当时我心里很不忍,我想他和我们同是一样的孩子,不过他比我们贫穷一些,就这样的可怜,我们有饭吃的小孩子,就应該救救他才对,所以我就盛了一大碗饭和菜给他,他便说声谢谢,很满意地走了
请大公雞帮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