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 下班的点儿,大型十字路口,绿灯,人流对冲,像两拨无人喝彩的橄榄球运动员。 我看见一个姑娘,长筒靴,短裙,一上一下,正好把膝盖露在外面,皱着眉头急走,情绪不高昂。有可能是冻的,也有可能是一天都被人问“你这么穿冷不冷啊”气的。 又看见一个中年人,举着手机,风衣敞着怀,在马路这边就听见他在骂人,越骂声音越大,走路姿势也霸道起来,风衣真的带起了风。在周围人的安静中、侧目中,他可能体会到了男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下班的点儿,大型十字路口,绿灯,人流对冲,像两拨无人喝彩的橄榄球运动员。
我看见一个姑娘,长筒靴,短裙,一上一下,正好把膝盖露在外面,皱着眉头急走,情绪不高昂。有可能是冻的,也有可能是一天都被人问“你这么穿冷不冷啊”气的。
又看见一个中年人,举着手机,风衣敞着怀,在马路这边就听见他在骂人,越骂声音越大,走路姿势也霸道起来,风衣真的带起了风。在周围人的安静中、侧目中,他可能体会到了男子气概。这也算是一种平凡生活的英雄梦想。
街上那些发传单、拉住你就开始推销的人,出了机场追着问你“打车吗”的人,让人讨厌的不是他们打扰你,而是强行把你变成了一个不礼貌的人。实在没有精力每次都跟他们说“谢谢,不用了”。
想到他们本来也不期待被礼貌地对待,心里感觉不到任何安慰。
【二】
前阵子回广州喝了海马汤,第一次喝,用的还是很完整的海马干。海马啊,小时候都是在书上看到的:海马并不是雌雄同体,而是雄海马有育儿袋,小海马在里面孵化……说炖就炖了,感觉像吃了兵马俑、北回归线一样。
飞机上看一本很破的杂志上一个很破的报道,说某个地方有个地下水坝,工作需要一天都在里面,不见天日,噪声恼人。唯一的娱乐是休息室里的一台电视,有DVD,可以看碟。一个老员工对记者说,碟都看过好几遍了,看得最多的是部抗日剧,看了四遍吧,叫什么什么英雄。
看了四遍,也没记住名字。喜欢人生中这样的细节,人生中到处都是这样的细节。
【三】
一个人在网上直播自杀,也会有人来分析(甚至不避讳承认是要借鉴)这个事儿的传播机理,分享给三五同好,认证里都写着什么分析师、创业者、新媒体从业人员,说:“都看看,这是个有意思的课题。”
我觉得你这才是个有意思的课题。从来没弄懂“尊重生命”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想说的是人道主义精神吗?是人要有悲悯之心吗?和“珍惜生命”可以混用吗?
一个人要自杀,就说你不能自杀,你要尊重生命。他死了,有人嘲笑,又有人说你不能嘲笑他,死都死了,你要尊重生命。嘲笑的人又说:我嘲笑他就是在尊重生命啊,我们都讽刺这个自杀的人,对社会是个良好示范。之前的人也急了:你不尊重生命,你去死。
想起电影《我是你爸爸》里那句台词:“老師老师……我怎么觉得好像有三双眼睛望着敌人。”
【四】
我觉得“生命”是宇宙里一个中性的东西,就像水、风、流星一样。我并不尊重水、风、流星。
中性的东西需要附加条件才能发生感情,比如一片很大很咸的水,我就挺喜欢。这片大水上吹过的风,我也喜欢。在大水上行船,风不大不小,头发乱飞酒不洒,然后一抬头,看见流星——简直喜欢死了。要是那流星下来正好把一个想研究“有意思的课题”的人砸死了,我可能才会尊重它吧。那个人的生命,我就不太尊重。
流星说,我这叫天行道,不用谁来替。
其他文献
一眨眼,女儿要出嫁了。 春节前,两家人坐下来商量,婚礼日期定在5月10号,农历四月初四。 我高兴又失落,心绪莫名低沉起来。做父亲的在这个关口,都是这样的心情吗?其实早就明白,有了女儿,这个日子就不慌不忙地来了,只不过它像深夜里笔直马路上遥远的汽车灯光,一时半会儿感觉不到移动。柴米油盐的日子里,我仿佛做了一个甘蔗般幽长的梦。冷不防,这个日子如同急刹车顶到鼻尖,难免让人心乱神慌。嫁女的心情原来这么
在古代,让百姓们吃饱穿暖是每个皇帝都要面临的头等大事。因此农耕这件事,即便是日理万机的皇帝,偶尔也要身体力行,客串一把,为天下的百姓做个表率。康熙皇帝:培育水稻新品种 你知道吗?在皇宫御苑中,除了金碧辉煌、雕梁画栋的楼台殿宇外,还有一处古朴的院落——丰泽园。它位于故宫以西的中南海內,这里有康熙皇帝的“VIP试验田”。每年,康熙皇帝都会在丰泽园里种种地,体验一下“田园老农”的别样生活。 丰泽园中
户外群周末有徒步活动,预计三十公里。我刷刷地就去了,还在中午别人休息时,和“强驴”们多爬了两座山。下山的时候,他们说你这小身板看不出来啊,练过?我笑,说打小走出来的。 四五岁,还不会背《蜀道难》,就在蜀道上走着去学校了,跟一大帮大大小小的孩子,信马由缰地奔跑,呼朋引伴,爬坡上坎。方言里为这样的我们备了一句话,叫“牛儿扯了索了,娃儿放了学了”。 开始是新生,有大孩子们领着,上一两年学,变成了老油
看过文章,马湖边少年一身锦绣的影子挥之不去。少年服饰、模样、羞涩的神情都出众,受到游人热捧合影,但在舞台上完全淹没于人潮。 “他本該独自芬芳的。”作者发出了叹息,仿佛开得灿烂而无人激赏,身藏美玉而别人不识。但也许天性,少年倾心融入,安然点缀,全然不懂别人的惋惜与心疼。“仿若躺在地球表面的一颗眼泪”。 眼泪自己并不自知,惆怅的都是看花人。作者抓住那个美而伤感的瞬间,让我们疼了一下,这一点点疼
你说:你听,下雪了。 我听。沙沙,沙沙沙,细密地静…… 我不用掀帘,不用披衣、吱呀开门,就知道漫天里都是雪子,细沙一样,细盐一样,洒在屋顶的小瓦上。瓦青黑、湿冷,瓦上生苔,此刻生烟,雪烟。我听见细小的白,一粒粒嵌入那干绿的苔里,听不见仰瓦的声息,听得见覆瓦的清脆如磐。 我听见晒物竹篙上的葫芦,发出笃笃的轻响,就像一万个敲门声。我能想象黑褐的葫芦里,万千葫芦籽“嘘”声压唇、调皮坏笑的样子。我能
生活是一本五彩缤纷的书,我们阅读其中的酸甜苦辣;课堂是一本浩瀚无边的书,我们阅读其中的诗书礼仪。然而有谁注意到,自然这本随处可见的书? 我最爱周末,难得亲近自然。抛开沉甸甸的书包,甩掉填塞大脑的加减乘除,下一站去登高望远。 走在被膏润苔藓爬满的古老石阶上,被路旁郁郁葱葱的野草钩住脚步。我不禁蹲下来细数:鲜嫩欲滴的青草,油润肥硕的小“荷叶”,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草,花花绿绿连缀成一片,像个精彩纷
《父与女》是部关于思念与等待的动画短片,时长8分钟,却涵盖了人的一生。电影风格简约而质朴,画面写意自然。它宛如一枚带核的酱青橄榄,尖尖小小,一口津绿的甜蜜酸涩,回味无穷。 短片的人物和场景都是只用几个线条勾勒,没有对白、没有人物特写,全靠人物动作和配乐表达剧情。然而就是这样一部“简单”的短片,拿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故事的开头,是一对父女于秋日的傍晚,在林间小路骑着单车。他们来到了岸边,父
今人文章越写越长,长而无味,便是再长也无益。重读苏东坡《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短短百余字,尚不及今人一条微博的长度,却是情景交融,意蕴丰赡,成为千古名篇。尤在今天,此篇能带人多少作文章的启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弟弟比我小十岁,是95后出生的孩子,小时候脑袋很圆,身体也很圆,像一团胖肉。 他很贪玩,也不爱写作业,学校经常请家长。弟弟每次翻开作文本,就说要削铅笔,一支接一支,磨磨蹭蹭能削满满一文具盒。刚开始我很相信他,会坐他旁边帮忙,用过铅笔的人都知道,转笔刀削得太尖,笔芯容易断。所以常常就是我弟用转笔刀先削个基本形,笔芯露出来又不是很尖的时候,我拿一把小刀,桌上垫张纸,帮他一点点磨笔尖,黑色的粉末有时候
七月有权利下小雨、大雨和暴雨。野草在汪洋中露出绝望的头颅,它的手在积水里写了无数个水字,却没一个字浮出水面。七月悬挂着骄阳的火炉,把土壤晒得开裂,蚂蚁得到纵横四海的地道。野蜂在七月结成网,吸取所有植物的花粉,让大地变成蜜地。野蜂改变了七月份每一个早晨的气味,在青草的苦味和河流的腥味里加入透明的甜。空气如同黏稠的旋涡,不知去哪一棵树上结晶。 七月在每天的傍晚都戴上玫瑰色的草帽儿,帽檐宽至天际。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