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连卡的爱情故事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stn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结婚了,是和当地中学的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
  婚礼上,他是那么可爱,西装熨得笔挺,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当然少不了他英俊的脸蛋儿。他在婚礼上紧张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弟弟似乎不太高兴,整个晚上坐在角落里生闷气。不过管他呢,这是我的婚事,与他无关。
  就这样,我与新郎开心地生活了两个月。
  一天,我与邻居太太们逛街时买了一条花裙子。回到家,我满心欢喜地穿上了新裙子,想给别里科夫一个惊喜。“吱呀”,是他下班回来了。我忙走到门口,等着看他惊喜的表情,想象着他充满爱恋的眼神。可谁料,别里科夫一见到我,浑身仿佛触电了一般,倏地往后退了几步。他的脸先变红,又变白,好一阵子就那么直勾勾地盯着我,之后又猛地回过头去。他的耳根还变换着颜色呢!这个害羞的人儿!我在心里偷笑着。
  过了一会儿,他才哆哆嗦嗦地转过身来,用颤抖的声音说:“华,华连卡,你怎么,怎么穿这样的衣服?”我被他滑稽的样子逗笑了。他见我笑了,脸又涨红了,活像一个熟透的番茄。他左右看了看,轻手轻脚地走进屋来,把门关上,仿佛一个做错了事怕被父亲发现的小孩儿。他凑到我身边,用近乎耳语的声音问道:“华连卡,你要穿这件衣服去外边走动吗?”“当然不会,我这是穿给你看的呀!”我故意逗他。他的头又低了下去,脸上红得像要滴出血来。不过,我刚刚的那番话像是给了他些许安慰,别里科夫的颤抖没那么厉害了,嘴里念叨着什么:“那就好,那就好。”说完,他脱下了大衣,像是落败的动物一样逃进房里去了。
  禮拜六晚上,我参加了当地太太们举办的家庭戏剧晚会。那可真是快活的一晚。可惜,别里科夫有事不能来,我走在路上想着。回到家,已是晚上八点。一开门,迎接我的不是温暖的气息,而是别里克夫那苍白的脸。他坐在那里,大衣也没脱,帽子也没摘,似乎坐立不安,脸上汗水直流。
  见到我回来,他十分激动,猛地站起来:“你去哪里了?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我去参加家庭戏剧晚会了……”
  “什么?家庭戏剧晚会?”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他打断了。他的眼睛瞪得像两个铜铃那么大,脸上的表情也夸张得很,像是见到了一头可怕的熊,他额头的汗水更多了。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接受了这个事实。他用手帕擦了擦额头,挣扎着站起来。他好像这时才看到了我的花裙子,脸色瞬间变得跟死人一样:“你,你的裙子……”
  我有点儿不高兴:“只是一个家庭戏剧晚会,至于这样吗?”
  “那,那你是怎么回来的?”
  “你的同事伊万送我回来的。”
  一听这个名字,他仿佛被人揍了一拳,连站都站不稳了,靠着墙瘫软着。他的脸色与雪的颜色无异,汗像瀑布一样流了下来。他的胸口剧烈地起伏着。
  良久,他才咬着牙齿,说出了一段并不清晰的话:“天!一个妇女,竟穿着这样的衣服去参加集会,还,还在八点以后,和一个单身汉,一个有夫之妇和一个单身汉,走在一起。华连卡,你怎么能这样?这可不是一件合规矩的事情。若是其他人,若是督学、当局听到了这件事,他们会怎么想?”他抱着脑袋,嘴巴里咕哝着什么当局、规矩。
  我有些生气:“不就是一次家庭戏剧晚会吗?”
  “就是,你就是……”他猛地抬头,表情诡异,“当局可没有允许这个!”
  “可是也没有禁止这个。”我反驳道。
  他的脸更苍白了,拉得更长了。“乱套了,乱套了,全乱套了!”他摇着头,“若是别人知道了,怎么办?他们会说,我和我的妻子……这怎么行?这怎么行?”
  “那就离婚!”我彻底怒了。一晚上的好心情全被他糟蹋了。他一点儿不在意我的感受,只在意他的面子。我可是他的爱人,他怎么能这样对我?我越想越委屈,越想越生气,耳朵里嗡嗡地响,眼睛里蓄满泪水,扭头朝门口走去。
  他急了,上来拦住我:“你要去做什么?”
  我看见他那张紧张的脸就来气,一把推开他的手:“去我弟弟家!”
  “什么?怎么能这样?被别人看……”
  我猛地摔上门,气冲冲地走下楼梯,消失在夜色中……
  佳作点评
  在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和华连卡“差点儿结了婚”。这篇文章是在学习过课文后学生写的想象作品。原著中,别里科夫劝说华连卡的弟弟不要骑自行车,不要穿花衬衫;因为怕别里科夫听见,“太太们到礼拜六不办家庭戏剧会”。陈磊同学抓住这些小细节,进行了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
  本文设想华连卡与别里科夫婚后生活,进一步展现了二人价值观上的冲突,别里科夫守旧、胆怯、多疑的性格特征得到强化。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尤其是描绘别里科夫神态的语句极为出色。另外,小说以华连卡的口吻来叙写,展现了一位热情奔放、敢于反抗的女性的心理意识,显得逼真、贴切并富有情趣。(李卓)
其他文献
本期推荐文章:《命若琴弦》  推荐理由  贾平凹说:“铁生对生命的解读,对宗教精神的阐释,对文学和自然的感悟,构成了真正的哲学。他幻想脚踩在软软的草地上的感觉,踢一颗路边的石子的感觉。”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在史铁生看来,所有人都是残疾的、有缺陷的,他的小说有着浓重的哲理意味。他的叙述由于有着亲历的体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出自鲁迅短篇小说集《呐喊》里的《故乡》一文。人们常挂在嘴边的“阿Q精神”,还有“回字有四样写法”,也都出自鲁迅的《呐喊》。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呐喊》可以说是小说里的第一名,站在绝对的顶峰。它被看作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  《呐喊》一共收录了鲁迅的14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明天》《一
我试图将认识的每一位作家归为天地间的一部分,且从未停止天真地构筑这个宇宙。  圣-埃克苏佩里属于苍穹的深处,那里有他的战机、星辰和小王子;托尔金属于天空的对流层,那里有云雨风尘、灿烂霞光;陀思妥耶夫斯基行走于大地,那里有芸芸众生、阡陌纵横;艾米莉·勃朗特扎根荒原的石缝中,却因野风的吹拂而沾染了天空的气息;詹姆斯·乔伊斯漂泊于海天相接的地方,在漫长的流亡中思念故乡。  然而,屈原应当魂归何处?我似乎
题目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是苏轼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感慨人生如寄的无常;有人说,这是叹息人事聚散的偶然;有人说,这是看透人世沉浮、不计得失的豁达:还有人说,即使人生充满偶然也不应放弃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请你根据自己对苏轼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认识,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拟题目,自定角度;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不少于700字。  题目解析  我们常说“千古文章意为
一、命题形式与选材特点  从命题形式看,2021年高考作文题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天津卷、上海卷、浙江卷均为“不限文体”“根据材料写作”或依据材料“结合自身”表达“理解与感悟”“体验与思考”“认识与评价”的形式。其中新高考Ⅱ卷作文题为“写人与做人”的漫画材料,令人眼前一亮。北京卷则一如既往地分“微写作”与“作文”两部分,“微写作”为名著人物、活动策划与诗文创作三选一,具有鮮明
题目  在一次亲友聚会上,大学生周华与亲友们聊起了“信息检索与筛选”的话题。  在一家企业做管理工作的表姐说,自己的手机曾因为开启了“垃圾短信屏蔽”功能而险些漏看了几条重要的工作信息。  刚退休的大伯感慨,现在的信息铺天盖地、真伪难辨,还是过去好,虽然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但人们做事专一,受到的干扰少,效率反而更高。  自主创业的堂兄认为,学会信息检索与筛选是现代社会的人们应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谁的
《千与千寻》讲述了一个名叫荻野千寻的小女孩找寻自我的故事。影片在千寻找寻自我的过程中,衍生出了更多人物找寻自我的历程。影片在迷失自我中开始,在找寻自我中发展,又在得到真我时结束。  电影里的许多人物在一开始都很清楚自我的意义,他们并未失去自我,成为他我。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追求的事物都是与本来的“我”相符合的。千寻在面对美食时,并没有贪恋,而是抵住了诱惑;白龙一开始是一位名叫“赈早见琥珀主”的河神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  ——素材A 郑州大学八旬教授潜心研究20年  “这个倾注了我近20年心血的项目,在历经数百次实验、经过5次大的升级改造后,终于获得了初步成功。”2018年9月2日下午,在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座大楼内,年逾八旬的老教授、郑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原院长邓隐北兴奋地说。  身材单薄、穿着简单的邓隐北教授,在谈到这个项目的研发成功将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时,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这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2020年的时光已流逝大半,而今年的春天由于疫情的暴发注定是不平凡的。在这段不平凡的日子里,我们看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警察、普通市民……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将坚守拼搏的精神传达到每个人的心中,他们那一张张神态各异却令人难忘的脸,为我们诠释了“中国面孔”的真正内涵。  抗疫途中,用担当照亮的中国面孔更显刚毅。习近平总书记曾言:“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
曹操有一句诗,想必大家耳熟能详:“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我钦佩曹孟德的才学与韬略,对他的这句话却不敢苟同。我以为借酒解忧,纵解得了一时,也解不了一世。醉得再深,也有醒来的时候;清醒之后,这“忧”依然“却上心头”。“重量级”饮者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才称得上至理名言,它告诉我们:以酒解忧,徒增忧愁。  对待人生中的悲和忧,我很欣赏汪国真的一句话:“人虽然是哭着生,却一定要笑着活。”人的一生难免坎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