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攻坚阶段,而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必须发挥领头羊的作用。而从目前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状况来看,国有企业的经济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国有企业才能不断适应以及引领全行业平稳渡过经济新常态,并且为我国的经济转型打下坚实基础。现在,我们将剖析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 经济管理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6(c)-071-02
1 国有企业加强经济管理工作的意义
企业为了完成生产任务或者为了完成销售目标,企业高层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财务规划、生产以及销售等关键部分进行管理的过程,就是经济管理。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能够优化企业各种资源的分配、完善财务管理、加强生产、增加销售等,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随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关注。
目前,我国经济形势步入新常态,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撑性企业,应当发挥其带头作用。在国有企业中,财务管理、资源配置以及组织框架等重要内容,共同构成国有企业的经济管理,而经济管理模式、制度以及理念的进一步完善与创新,能够大大改善国有企业的发展形势,加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让国有企业更能发挥其经济领头羊的作用。
2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理念比较落后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国以计划经济作为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步入市场经济的时间还比较短,因此,很多企业管理人员的经济管理理念还没有彻底转变过来,造成管理理念和市场发展形势脱节。而且很多企业的发展,仍旧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下,这样的传统发展理念,完全跟不上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节奏,只是看到近期收益,无法做出长远的管理决策,对于经济风险的抵抗力很小。而市场经济作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对企业的影响非常大。而且目前有些国有企业工作模式比较落后,工作流程不透明,普通民众对其怨言颇大,经常会有一些民众不理解相关国有企业的某些狀况,大大降低了民众配合国企有关部门工作的积极性。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并且能够满足民众的需求,请求民众的配合,就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主动学习、更新管理理念和策略,积极创新、强化经济管理能力。
2.2 国有企业收益低下,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1)我国大部分企业积极响应政策,认真分析市场发展的形势,积极转型为竞争性企业,但是还有一小部分企业,如垄断性企业或官方性企业,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目前还不能实现经济管理转型。由于这些企业具有特殊的地位,即使不降低成本,也能够依靠自身的垄断优势获取一定的收益。而这样的模式,长期来看,必将造成企业的经济利润下降。
(2)目前有些国有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比较随意,使得财务报表经常出现不真实的问题,而财务合并报表对企业正常经营管理来做参考至关重要,是企业经营的真实反映,由企业的内部人员控制。因此,如果企业的财务情况不透明,会计信息不真实,就会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出现一片混乱的情况,最终使企业在资金运作上出现问题。
(3)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有些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比较传统,技能与知识也是以前国企财务管理的旧思想、旧做法,无法满足信息化的需要。
2.3 国有企业社会性负担较重
国有企业的社会性负担主要有四个关键点:(1)超额雇员。在计划经济时期,很多国有企业的员工都是由政府直接委派的,这是超额雇员的根本原因,而从近年来的经济危机来看,国有企业响应国家号召,没有裁员,进一步加深冗员现象。(2)巨额社会化支出。很多国有企业要满足企业员工的住房、用电、娱乐以及子女的教育等社会化需求,支出费用高昂,而且相关管理人员配置也比较多,进一步加剧冗员现象。(3)离退休人员补贴多。国有企业要为离退休员工支付养老、医疗等费用,如中铁建集团每年要为离退休员工支付约三亿人民币的养老保险统筹外费用。(4)税务负担较重。国有工业企业的税务负担为其他企业的2.6倍,另外,有些地方政府还要对国有企业进行“重点照顾”,国有企业的税务负担加剧。
2.4 国有企业资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不到位,企业不可能完全实现市场化;第二,除了必要的资本管理之外,国资委对企业的管理涵盖了包含人力资源、设备管理以及财务管理在内的方方面面。国资委对国企的管理太过严苛,企业的自主性较差;第三,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未能分离。国有企业的董事会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企业实际领导人既是企业的管理者,同时也是监督者。另外,股东不能参与国有企业的管理,却要面对应有的风险。
3 国有企业加强经济管理的对策
3.1 改革国企管理理念
第一,创新经营管理理念。企业需要构建创新的理念体系,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危机管理理念的创新。企业要时刻有风险意识,市场环境变化多端,企业要提前做好最坏的打算,并且做好补救措施,以便应对市场环境的改变。二是创新战略创新理念,企业要时刻观察市场中竞争对手的变化,并且要有大局观念和长远的战略规划,以便顺应时代的发展,制造出适时的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
第二,引入社会责任管理理念。不仅要考虑国企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兼顾社会需求、环境要求以及经济等多方面的需求,实现满足人民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具有经济效益的综合发展。
第三,引入第三方管理理念,增强透明化管理。掌控国家命脉的国有企业如供电企业,在不影响行业规则与国家规定的前提下,引入第三方管理,将供电企业的人员配置、资源划分、办事流程进行一定程度的透明化,一方面能够加强国企的监督力度,另一方面又能增加民众的信任感与配合程度。
关键词:国有企业 经济管理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6(c)-071-02
1 国有企业加强经济管理工作的意义
企业为了完成生产任务或者为了完成销售目标,企业高层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财务规划、生产以及销售等关键部分进行管理的过程,就是经济管理。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能够优化企业各种资源的分配、完善财务管理、加强生产、增加销售等,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随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关注。
目前,我国经济形势步入新常态,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撑性企业,应当发挥其带头作用。在国有企业中,财务管理、资源配置以及组织框架等重要内容,共同构成国有企业的经济管理,而经济管理模式、制度以及理念的进一步完善与创新,能够大大改善国有企业的发展形势,加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让国有企业更能发挥其经济领头羊的作用。
2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理念比较落后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国以计划经济作为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步入市场经济的时间还比较短,因此,很多企业管理人员的经济管理理念还没有彻底转变过来,造成管理理念和市场发展形势脱节。而且很多企业的发展,仍旧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下,这样的传统发展理念,完全跟不上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节奏,只是看到近期收益,无法做出长远的管理决策,对于经济风险的抵抗力很小。而市场经济作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对企业的影响非常大。而且目前有些国有企业工作模式比较落后,工作流程不透明,普通民众对其怨言颇大,经常会有一些民众不理解相关国有企业的某些狀况,大大降低了民众配合国企有关部门工作的积极性。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并且能够满足民众的需求,请求民众的配合,就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主动学习、更新管理理念和策略,积极创新、强化经济管理能力。
2.2 国有企业收益低下,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1)我国大部分企业积极响应政策,认真分析市场发展的形势,积极转型为竞争性企业,但是还有一小部分企业,如垄断性企业或官方性企业,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目前还不能实现经济管理转型。由于这些企业具有特殊的地位,即使不降低成本,也能够依靠自身的垄断优势获取一定的收益。而这样的模式,长期来看,必将造成企业的经济利润下降。
(2)目前有些国有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比较随意,使得财务报表经常出现不真实的问题,而财务合并报表对企业正常经营管理来做参考至关重要,是企业经营的真实反映,由企业的内部人员控制。因此,如果企业的财务情况不透明,会计信息不真实,就会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出现一片混乱的情况,最终使企业在资金运作上出现问题。
(3)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有些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比较传统,技能与知识也是以前国企财务管理的旧思想、旧做法,无法满足信息化的需要。
2.3 国有企业社会性负担较重
国有企业的社会性负担主要有四个关键点:(1)超额雇员。在计划经济时期,很多国有企业的员工都是由政府直接委派的,这是超额雇员的根本原因,而从近年来的经济危机来看,国有企业响应国家号召,没有裁员,进一步加深冗员现象。(2)巨额社会化支出。很多国有企业要满足企业员工的住房、用电、娱乐以及子女的教育等社会化需求,支出费用高昂,而且相关管理人员配置也比较多,进一步加剧冗员现象。(3)离退休人员补贴多。国有企业要为离退休员工支付养老、医疗等费用,如中铁建集团每年要为离退休员工支付约三亿人民币的养老保险统筹外费用。(4)税务负担较重。国有工业企业的税务负担为其他企业的2.6倍,另外,有些地方政府还要对国有企业进行“重点照顾”,国有企业的税务负担加剧。
2.4 国有企业资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不到位,企业不可能完全实现市场化;第二,除了必要的资本管理之外,国资委对企业的管理涵盖了包含人力资源、设备管理以及财务管理在内的方方面面。国资委对国企的管理太过严苛,企业的自主性较差;第三,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未能分离。国有企业的董事会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企业实际领导人既是企业的管理者,同时也是监督者。另外,股东不能参与国有企业的管理,却要面对应有的风险。
3 国有企业加强经济管理的对策
3.1 改革国企管理理念
第一,创新经营管理理念。企业需要构建创新的理念体系,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危机管理理念的创新。企业要时刻有风险意识,市场环境变化多端,企业要提前做好最坏的打算,并且做好补救措施,以便应对市场环境的改变。二是创新战略创新理念,企业要时刻观察市场中竞争对手的变化,并且要有大局观念和长远的战略规划,以便顺应时代的发展,制造出适时的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
第二,引入社会责任管理理念。不仅要考虑国企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兼顾社会需求、环境要求以及经济等多方面的需求,实现满足人民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具有经济效益的综合发展。
第三,引入第三方管理理念,增强透明化管理。掌控国家命脉的国有企业如供电企业,在不影响行业规则与国家规定的前提下,引入第三方管理,将供电企业的人员配置、资源划分、办事流程进行一定程度的透明化,一方面能够加强国企的监督力度,另一方面又能增加民众的信任感与配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