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将绿色化学引入高中新教材,并将绿色化学思想、绿色化学观念定为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在中学化学教育中面对有一定化学基础的高中生贯彻绿色化学内涵,推广绿色化学成果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是可行的、必要的。
关键词:新课标;绿色化学;高中
一、引 言
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危险的试剂和溶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教材中绿色化学的引入,使绿色化学思想、绿色化学观念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目标。
二、新课程标准中的绿色化学教育
绿色化学教育,是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根本原则和目标,将化学科学的真理性与人文需要的合理性融为一体的教育。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确立可持续发展为化学教育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促成一种新的统一的绿色教育观念体系,强调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责任感,培养学生以“科技与社会”之间和谐发展为基础的道德、伦理和科学观念。使它既植根于科学的客观规律,又植根于人类普遍信仰与认同的价值需要,并以此观念体系为指导,来认识化学科学,营造绿色氛围,规范人们行为,最终达到以化学教育为先导带动社会各个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能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绿色化学教育是在化学教育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必要途径,并且通过以绿色化学的标准对现有的化学技术进行筛选,对不符合的技术进行改造和探索。
三、新教材中绿色化学的内容
高中化学教育面对的是有一定化学基础的高中生,贯彻绿色化学内涵,推广绿色化学成果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也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观。
在新教材(人教版)化学必修Ⅰ、必修Ⅱ中,“绿色化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必修Ⅰ: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通过实验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简介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了解并不是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造福于人类。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是不可再生资源,既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它的利用率、挖掘它的潜力、开拓它的新功能,同时又要加强废旧金属回收再利用。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必修Ⅱ: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认识人类解决能源危机、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等方面化学科学与技术所做出的特殊贡献,引导学生关心能源、环境等问题。第三章有机化合物——了解生态环境的破坏与保护、燃烧的污染与治理、白色污染与综合治理、室内化学物质的污染与健康、煤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温室效应、人体营养與化学等内容。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了解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认识含硫、氮氧化物形成酸雨及其化学控制的原理,分析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的原因。
四、化学实验的绿色微型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又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因而在实验教学中贯彻绿色化学思想就更为重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对微型化学实验和常规化学实验的比较,可以发现,微型化学实验具有试剂用量少、绿色安全、对学生吸引力强等优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许多实验都可微型化,而且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如现以氯气的制备及其性质的实验为例来说明:
[实验1]氯气的制取:在微型烧瓶里加入少量高锰酸钾粉末,由分液漏斗向烧瓶中加入浓盐酸,反应即刻进行。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现象:可观察到收集到黄绿色气体。
优点:药品用量显著减少;产生有毒氯气的量也减少了,从而减少了污染。
[实验2]氯气与氢气迅速化合而爆炸:在一小透明果冻盒内,充入一半氯气,一半氢气后,倒扣于玻璃片上,在距果冻盒10cm处点燃镁条。
现象:发生爆炸,果冻盒被弹起。
优点:安全,让爆炸实验也能进入课堂:环保。
使用微型化学实验技术,可将排放的污染物降至最低,也可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经过对常规化学实验与微型化学实验的比较,学生会逐步养成环保理念,使他们树立牢固的绿色化学观念。
五、结 语
绿色化学有利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高中化学教育,要让绿色化学的思想和内容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之中,真正做到绿色无处不在,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够充满生机绿意盎然。
参考文献:
[1]王盟,在化学教学中有效实施绿色化学教育[J],教育导刊,2009(6):5l。53
关键词:新课标;绿色化学;高中
一、引 言
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危险的试剂和溶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教材中绿色化学的引入,使绿色化学思想、绿色化学观念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目标。
二、新课程标准中的绿色化学教育
绿色化学教育,是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根本原则和目标,将化学科学的真理性与人文需要的合理性融为一体的教育。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确立可持续发展为化学教育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促成一种新的统一的绿色教育观念体系,强调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责任感,培养学生以“科技与社会”之间和谐发展为基础的道德、伦理和科学观念。使它既植根于科学的客观规律,又植根于人类普遍信仰与认同的价值需要,并以此观念体系为指导,来认识化学科学,营造绿色氛围,规范人们行为,最终达到以化学教育为先导带动社会各个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能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绿色化学教育是在化学教育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必要途径,并且通过以绿色化学的标准对现有的化学技术进行筛选,对不符合的技术进行改造和探索。
三、新教材中绿色化学的内容
高中化学教育面对的是有一定化学基础的高中生,贯彻绿色化学内涵,推广绿色化学成果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也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观。
在新教材(人教版)化学必修Ⅰ、必修Ⅱ中,“绿色化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必修Ⅰ: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通过实验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简介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了解并不是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造福于人类。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是不可再生资源,既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它的利用率、挖掘它的潜力、开拓它的新功能,同时又要加强废旧金属回收再利用。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必修Ⅱ: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认识人类解决能源危机、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等方面化学科学与技术所做出的特殊贡献,引导学生关心能源、环境等问题。第三章有机化合物——了解生态环境的破坏与保护、燃烧的污染与治理、白色污染与综合治理、室内化学物质的污染与健康、煤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温室效应、人体营养與化学等内容。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了解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认识含硫、氮氧化物形成酸雨及其化学控制的原理,分析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的原因。
四、化学实验的绿色微型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又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因而在实验教学中贯彻绿色化学思想就更为重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对微型化学实验和常规化学实验的比较,可以发现,微型化学实验具有试剂用量少、绿色安全、对学生吸引力强等优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许多实验都可微型化,而且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如现以氯气的制备及其性质的实验为例来说明:
[实验1]氯气的制取:在微型烧瓶里加入少量高锰酸钾粉末,由分液漏斗向烧瓶中加入浓盐酸,反应即刻进行。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现象:可观察到收集到黄绿色气体。
优点:药品用量显著减少;产生有毒氯气的量也减少了,从而减少了污染。
[实验2]氯气与氢气迅速化合而爆炸:在一小透明果冻盒内,充入一半氯气,一半氢气后,倒扣于玻璃片上,在距果冻盒10cm处点燃镁条。
现象:发生爆炸,果冻盒被弹起。
优点:安全,让爆炸实验也能进入课堂:环保。
使用微型化学实验技术,可将排放的污染物降至最低,也可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经过对常规化学实验与微型化学实验的比较,学生会逐步养成环保理念,使他们树立牢固的绿色化学观念。
五、结 语
绿色化学有利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高中化学教育,要让绿色化学的思想和内容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之中,真正做到绿色无处不在,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够充满生机绿意盎然。
参考文献:
[1]王盟,在化学教学中有效实施绿色化学教育[J],教育导刊,2009(6):5l。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