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初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yuanyuan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最主要、最生动的角色,也构设成了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两者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效率和教师教学成效的高低。现在的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更具有学习的安全感、积极性和参与性,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有利于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与才能,实现自主创新性的学习。
  关键词 师生关系;建立;树立;交往;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5.6,A124,G811.7,F2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1-0136-0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同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古语云:“尊其师,重其道;亲其师,信其道。”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也有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教育的实践已经证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第一印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师生交往的不断加深继续保持和发展,也会逐渐淡化以至转化,关键在于教师的思想、心理品质和工作水平。教师要得到学生的信任,就要悉心深入地了解学生,尽可能与他们打成一片,与他们交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又是全面推进教育教学的要求。
  二、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
  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处理好坏与否,也会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发展。一方面会通过教师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另一方面会通过家庭教育这一渠道影响到学生,进而对师生关系产生影响。因此,教师是否能积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尊重和理解家长,与家长充分合作;是否能与家长建立起和谐、健康的合作关系,势必会影响到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教师可采取多种方式与家长交流沟通。
  三、树立教师威信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是师爱的重要体现,一位高素质的教师,必然是一个具有渊博知识和良好修养的人。教师树立自身美好形象非常重要,用美的形象、美的人格、美的知识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只有在学生中真正树立起威信、营造出亲和力,才能使师生关系朝健康且积极的方向发展。
  四、善于和学生交往
  (一)尊重学生
  教师必须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独特而有价值的人,要知道他们能够自己思考和表达,要相信他们能够积极地去改善自己的行为。因此,重视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不压抑、束缚学生,而是唤醒和养护学生,在自己的心中时刻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经常与学生谈心,和学生一起感受和体验,以学生的眼光去看“学生的世界”,体验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和泄气时的心情,及时给学生以关心、帮助、鼓励和启迪。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和教师是平等的人,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宽容学生
  宽容是一种智慧,一种美德,又是一种教育方式。作为一名教师,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不仅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给了学生反思自己行为的时间和悔改的余地,而且能表现出教师的宽大胸襟和巨大智慧,也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宽容不是放任,也不是无能的表现,而是一种教育手段。宽容的核心是以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为原则,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为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应多些微笑,多说鼓励的话语,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教学场面。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获得知识,接受知识,也使师生情感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得以沟通,进一步促进了师生关系和谐的发展,最终达到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目的。
  (三)平等相处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特定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学识、经验和抱负,但就人的价值和尊严而言,所有的学生与老师的地位是平等的。作为教师,要摆脱绝对权威的观念,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学生,要知道教师的职责是培养人才,是要为学生服务。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切实当好学生的向导,做好学生的助手,成为学生真诚、无话不说的朋友。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对工作的爱首先体现为对学生的爱,这正是教育學生的前提。跨时代的学生,注重感觉和情感,渴求得到理解,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一架“天平”,权衡着老师爱心的走向和多少,这是一种细致但却很重要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感受到了这种情感,才会向老师打开闭锁的心扉,犹如朋友、家人般倾诉自己内心真实的所思所想,从而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同时也有助于将教师的主导作用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激起学生自觉的行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其他文献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让人们看到了其对社会和时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更高的挑战和要求,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的应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现代信息技术也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成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初中阶段;数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摘 要 课堂信息传递的过程是困难的,信息传输过程中的障碍降低了课堂信息传递的效率。提高课堂信息传递的效率需要关注老师、学生和信息本身。居于主导地位的老师能够也应该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  关键词 课堂信息;效率;信息整合  中图分类号:A,F626.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6-0176-01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信息
摘 要 为了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希望有效研究能够不断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水平。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193.6,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6-0138-01  在有效地研究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结合存在的问题,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策
摘 要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教学地位,发挥着重要的教学作用。作为学生进行阅读的初始阶段和重要开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好坏,对于学生今后能否养成良好的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能否进行积极、有效的阅读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任课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不断调整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升小
摘 要 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应用转化策略来解题,使其巧妙转化思路,让他们做到解题乐无忧。笔者主要对小学数学解题中转化策略的应用进行浅谈,同时提出一些有效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解题教学;转化策略;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6-0166-01  解题教学属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
摘 要 创新理念的普及为初中数学教学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注入了新动力,更直接影响到国内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创新;数学课堂;原则;措施  中图分类号:DF711,R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1-0007-01  初中学生已经进入了数学学习的新阶段,学习难度和学习内容都比以往要更加深入。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摘 要 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改变那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努力优化教学活动设计,真正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要创设情境,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对句型等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二要加强实践,优化训练,追求活动的可操作性、真实性及互动性。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策略;情境创设;实践训练;互动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
摘 要 语用能力是学习语文这门课所必需的能力,通俗的讲,就是由阅读、口语交际、识字写字三部分组成的。而语用能力的强弱,关乎着语文这门科目是否能学好。本文的重点,就是要给大家讲解一下语用能力,从而在语用背景下,探究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关键词 语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6-0139-01  语用能力,就是通过对每篇
摘 要 练习课是课堂学习的延续和补充,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打破传统习题千篇一律,机械枯燥的桎梏。应当秉持“人人参与有价值的练习,人人获得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精心钻研教材,做到走进教材,又深入生活。精心设计习题,促使数学核心素养在孩子心中全面“开花结果”。  关键词 数学思想;生活实际;动手画图;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
摘 要 每个学期都会听一些公开课、常规课,会发现很多人特别是年轻教师会出现一个问题:数学课上的练习缺乏变化。这里的变化不是指练习形式上的变化,实际大部分课堂练习形式多样、花样百出,但是大部分都是无效的重复练习,课堂上看上去热热闹闹,孩子掌握的非常不错,但是一写作业却暴露出一大堆问题。我所说的变化是指“变式教学”,所谓“变式”,就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命题进行合理的转化。即教师可不断更换命题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