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历史记载失真探析

来源 :宜宾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jing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寿《三国志》史学编撰的实录精神毋庸置疑,但曲笔之处也不容忽视。其历史记载失真有隐讳、虚构、夸张和附会的表现形式,政治立场、情感因素、史书承袭等原因均造成记载的失真。对于历史记载的失真,我们不能完全以今天的标准,而应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进行判断和选择,这样才能得出较为严谨的学术观点。
其他文献
美国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在他的《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中提出了社会科学研究应具备的一种品质即"社会学的想象力",这不仅为人们理解社会科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更明确了
国内对文学的本质与反本质主义的研究思路源于现代文论与后现代文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导致了学界对文学的本质探讨只破不立。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对文学本质的辩证研究
先秦阴阳家在阴阳五行理论的基础上,始终坚持顺合阴阳的原则,倡导敬畏天地、感恩自然的生态情怀,尊重五德终始的生态理性,崇尚仁义节俭的生态道德及遵守顺天守时的生态实践,
二程为弘扬圣人之道,以儒家人伦本体化的天理之道为标准,强调异端害道,将杨墨、佛老等界定为异端,并对其展开批判。二程认为"若尽为佛,则无伦类";老氏"绝灭礼学,则无取";杨墨学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