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满枝头的小诗

来源 :小溪流(成长校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日的一个傍晚,我坐在大学校园操场高高的看台上,静静地看着落日挂上树梢,远方的天空中燃烧着片片晚霞。白天,操场上,轰轰烈烈地举行过运动会,同学们兴奋的尖叫声仿佛还回荡在空气里,此刻几个稀稀拉拉的背影却把操场的空旷一下子放大许多。
  夜色坐在飞鸟的翅膀上,悄无声息地慢慢包围过来,操场东边电线杆上的高音喇叭里传来肯尼·基演奏的萨克斯名曲《回家》,渐渐抚平我的情绪。
  台阶上散落着枯黄的树叶,飒飒秋风吹来,叶片翻转,上面纵横的脉络如同老唱片上的一圈圈纹路。这个高高的看台是俯瞰校园的好地方,平日里我爱在这里远眺,阳光、矫健、充满活力的身影总让我想起与青春有关的词语。
  一片片水杉叶子簌簌飘落,有的黯然落在地上,有的悄然落在我头上、肩上。看着空中翩跹起舞的叶子,我忽然觉得这些叶子沉甸甸的,有千钧重,常年伏案学习的我差点儿被它们压弯了腰,我不由得下意识地挺了挺身子。
  我踽踽独行在寂寥的夜里。回到宿舍,舍友们还没回来,宿舍里空空的,分外安静。打开笔记本,我伏在桌上,写下这夜的情绪,是一首小诗,如今我只记得其中两句:“没有今天的痛苦别离 / 哪来明天的绿满枝头……”
  这首小诗存放在我身边很长时间,反反复复修改了四、五遍,我才投给《青春岁月》杂志——这是我第一次对外投稿。我是学物理的,被系里临时抽去当通讯员写写小报道,偶尔也写一些小诗投到校园广播站,但从没想过,有一天我的文字能变成铅字,所以这首诗我投出去之后也没放在心上。
  第二年夏天开学后,我莫名其妙地收到天南海北的信。那些寄信给我的人大多和我一样,在校园里读书。我读大学的时候,广播和杂志几乎都有交友园地,志趣相投的人相互写信交流,对此我没有一点儿兴趣。我很纳闷,也很好奇,那些人是怎么知道我的地址的。
  我认真阅读了每一封信,发现大多数人都是写信来要求交笔友。不过,来自同一个城市的一封信吓了我一跳,居然有一个女孩儿要来学校找我交朋友!我连忙回信说自己其貌不扬、囊中羞涩,才将她拦住——那时,我穷得连吃饭都成问题,她若真的来了,我拿什么去招待她?
  信,还是像雪花一样,纷至沓来。一个下着细雨的上午,负责取信的同学从教室外面冲进来,对我高声喊道:“你这个小诗人,专门‘欺骗’清纯小女生!”我心里想,一定是又有女孩儿写信来要和我交笔友,打开信一看,信的内容却与我所想的大相径庭。
  “多谢你发表在《青春岁月》上的诗,是你的诗给了我坚强,使我振作起来,从而顺利地完成实习,走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读着这个叫璟儿的女孩儿的信,我才知道我投稿的一首诗竟然发表了。没有收到样刊,我非常遗憾,毕竟那可是我发表的处女作啊!
  我读大学的时候正是诗歌盛行的年代,我猜想,肯定是编辑见我是在校大学生,好心地把我的通信地址附在小詩后面,让我收获了许多来自远方的交友信。我做梦也想不到,信手写成的几行小诗竟对他人产生了那么大的影响。
  女孩儿还说,她母亲为了她付出很多,她不知如何报答。现在她母亲的生日快到了,她没什么好献给母亲,希望我能为她的母亲写一首诗……我被女孩儿的爱心和真诚感动了,深思良久,写了一首《献给母亲》寄过去。从那时开始,我真正爱上写诗,并渐渐养成业余写作的习惯。
  离开大学校园已经二十年了,当我深夜坐在电脑前,在键盘上敲下一行行美丽的诗句时,我仍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个叫璟儿的女孩儿,心里充满温暖,甚至忍不住轻声问一句:“你在他乡还好吗?”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姜野,男,1989年12月15日出生于辽宁大连,2012年至2015年任杭州某学校美术教师职务,2013年至2014年搭车走遍新疆全境,2015年至2016年骑行亚洲19个国家,2017年计划骑行穿越澳洲大陆,曾获得第十一届中国户外金犀牛奖“最佳背包客”提名,第一部个人旅行纪录片已于旅游卫视《行者》栏目播出。  我叫姜野,名字是我的妈妈给起的,长大后我曾问过她为什么选择“野”字作为我的名
人的成长,就是从告别开始。  ——题记  从出生到如今,14年已逝。流光容易把人抛,当我回望时发现,我深刻的回忆几乎都与告别有关,在一次次告别中我看到真实的自己。  一  “丫丫,这是妈妈最后一次叫你了,很有可能你醒来就再也见不到妈妈了。你要学会坚强,学会独立……”  2008年5月12日,是一个全中国人都会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无数人的生活被强行撕裂。  当少不经事的我读到报纸上这条短信时,我也感受
道路,是每一个人从出生到去世,每天都在用双脚丈量的。人的一生,每一天都在道路上留下自己生命的足迹。  在人群熙攘的道路上,我的眼前常浮现许多先贤的身影。  我望见唐代“诗仙”李白,他站在“云从脚下涌,路从眼前飘”的剑阁,见千峰万峰如剑削,峭壁悬崖似深渊,不禁发出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我望见战国时代的杨朱,他因担心“错半步可致终身之悔”,不禁掩面哭泣,进而丧失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决心,给后
一  闲暇时,我爱翻相册,看那大大的笑容绽放在自己脸上;我也爱听姥姥讲我小时候的故事,姥姥那充满怜爱的话语始终温暖着我。  二  最近,常常碰到一个扎着羊角辫、笑眯眯的女孩儿。  那天,在沉闷嘈杂的火车站候车室里,我随着人流往前走。春运大潮来临,人们都带着大包小包,争先恐后地挤火車。一时间,烟味、汗味和各种食物的气味裹住我全身。  突然,有人推我一把,我厌恶地往后一瞥,原来是一个小男孩儿,他一句道
一  我有个姐姐,她大我四岁。  家里只有我们两个孩子,但是我们并不相亲相爱。  她太胖了。每次和她走在一起,她那庞大的身躯总能引得行人纷纷侧目。那种不怀好意的目光,让走在她身边的我跟着一起遭殃。  你喜欢被人当动物看吗?  麦兜再可爱,本质上还是只猪。  如果你有个体型和智商都无限接近麦兜的姐姐,你就知道我的感受了。  二  “郑玉立,你都没看到今天你姐蹬自行车那熊样!哈哈哈哈!”同桌苏柳萱刚放
一  因为一场意外的车祸,我的左眼失明了。  这一天,我摸索着下床,不小心碰倒了放在书桌旁边的画架,“哗啦”一声,画纸散落一地。  我艰难地摆好画架,突然跌坐在地,愣了好久,觉得一切似乎都没了温度。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画家——曾经众人眼中的“天才绘画少女”林浅,获过大大小小的奖项,用自己手中的画笔画出梦幻绮丽的色彩,画出一个温暖的世界。可如今,我失去了一半对色彩的感知,从梦想的云端狠狠地跌
外公极爱品茶。  小时候,我总见他端坐在茶几后面,于缭绕的雾气和茶香间,细细品味各种茶的滋味。他常说,茶是最有品质的。  从鲜嫩的茶叶到包装袋里的茶,茶要经历许多磨难,在灼热的大锅里翻炒也许是最难受的一道关卡。外公和茶一样受过许多苦,因为家境贫寒,他只读八年书便辍学了,在不能上学的日子里,他一边放牛,一边在牛背上看书。之后,他出去做工,有一次出晚工时神思倦怠,不小心被机器轧断了两根手指。这样的往事
教室前的圆钟指针一下一下转过无数个三百六十度的圆圈。课后,我伏在阳台上的栏杆上。眼前的建筑照旧高大,远处的山头照旧灰蒙。远方的牵牛郎,你还好吗?  “哞——”  “哞——”  ……  早晨,一缕缕青色的烟萦绕于群山之间,慢慢地、轻轻地化成白色的雾气。点点霞光穿过烟雾,撒在滴着露水的青草上,将露珠照得像闪着光的钻石。  “哞——哞——”不远处的牛哞打破了恬淡。瘦弱的少年拍着牛屁股,牵着牛绳,向青山走
四处都是蛛网,一只蝶在网中挣扎。它似乎注定无法逃脱,冲破了这张网,又陷入那张网。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目睹了这一切,无能为力。夏花绚烂,再次走进初中校园,我猛然看见一个瘦小的身影,想起了一个人。  忆昔,你还好吗?  初 遇  2013年的夏天格外炎热,Y中门前又异常热闹,这天新生入校军训。忆昔并不是我在这个新班级里认识的第一个人,因为她太不起眼了。其他同学个个脸上洋溢着欢笑,衣着鲜艳亮丽,她显得格格
巴金先生在《家》中写过这样一句话:人的身体可以被囚禁,人的心却不可以。  这本书中,觉新被囚禁在家中,跟外界联系不上,眼巴巴地拿着报纸看窗外人头攒动。巴金先生这么形容这位热血青年:觉新的心灵是从未被禁锢过的,他年轻、热烈、直率、莽撞。若说有人将他禁锢在家内,他也是决不妥协的。他会走出这个“家”,走出这个对于他来说没有丝毫意义的、由冰冷的砖头砌成的建筑物,愤怒地走到那些呼唤时代良知的人群当中去。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