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计

来源 :故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_0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祖孙实可疑


  洪武十四年,早已坐稳了龙椅的朱元璋依旧寝食难安——元朝势力虽已被赶至塞外,但云南依旧为梁王所盘踞,天下尚未一统!
  就在这年春,锦衣卫都督毛骧向朱元璋报告了一桩稀奇事——京师江宁县,每年立春都要举行“鞭春牛”仪式,即由知县亲自鞭打一头披红挂彩的犍牛,以示春耕开始。为挑选这头特别的“春牛”,县里要举行斗牛大赛,最后决出的“斗牛王”才有资格当“春牛”。往年,斗牛王都花落当地的水牯牛,不料今年居然是一头北方黄牛赢了斗牛大赛!江宁人都认为是奇耻大辱,连知县也当场变卦,宣布在立春当日,还要加赛两轮,再决雌雄。见知县明显偏袒本地百姓,那黄牛主人却毫不为意,爽快地答应了!
  “皇上,”毛骧压低声音禀告道,“小臣已打探清楚,那牛主人叫胡慧德,祖孙二人从陕西牵着那头叫‘抓地虎’的黄牛赶到江宁,说是特地来参加斗牛大赛的。小臣心想,他们千里迢迢而来,怕是别有图谋。祖孙俩名字也起得古怪,叫胡慧德和胡慧宝。汉人起名,哪有祖孙二人同辈分的?他们多半是塞外蒙古派来的奸细!”朱元璋听着,也觉得十分蹊跷。
  转眼到了立春之日,朱元璋换上便装,在毛骧的引领下,直奔江宁县衙门前,只见衙门前的空地上用栏杆围了个宽敞的斗牛场地,外围已是人山人海。
  
  一个六旬老者牵着一头大黄牛走来,另有个二十来岁的年轻汉子,背着俩大皮囊跟在后头。不用说,他们就是胡家祖孙俩了。朱元璋一细看,这二人都是矮壮身材,扁脸细眼,颧骨高耸,分明就是典型的蒙古族人!再看那黄牛,背腰平直,四肢结实短粗,显得格外有力。
  此刻正是早饭时,胡慧德从街对面的饭馆里讨来两大碗开水,胡慧宝则从一个皮囊里抓出小把深色的块状碎粒,撒在了碗里。不一会儿,碗中的开水变成了浓稠的肉汤,肉香四溢,居然是牛肉香!
  胡慧德向旁人炫耀道:“这干碎粒是牛肉松,这一皮囊肉松,可够一小旗56个兵丁吃5天的!”朱元璋和毛骧在一边听得面面相觑:“小旗”是大明军队最基层的建制,老百姓很少知晓每个小旗是由56个兵丁组成。这胡慧德对行伍之事很内行,实在可疑!
  斗牛有古怪
  随着一声锣鼓响,江宁知县走上斗牛场的高台,宣布比赛开始。先上场的是一头报号为“骆驼”的大水牯牛,只见骆驼角弯如刀,体形硕大,一上来就朝对手发力。而抓地虎毫不畏懼,迎面冲向骆驼。眼看两头牛要撞上了,抓地虎却一个侧闪避让开,随即转身,与骆驼头挨着头,腰挨着腰,像扭麻花似的。乍一看两头牛亲亲热热的,但抓地虎的头和四肢却没闲着,不停地对骆驼勾、别、缠、踢、推。
  观战的朱元璋心中暗惊:抓地虎的一招一式,分明是被称为“博克”的蒙古抵角之技!终于,这扭来扭去的过程中,骆驼的整个腹部全暴露在抓地虎的眼前,抓地虎退后两步猛耸头角,将骆驼撅翻在地。在一片惋惜声中,骆驼输了。
  抓地虎虽然取胜,却也累得汗流浃背。这时,胡慧宝手捧一个灰不溜秋、盛满清水的铁锅,走了过来,又从肩上另一个皮囊里掏出把白色的粉末往铁锅里一撒,一阵喷香扑鼻而来。抓地虎一伸头,大口大口地畅饮起来。胡慧德豪气地说,那白色粉末是干奶酪,人畜都可以饮用的。
  朱元璋一看那铁锅,心头又是一紧:这哪里是什么铁锅?分明是一只老旧的蒙古军盔!
  随着第二声锣响,又一头报号“偃月刀”的水牯牛走进场中。这头牛一身精壮的腱子肉透着剽悍、勇猛,头上高耸着一对半月形的长角,令人不寒而栗。
  偃月刀显然吸取了骆驼落败的教训,两头牛一照面儿,偃月刀便在主人的指挥下,退后几步拉开距离,不与抓地虎近身搏斗,而是扬长避短,用尖尖的长角左挑右刺,逼得抓地虎连连后退。见抓地虎落了下风,胡慧德却不慌不忙,连打两个呼哨。抓地虎明白了主人的意思,索性掉头转身绕着斗牛场跑。偃月刀奋蹄直追,突然,奔跑中的抓地虎一个急转身,头一低猛地向偃月刀迎面撞去。偃月刀脖颈处被撞个正着,身子不由一个趔趄,待它立定脚跟,抓地虎却又转身而逃。偃月刀吃了暗亏,怒极再追,可追了半天,又被抓地虎故伎重演,狠狠地抵了一下。如此几个回合后,偃月刀吃疼不过,也没了力气,竟不顾主人的一再吆喝,尾巴高竖,逃出了斗牛场!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同蒙古兵作战多年的朱元璋不由得暗暗点头:抓地虎刚才使用的这一招,正是蒙古骑兵传统的格斗战术,叫“曼古歹”——先以弱兵迎敌,边逃边诱敌追击。将敌兵引入大军伏击之地,趁敌军人困马乏,发起连续攻击,最终击破敌军!
  抓地虎赢得漂亮,胡慧宝又奖励它饮了一通奶酪水。朱元璋明白了,这玩意儿可用来让抓地虎快速补充体力,真够神奇的!
  两轮下来,输赢已定,江宁知县无话可说,只得把六尺红绸缎系在抓地虎的牛头上……

客人送上门


  出了斗牛场,毛骧向朱元璋请示抓捕那两个蒙古细作,朱元璋却连连摇头:“天下有蠢到自我暴露的细作吗?朕想,他们应该是朕送上门的客人。你代朕请他们到宫中做客,朕有事要请教!”这下,毛骧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正如朱元璋所猜测的,胡慧德祖孙真的是“送上门的客人”,而且还是来献“宝”的——便是那肉松和干奶酪!面对朱元璋的盛筵,胡慧德激动万分,将自己的身世及此番斗牛的初衷来了个竹筒倒豆子……
  胡慧德祖孙确实是蒙古族人,但并不姓胡,而是姓慧,他的祖上便是当年成吉思汗手下的大将慧元!明朝建立后,慧德同留居中原的万千蒙古族人一样,因担心受到民族报复而隐姓埋名。十多年来,慧德见明朝在朱元璋的治理下,国势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内心深处已归顺了明朝。他听说近两年,朱元璋一直想攻取云南,却将出兵日期一推再推,因为云南山高路险,气候湿热,大军粮草转运不便,且极易霉变,朱元璋一直没有找到应对之策。而慧德心里清楚,当年蒙古大军远征云南,全仗着防腐耐潮、轻便易带的两样“宝”——肉松和干奶酪,其制法是蒙古军队的不传之秘,发明者正是慧元!
  慧德有心向朝廷献宝,但又心存顾忌。恰巧江宁县每年一度的“鞭春牛”使他心生一计,他不但在斗牛场上展示了蒙古抵角之技,也顺便把肉松和干奶酪亮了相。
  献出了肉松和干奶酪的秘方后,慧德又跪地向朱元璋求情道:“皇上,天下胡人、汉人都是平等的百姓,当年元朝把百姓分为四等,歧视汉人,终致天下离心离德,不足百年而亡!而今征伐云南,一统江山,万望皇上善待在云南的蒙古族人,只要他们放下武器,便是皇上的赤子。”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朱元璋大悦,亲自将慧德祖孙分别搀起。
  这年秋,明军出征,只半年便平定云南,而朱元璋也从此改变了对蒙古族人的态度,让不少蒙古族人做了官吏。肉松和干奶酪的制作方法也随之传扬开来,干奶酪便是今天的奶粉……
  (发稿编辑:丁娴瑶)
其他文献
小学课堂上,老师鼓励学生们说:“其实一个人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努力……”听到这儿,小明激动地跳起来,说:“既然只要‘后天’努力,那今天、明天都能放假啦!”(周繼红)
小李的朋友升级当了父亲,在朋友圈晒出了儿子的照片。小李留言送上祝福:“哥们,恭喜啊!这样吧,孩子出生时的体重乘以100,就是我给孩子的红包金额了。”朋友回了句:“此話当真?”小李又看了一眼孩子的照片,估计也就六七斤重,便回复道:“君子无戏言。”朋友很快回复道:“兄弟真够意思,孩子重3600克哦!”(潘光贤)
上朝时,乾隆听说国库亏空,便问刘墉:“国库的银子都到哪里去了?”劉墉答:“掉河里了。”  乾隆一惊,追问道:“那怎么不捞呢?”  刘墉看了和珅一眼,答:“河深呀!” (紫糯米)
电视台策划了一个晚会,请来很多表演嘉宾,后台化妆间里,热闹非凡。  有个工作人员看了一眼,忍不住问一位造型师:“是不是我落伍了,怎么这么多新人都没见过?”  那位造型師淡定地说:“别急,一会儿化完妆全是熟人。”  (小 可)
有个女生下载了一个测颜值的软件,用自己的照片试了一下,显示9.5分!她開心极了,马上将分数分享到了朋友圈,可没过几分钟,她又删除了这条信息。朋友问她怎么了,女生委屈地说:“我刚才试了一下偶像的照片,显示97.5分。”(陈 新)
一辆出租车上,乘客对司机说:“师傅,看你开车技术很好啊!”  司机得意地说:“还行吧。”  乘客又問:“技术好是因为你以前开过赛车?”  司机以为被表扬了,“呵呵”笑着。谁知乘客接着问:“喜欢兜圈子,是不是开赛车留下的职业病?”  (田宇轩)
最近,阿圈换了辆四驱越野车,还结识了一帮爱玩车又爱户外活动的朋友,他们建了个车友群,阿圈被推举为群主。  阿圈的车友群里有十几个人,大家相约每月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轮流做东,谁做东就由谁定行程,策划活动。  第一个做东的是开普拉多的“多哥”。多哥不到三十岁,但办事稳重老成。他在群里发消息:“城外不远有一处山道,很考验司机的驾驶技术和越野车的性能,大伙儿愿不愿意去试试身手?”不承想一呼百应,大伙儿都跃
无风瓶自倒乾隆年间,耒阳县有个秀才,叫汤甲午。这一年,汤家盖了一栋新宅。搬进新宅不久,汤甲午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整日痴痴傻傻,茶饭不思,一坐一整天,不说一句话,人们都说他撞了邪。汤甲午的妻子汤谢氏心里着急,请郎中到家里给他诊病,他却说自己没病,把郎中轰了出去。一天上午,汤谢氏从街上买菜回来,一进客厅,猛地看到汤甲午倒在地上死去了,地上还有一堆呕吐物。她不由得惊叫一声,冲出屋去……正午时分,耒阳县知县
一场生产事故惊动了上级,也把大发玩具厂抛上了风口浪尖。厂长王大发急得焦头烂额,此事一旦处理不当,厂子就要面临停产整顿,于是他到处找关系、托人情,想来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一个在职权部门工作的亲戚悄悄告诉他,想要平息此事,必须做到四点:一要控制舆论,不要把事情捅到网上;二要安抚死者家属,不让他们闹腾;三要上下打点,该花的钱要舍得花;四要从厂里找一个人,主动揽下全部责任,也就是所谓的背黑锅。王大发
我这个人,喜欢琢磨事儿,自以为能“管中窥豹”,透过表象看本质,遇到不舒坦的事,喜欢直言揭露,俗称“喷子”。该喷的事儿太多了,随便来一件吧,事情要从年初的一天说起:那天正闲着,电话响了,我看到手机号是外地的,顿时警觉起来。接听后,我没出声,等着对方开口。片刻后,手机那头传来不达标的普通话:“你是郑小亮吧,猜猜我是谁?”居然还有人用“猜猜我是谁”这老掉牙的骗术,简直是在污辱我的智商!我铆足了劲,正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