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谢耳朵无疑是剧中最大的亮点,他智商高、情商低,经常做出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特别是他的一些生活习惯,比如室内的温度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比如他只坐特殊的座位,比如他会因为很小的问题半夜一直敲莱纳德的房门,比如他生病的时候一定要别人给他唱“soft kitty”。与莱纳德成为室友,谢耳朵是幸运的。软弱、自卑又善良的莱纳德几乎满足了谢耳朵的一切不合理要求,并且两人在相处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很多人非常喜欢谢耳朵,觉得他很有个性。但是扪心自问,当回到现实生活中,如果你的身边有这样一个室友,你还会觉得他可爱吗?想必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不少人也许会像谢耳朵前任室友一样,在墙壁上留下“谢耳朵去死”的涂鸦,毅然搬离这个牢笼。
生活不是电视剧,有时候生活往往比剧情要残酷得多。近几年来,同室操戈的新闻不断挑战人们的神经。2013年4月份,因生活琐事矛盾积累,一名研究生惨遭室友投毒,抢救无效死亡。一位学生因未及时给室友开门,竟被室友挥刀刺中胸口。一时间,在众人唏嘘感叹之时,这样的悲剧更是引发了广大网友“谢室友不杀之恩”的无奈吐槽,宿舍关系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为何琐事竟压垮室友
相信很多人对宿舍有过很多美好的幻想。男生和舍友们一起打球,玩游戏,肝胆相照;女生和舍友们一起逛街,游玩,分享秘密。毕业多年以后,你们拖家带口相聚一堂,说当年,话今朝。而现实是什么呢?没有交流和磨合,几个稚气未脱的孩子被分配到一间宿舍,他们身上背负着学业和成长的压力,在陌生的环境中塑造自己未成形的人格,与此同时,他们还要面临和同龄人相处的压力,所以宿舍往往是压力积累和爆发的地方。在心理学上,压力的来源一共有三种。一是突发事件,比如地震、火山和恐怖袭击等;二是个人压力源,比如失恋,父母去世等;三是日常生活压力源,比如噪音,迟到,拖延等。宿舍生活是日常生活压力的主要来源。比如有的人开着灯睡得晚,有的人在宿舍里煲电话粥,有的人听音乐的时候不戴耳机,有的人不那么讲究卫生,有的人随便乱拿乱动其他同学的东西,有的人会随便带陌生人回宿舍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琐事,但是这些都是无形又强悍的压力。
为什么压垮室友的都是这些生活中的琐事呢?
人应对压力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问题取向应对,面对问题产生时会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自己因为学习成绩差感到压力时,会寻找学习和考试的合适方法去提升;(2)情绪取向应对,采取的方法很多都是疏解自己情绪,比如和他人倾诉,唱歌或者运动等;(3)逃避应对,这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方式,主要表现为否认问题的存在,压抑自己的情绪等。
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在面对压力时会同时采取问题取向应对和情绪取向应对,只是根据情况不同有差异。在自己可以控制的情况下,比如是学习英语、锻炼身体、拒绝和接受某个朋友等,人们会更多采用问题应对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认真执行即可;但是在自己控制力比较少的情境中,比如分在哪个宿舍,换宿舍,学校硬性的要求和父母对自己工作和婚姻的干涉等,会更多采用情绪应对的方式,有的时候甚至会采取逃避问题存在的方法,放任自己被环境改变。逃避问题是最为消极的应对方式,经常逃避的人会给人不受外界影响的干扰的感觉,但是长期逃避会打击人的自信,自尊等,严重的还会形成习得性无助,从而丧失对周围环境的掌控力,产生抑郁等情绪问题。
我们再来考虑一下宿舍这个环境。基本上,一个人是没有机会选择自己的室友的,并且调换宿舍并非是简单的事情,这样的限制自然会给学生带来压力。除非与舍友发生了很大的矛盾,同学会选择调宿舍或者从宿舍里搬出来,但是更多的人在面对宿舍重重矛盾的时候,选择了忍耐或者情绪上的爆发和发泄,最终也许哪件小事就会成为悲剧的导火索,让世人大跌眼镜。也就是说,在面对很多生活琐事的时候,学生除了宽容、忍耐和调整自己的个性外,很少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可是对于还处于成年早期的大学生来说,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还处于发展之中,并不成熟。情绪化,对社交矛盾和孤立的恐惧,因寻求自我而产生的自我中心等都是这个年龄学生的典型特征,这样的心智水平决定了其处理问题的意气用事。
这样看来,宿舍矛盾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如何正确解决也是充满挑战的。
我们的“气泡”
除了学生发展阶段的特点,环境也是影响宿舍关系的重要方面。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叔本华关于豪猪的故事。豪猪为了取暖而挤作一团,但是身上的刺又将彼此伤害。这就像人类之间的关系,人们有互相亲近的需要,但是又会因为靠近而互相伤害。所以人和人之间相处需要合适的距离,这个距离既有心理上的距离,也有物理上的距离。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认为存在个人空间,它就像环绕在每个人身体周围的气泡,当我们的气泡被其他人侵犯的时候就会产生不适的感觉。比如在拥挤的电梯和地铁上,人们常常会感觉心情烦躁,攻击性增强等。当今的大学生宿舍很多都存在着拥挤的问题,一个不大的宿舍有时候能住到6~8个人,这无疑会对个人空间造成侵害。
不同的人对个人空间的需求也是不同的。男生需要的个人空间要大于女生,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男生宿舍中的冲突和矛盾高于女生宿舍的行为;焦虑的个体比非焦虑的个体需要更大的个人空间;内向的人比外向的人需要更大的个人空间。
一个拥挤的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很负面的。贝克曼(Bickman)等人按照拥挤程度将学生宿舍划分成高密度、中密度和低密度三种,观察宿舍的利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宿舍密度越高,利他行为越少。并且拥挤的环境还会引发社会回避行为和攻击行为,对宿舍良好关系的建立有很大的威胁。
个人空间就像一个人的小房子,在这里能找到安全感,能调节和外界接触的程度,能有空间进行自我调整和修复,如果失去个人空间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不适感。由于宿舍密度过大的问题,经常造成舍友互相侵犯个人空间,也会加剧矛盾的产生。
不能一味强调宽容和理解
宿舍关系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当然宿舍矛盾引发的犯罪行为毕竟还是少数。但是宿舍作为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其生活质量和满意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如何来做呢?首先学校应该改革宿舍分配制度,以往那种随机分配宿舍的方法应该更加人性化一些,比如在学生入学之前询问学生的意见,或者在分配宿舍后及时通知学生,让舍友能提前联系和交流。除此之外,应该建立更加灵活的宿舍调换制度,给学生选择的自由和权力,避免悲剧的发生。其次也要提高宿舍的居住水平,避免拥挤等其他问题的出现,并及时解决学生在住宿中出现的问题。
除此之外,加强学生应对压力和矛盾的能力,更多地引导其采取问题应对取向,而非简单的情绪发泄和逃避。交流和沟通的技巧非常重要,很多学生在面对舍友的不良行为时仅仅是忍耐,从来没有想过进行良好的沟通,把问题说出来,这样反而埋下了隐患。比如当同学上床时间过晚影响了自己休息时,应该不带情绪的将这个问题提出来,说明情况,相信大多数的人是会接纳和理解的。
悲剧发生后,很多人认为宿舍矛盾主要是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个性太强,不懂包容和理解。大学生正处于寻求社会身份,追求社会认同的转换时期,面临非常多的问题和压力。出现了问题,他们应该得到及时的帮助和引导,有时候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一味地强调宽容和理解并非解决的良方,应该从以上的各个方面去探索,去提升。
责任编辑:张蕾磊
很多人非常喜欢谢耳朵,觉得他很有个性。但是扪心自问,当回到现实生活中,如果你的身边有这样一个室友,你还会觉得他可爱吗?想必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不少人也许会像谢耳朵前任室友一样,在墙壁上留下“谢耳朵去死”的涂鸦,毅然搬离这个牢笼。
生活不是电视剧,有时候生活往往比剧情要残酷得多。近几年来,同室操戈的新闻不断挑战人们的神经。2013年4月份,因生活琐事矛盾积累,一名研究生惨遭室友投毒,抢救无效死亡。一位学生因未及时给室友开门,竟被室友挥刀刺中胸口。一时间,在众人唏嘘感叹之时,这样的悲剧更是引发了广大网友“谢室友不杀之恩”的无奈吐槽,宿舍关系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为何琐事竟压垮室友
相信很多人对宿舍有过很多美好的幻想。男生和舍友们一起打球,玩游戏,肝胆相照;女生和舍友们一起逛街,游玩,分享秘密。毕业多年以后,你们拖家带口相聚一堂,说当年,话今朝。而现实是什么呢?没有交流和磨合,几个稚气未脱的孩子被分配到一间宿舍,他们身上背负着学业和成长的压力,在陌生的环境中塑造自己未成形的人格,与此同时,他们还要面临和同龄人相处的压力,所以宿舍往往是压力积累和爆发的地方。在心理学上,压力的来源一共有三种。一是突发事件,比如地震、火山和恐怖袭击等;二是个人压力源,比如失恋,父母去世等;三是日常生活压力源,比如噪音,迟到,拖延等。宿舍生活是日常生活压力的主要来源。比如有的人开着灯睡得晚,有的人在宿舍里煲电话粥,有的人听音乐的时候不戴耳机,有的人不那么讲究卫生,有的人随便乱拿乱动其他同学的东西,有的人会随便带陌生人回宿舍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琐事,但是这些都是无形又强悍的压力。
为什么压垮室友的都是这些生活中的琐事呢?
人应对压力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问题取向应对,面对问题产生时会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自己因为学习成绩差感到压力时,会寻找学习和考试的合适方法去提升;(2)情绪取向应对,采取的方法很多都是疏解自己情绪,比如和他人倾诉,唱歌或者运动等;(3)逃避应对,这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方式,主要表现为否认问题的存在,压抑自己的情绪等。
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在面对压力时会同时采取问题取向应对和情绪取向应对,只是根据情况不同有差异。在自己可以控制的情况下,比如是学习英语、锻炼身体、拒绝和接受某个朋友等,人们会更多采用问题应对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认真执行即可;但是在自己控制力比较少的情境中,比如分在哪个宿舍,换宿舍,学校硬性的要求和父母对自己工作和婚姻的干涉等,会更多采用情绪应对的方式,有的时候甚至会采取逃避问题存在的方法,放任自己被环境改变。逃避问题是最为消极的应对方式,经常逃避的人会给人不受外界影响的干扰的感觉,但是长期逃避会打击人的自信,自尊等,严重的还会形成习得性无助,从而丧失对周围环境的掌控力,产生抑郁等情绪问题。
我们再来考虑一下宿舍这个环境。基本上,一个人是没有机会选择自己的室友的,并且调换宿舍并非是简单的事情,这样的限制自然会给学生带来压力。除非与舍友发生了很大的矛盾,同学会选择调宿舍或者从宿舍里搬出来,但是更多的人在面对宿舍重重矛盾的时候,选择了忍耐或者情绪上的爆发和发泄,最终也许哪件小事就会成为悲剧的导火索,让世人大跌眼镜。也就是说,在面对很多生活琐事的时候,学生除了宽容、忍耐和调整自己的个性外,很少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可是对于还处于成年早期的大学生来说,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还处于发展之中,并不成熟。情绪化,对社交矛盾和孤立的恐惧,因寻求自我而产生的自我中心等都是这个年龄学生的典型特征,这样的心智水平决定了其处理问题的意气用事。
这样看来,宿舍矛盾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如何正确解决也是充满挑战的。
我们的“气泡”
除了学生发展阶段的特点,环境也是影响宿舍关系的重要方面。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叔本华关于豪猪的故事。豪猪为了取暖而挤作一团,但是身上的刺又将彼此伤害。这就像人类之间的关系,人们有互相亲近的需要,但是又会因为靠近而互相伤害。所以人和人之间相处需要合适的距离,这个距离既有心理上的距离,也有物理上的距离。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认为存在个人空间,它就像环绕在每个人身体周围的气泡,当我们的气泡被其他人侵犯的时候就会产生不适的感觉。比如在拥挤的电梯和地铁上,人们常常会感觉心情烦躁,攻击性增强等。当今的大学生宿舍很多都存在着拥挤的问题,一个不大的宿舍有时候能住到6~8个人,这无疑会对个人空间造成侵害。
不同的人对个人空间的需求也是不同的。男生需要的个人空间要大于女生,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男生宿舍中的冲突和矛盾高于女生宿舍的行为;焦虑的个体比非焦虑的个体需要更大的个人空间;内向的人比外向的人需要更大的个人空间。
一个拥挤的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很负面的。贝克曼(Bickman)等人按照拥挤程度将学生宿舍划分成高密度、中密度和低密度三种,观察宿舍的利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宿舍密度越高,利他行为越少。并且拥挤的环境还会引发社会回避行为和攻击行为,对宿舍良好关系的建立有很大的威胁。
个人空间就像一个人的小房子,在这里能找到安全感,能调节和外界接触的程度,能有空间进行自我调整和修复,如果失去个人空间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不适感。由于宿舍密度过大的问题,经常造成舍友互相侵犯个人空间,也会加剧矛盾的产生。
不能一味强调宽容和理解
宿舍关系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当然宿舍矛盾引发的犯罪行为毕竟还是少数。但是宿舍作为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其生活质量和满意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如何来做呢?首先学校应该改革宿舍分配制度,以往那种随机分配宿舍的方法应该更加人性化一些,比如在学生入学之前询问学生的意见,或者在分配宿舍后及时通知学生,让舍友能提前联系和交流。除此之外,应该建立更加灵活的宿舍调换制度,给学生选择的自由和权力,避免悲剧的发生。其次也要提高宿舍的居住水平,避免拥挤等其他问题的出现,并及时解决学生在住宿中出现的问题。
除此之外,加强学生应对压力和矛盾的能力,更多地引导其采取问题应对取向,而非简单的情绪发泄和逃避。交流和沟通的技巧非常重要,很多学生在面对舍友的不良行为时仅仅是忍耐,从来没有想过进行良好的沟通,把问题说出来,这样反而埋下了隐患。比如当同学上床时间过晚影响了自己休息时,应该不带情绪的将这个问题提出来,说明情况,相信大多数的人是会接纳和理解的。
悲剧发生后,很多人认为宿舍矛盾主要是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个性太强,不懂包容和理解。大学生正处于寻求社会身份,追求社会认同的转换时期,面临非常多的问题和压力。出现了问题,他们应该得到及时的帮助和引导,有时候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一味地强调宽容和理解并非解决的良方,应该从以上的各个方面去探索,去提升。
责任编辑:张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