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三要“与“三不”

来源 :中国科技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6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学习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是学生与客体、自己、他人的对话的过程,即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对话,而对话过程是由问题联系起来的,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过程,由此可看出,问题在学生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问题的质量如何,影响着课堂的效率和学生的发展。有效提问构成了有效课堂的重要保障。
  有效提问要做到三要:
  
  一.提问要有情境性,帮助学生完成数学化过程:数学来源于生活,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数学学习要从生活中找到原型,让学生借助生活的情境,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在经历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完成数学化的过程。比如:特级教师化应龙在教《百分数的意义》课伊始就有精彩的提问:
  ……假如在下届世界杯上,我们中国队获得了一个宝贵的罚点球的机会,你是主教练的话,将会安排哪位球员来主罚这个球?
  ……
  师:三位同学都言之有理。我想作为一个主教练会比较一下球员中罚点球最好的那几位的成绩,然后再定夺,你们认为呢?
  


  师:看了这张表,你认为几号球员去主罚最好?为什么?
  大多学生说“6号”,失球最少。
  师:有道理,1号失球数是3;6号失球数是2;15号失球数是7。这样看来是应让6号去罚。同意吗?(生都同意了)
  师:按这样的说法,如果我是罚1个球,可踢飞了,我的失球数是1-0=1,最小,那个点球倒该我去罚了不成?(学生笑了,笑了过后是思考)
  生:我会安排6号来主罚。因为1号踢25个进了22个,照这样计算,1号踢100个会进88个;6号踢20个进18个,那么,6号踢100个会进90个;15号踢50个进43个,踢100个会进86个,这样一比,我是安排6号去踢这个点球。
  师:是个好主意!乍看不明白,照这样计算之后,都踢100个球就一目了然。
  生:应算进球数与罚点球数的百分比。1号是88%,6号是90%,15号是86%,所以应让6好去踢。(学生们点头赞同)
  师:好主意!为什么要算百分比呢?如果不求进球数是罚球总数的百分比,而是求几分之几,行不行?88%、90%、86%又是怎么算出来的?上面两位同学的想法有联系吗?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创设了学生喜爱的足球赛为情境,问:几号队员去主罚?为什么?这一问,教师巧妙地把故事情境导入数学思考和数学学习中。又通过教师的调侃:我的失球数是1-0=1,该派我去了,让学生在反思中进行了较为深度的思考,找到了照这样计算,踢100个球进球总数的比较,百分数的意义在学生的讨论中逐渐清晰起来。
  所以情境是学生熟悉的;情境蕴含问题;问题又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不能过于太浅显,也不能太过于隐蔽,这个问题要有利于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逐步完成数学化的过程。
  二.提问要有思考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教学的一个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教师的提问要帮助完整地展现思维过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混合运算(乘加、乘减),教材呈现了一幅情境入:商店各种商品价钱,问题是小兔买四包饼干和一瓶饮料一共多少钱?(分步计算学生早会了)。老师让学生独立解决,学生用了分步、综合等方法,教师重点放在综合的方法上,让学生说理由:先算四包饼干的钱,再算一共付的钱。有了情境图的帮助,学生很快了解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算理。老师小结:有加有乘,我们先算乘再算加。当老师再出两道算式:2×7+4、8+3×6,请两名学生上台做,其中一个学生却楞在那儿,不知从何做起。
  【案例分析】:这是因为刚才教师的提问没有很好地体现在要点上,所学的例题是借助情境而理解算式的,两次的列式可以说思维已是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次是具体形象思维,第二次却是抽象思维,要完成这一个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过渡,而教师忽视这一过程,使得一部分学生无法实现这一飞跃,从而导致了没有掌握实质问题——即如何计算乘加乘减问题。教师可做如下过渡:教师根据情境列出几道算式,说说意义及计算方法,比较总结方法,帮助学生完成由具体到抽象的提升过程,再出示纯计算让学生计算。
  2.提出问题要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吴正宪老师上平均数一课,有如下片段:
  师:在两个小组人数不同时能不能判断整体水平高?你有什么办法?
  ——不能,应该用平均数。
  师:怎么算出平均数。
  (26+40+36+33+25)÷5=32(个) (28+29+34+26)÷4≈34
  师:以战神队为例,怎么认识平均数?32是1号拍的吗?2号拍的吗?32是怎么来的?
  ——32个不是1号拍的,也不是2号拍的。32是用5个人总数除以5得到的, 32是每个人的平均数。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多的给少的。
  学生上台进行演示。
  【案例分析】:教师创设由不同人数参加的比赛,引发对竞赛不公平解决问题的思考,引出平均数的认识,而平均数的认识又是结合具体情境来分析的,有了具体事例的依托,学生对平均数有了感性认识,再到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展现学习新知的整个思维过程,掌握其实质内容,从而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三.提问要有层次性,指引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教师的提问要做到由易到难,设计的题目要适合学生状况的阶梯式或递进式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比如潘小明老师上《质数与合数》一课中,(1)有3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边长为1,用这样的3个正方形拼成以个长方形,能拼成几个长方形?(2)用4个相同的正方形能拼成几个长方形呢?(3)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有12个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第三问这是承前启后的问题,因正方形数量的增多,所拼成长方形的数量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对应关系?学生的数学思考被引向深入,由对图形的关注进入对拼组图形数量的关注,对小正方形数量与所能拼组成长方形数量关系的关注,由此,教学切入本课教学的主旨,由形而数,考察数与数的关联变化。
  教师提问“三不”
  问题求精不求多:教师要在关键处、重难点处提出问题,要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吴正宪老师在上《估算》一课,问的问题不多,却都问在要点处:对于估算,你碰到过什么问题或困惑?学习精确计算,估算干什么?创设购物情境,妈妈只带200元进购物商场,什么情况下可选择估算?什么情况下用精确值?创设曹冲称象的情境,大象有多重,你有哪些方法最快估出来?
  问题求实不求虚:教师的提问应提在实处,不是蜻蜓点水似的问题,不是面面俱到的问题,而是要问题深入到课的灵魂深处,探讨知识的真谛,探求数学的奥妙,寻找数学的思想方法,找寻丰富的数学文化,更多地指向学生问题探讨带来的感受与体验,而不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走过场的讨论,注重获得知识的结论。
  问题求活不求僵:课堂是动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注意把握好学生的课堂生成。 问题的提问方式、顺序、对象不能受到教案的限制,而要随着教学的实际展开而灵活应变。教师的提问的方式可多种多样,可在关键问题进行追问;在易错易混的地方进行反问;在发散思维时进行异问;在学生思维迷惑处进行导问……问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状态等灵活应用,教师的提问最后要逐渐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提问,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课堂提问艺术不仅体现着教师的综合素质,而且体现着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先进,是否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标。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带动学生积极思考,挖掘自身的潜能,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介绍常用的CPLD芯片MAX7128s和开发工具Quar-  tusII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并用该软件设计编程了基于CPLD的数字鉴相器。该鉴相器可实现移相信号与基准信号的相位差鉴别,对信号在周期内进行检测。通过软件仿真,可以满足信号相位差鉴别的需求。  关键词:CPLD QuartusII 数字鉴相器  0 引言  目前的鉴相器,测量相位差通常采用置位复位触发器或者异或电路[1],也有用
摘要: 从职业生涯设计的含义及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意义入手,分析了高职院校实施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实施步骤,并提出强化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研究    一、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的内涵及历史    职业生涯设计是指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其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目标而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等行动计划的合理安排
摘要 本文介绍了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一种DS18B20和PIC16F873A单片机构成的多点温度测控系统的硬件应用电路设计及软件设计。  关键词 数字温度传感器 温度测控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68.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在传统的温度测量系统中,由于采用了模拟器件,温度测量精度低且容易受干扰,本文设计了一种温度测控系统,采用抗干扰能力强的新型数字
期刊
【摘要】羽毛球是体育运动中的一种,要有效的提高羽毛球的运动水平,就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获得,而作为一项体育运动,竞赛法在其中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的促进羽毛球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主要是因为通过竞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因为羽毛球水平本身就需要多加练习,只有从内心引起对其的重视,才能确保学生能够多加练习。本文通过对竞赛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具体分析,并且
摘要: 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团队的建设情况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必须重视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团队的建设,选拔具有凝聚力的学术带头人组建教学团队,打造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团队; 学术带头人;双师结构    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情况,所以我们必须重视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选拔具有凝聚力的学术带头人组建教学团
摘要: 英语教学改革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为了使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能够更快的提高,进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对学生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改革的重点、方向以及教学改革所需要具备的条件。旨在提高学校英语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关键词: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主体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改变这一状况。新的英语教学观,即以学生为中心
摘要: 该文从目前的毕业生到现场工作实践中存在许多综合素质结构缺陷等诸多问题,从多角度、多视角探讨了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培养重要性及途径,倡导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新体制,对培养富有创新意识的高综合素质的工程建设人才具有现实及长远意义。  关键词:专业人才;教育;知识;能力;素质培养    随着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土木工程专业口径的拓宽,近年来,社会进步和生
【摘要】我国目前众多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执行力低下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出现导致了员工责任心不强,降低了学校的整体形象。而针对工作效率低下,制度缺失等问题,笔者在本篇文章中也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教育管理;执行力;缺失  一、高校教育管理执行力低下的弊端  (一)教育工作者责任感逐渐降低  无论是在高校,还是在企业,为了提高整体员工的工作效率,使得每个人员都可以做到各尽其职,单位通常会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