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留学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seltri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近年来,中国出国留学人数不断攀升,而我人到中年,稍有积蓄,也想将孩子送出国门,看看外面的世界。我拜访了几个家有留学生的朋友,他们的孩子有的在国外能适应,有的非常不适应,时间和金钱都被浪费了。那么,请问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出国留学呢?
  柳晴
  答:出国留学是学生和家长共同做出的重大个人选择,因此有必要在送孩子出国留学前了解一下,他是否真的适合出国留学?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发现能适应留学生活的孩子,有如下特点:
  第一,有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说三观要正确。孩子小小年纪独自在国外生活,身边没有了家长的监督和提醒,这便需要孩子能够自律。在国内时,很多家长会禁止孩子出入酒吧、夜店等娱乐场所,但是到了国外,和同学们一起出去玩一玩,享受一下夜生活(当然,前提是你达到了法定年龄),是很寻常且有助于结识朋友的。但是娱乐场所充满诱惑,不应该做的事情,孩子从一开始就要明确拒绝,不要抱着好奇的心态去尝试。
  第二,有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有主动沟通的意愿。很多留学生抱怨,就因为自己是黄种人,导致在课堂上或团队中不被重视等。不得不说,对待亚洲学生不公的现象的确有,但是更多的是我们不适应国外的沟通方式。中国学生习惯了被提问,而国外的学术环境则要求学生们主动参与,没有人会刻意追问你的意见,如果你不主动发声,让别人重视你的观点,那么被忽略是很正常的事情。记住,不要玻璃心,没人瞧不起你,只是有时候你过于安静罢了。
  第三,学会担当,能够主动规划自己的人生。在国内,家长安排一切,孩子只要乖乖听话就好。而一旦出国,这种孩子没有竞争力,他们习惯于听从别人的安排,凡事缺乏自己的想法和主动性,和从小就事事自己拿主意的国外孩子相比,会显得格外幼稚单纯;同时,在课程和专业学习上也缺乏自己的想法和规划。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也许不完全对,但希望可以引起一些打算送孩子出国的家长的思考,毕竟我们送孩子出国留学,是希望孩子能够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何为家教 /
  问:我老公只要在家就会训孩子。可能他以为,这就是教育吧。他数落起孩子来,可谓登峰造极。早晨说,晚上说,见孩子面就说……孩子已经表现不错了,他仍然找碴儿说,不厌其烦,啰里啰唆。孩子不胜其烦,有时会顶撞他几句。我有时会劝丈夫不要啰嗦孩子,可他跟上了瘾似的,照说不误。我非常苦恼,我明白他是为了孩子好,可是这种教育,我都接受不了,孩子能接受吗?
  常清
  答:“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但是要让孩子接受,必须做到:
  1.说得有理。道理正确,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实际情况。
  2.说得有力。话语不枯燥、不乏味,说得生动形象,有实际例证。
  3.说得精要,不啰唆。重要的内容可以强调,但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
  4.说得适时。不要逮住机会就说,要选择合适时机说。切忌天天说,不分场合地说。
  5.说得有新意。车轱辘话来回说,谁都不爱听。说,就要说得有新意。
  做到这几条不容易,家长需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行。如果一时做不到,家长应适可而止,宁可少说,也别多说。
  其实,家庭教育的重点是“渗透性”。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员,与父母接触的时间最多,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可谓无处不在。这种“渗透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身教,二是境教。
  身教就是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比如,要求孩子好好学习,父母就应该在求知方面积极主动,读书看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给孩子做出好学的榜样。要求孩子有好的生活习惯,父母就应严格要求自己,按时起居,整理床铺,打扫房间,讲究卫生。如果父母经常睡懒觉,东西乱扔乱放,床铺不整,缺乏好的衛生习惯,孩子就会有样学样。有了身教的基础,再加上有理、有力、有节的说教,孩子就会更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
  境教,就是以良好的家庭环境给孩子积极的影响。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教育呢?一是家庭的精神环境。家庭成员关系和谐,气氛融洽。包括夫妻关系,长辈与晚辈的关系,亲友之间的关系。其中,夫妻关系是主导,影响其他关系。家人之间的尊重、互助、同甘共苦非常重要。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孩子身心舒畅,情绪稳定,易于培养健康人格,学习也会更加努力。如果家庭矛盾尖锐,夫妻反目,争吵不断,孩子很难健康成长。二是家庭的物质环境。主要指家庭生活平实节俭,既保证基本或较好的生活条件,又不奢华浪费,衣食住行都持平常心。即使家庭富裕,也不高消费,不盲目攀比,避免走进享乐主义的误区。
  家庭教育,除单纯说教外,身教、境教更重要。当然,如果三者结合起来,那就最好不过了。
  如何聆听 /
  问:有一次听家庭教育讲座,其间听专家说起,好家长要懂得聆听孩子的心声。请问,有没有具体的实操办法给予指导?
  万丽红
  答:美国青少年教育专家盖瑞·巧门博士在他的《倾力之爱》一书中,谈到了父母积极聆听子女说话的八个步骤,现提供给你,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1.子女说话时,与他保持目光接触。这既可以避免你心不在焉,还能让孩子知道你正在认真听他说话。当你听到负面消息时,尽量控制自己,不要流露出反感的表情,不要闭上眼睛,不要四处张望,不要低头看鞋。
  2.不要一面听子女说话,一面做其他事情。当孩子说话时,你最好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子女身上。
  3.聆听感受。问问自己:“我的孩子现在情绪怎样?”如果你已经找到答案,便可以尝试去印证它。例如,你可以问孩子:“你是因为……而感到失望,对吗?”这可以给子女一个剖白自己的机会,显示你用心聆听了他的讲话。
  4.注意身体语言。拳头紧握、双手颤抖、皱眉等肢体语言,都可以为你提供线索,让你了解孩子的感受。
  5.禁止打岔。有研究显示,一般人在聆听别人讲话17秒时,便会开口打岔或提出自己的意见。记住:交谈的目的,不是要捍卫你自己的想法或教训子女,而是要明白子女的思想、感受和心愿。   6.提出反问。当你认为自己明白了子女所表达的意思时,可以通过反问来印证想法,如问孩子:“你的意思是……对吗?”这样的反问,可以澄清误解,并理清你对子女所讲事情的理解。
  7.表示理解。孩子需要知道,你已经明白并接受了他所讲的内容。
  8.在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分享你的看法。你可以问问孩子:“想听听我的意见吗?”如果孩子说“好”,你便可以讲出你的想法、意见和感受。
  在与孩子沟通时,你如果能记住这8个步骤,用心领会其中蕴含的智慧,相信对你一定会大有帮助。另外,提醒那些爱唠叨的父母,时刻告诫自己要“少说多听”,这会帮助你在孩子面前获得更多的信任和尊重。
  父亲教育
  问:我女儿9岁了,很可爱。和现在的大多数孩子一样,她比较娇气,怕吃苦,学习也不太认真。我有时试图参与对孩子的教育,但她妈妈比较强势,我俩在教育孩子产生矛盾时,总是我做出让步。由于我让步,女儿的缺点一直未能得到改正。有时,我反思自己作为父亲,这样做合适吗?如果不合适,我该怎么办?
  李致远
  答:父亲在母亲教育孩子时要配合,但一定不能放弃自己教育子女的优势与责任。因为孩子不仅需要母亲的关怀,也需要父亲不同于母亲的影响。因此,父亲应该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能因为妻子的强势而“退居二线”。
  我的建议是:
  1.发展良好的夫妻关系。夫妻关系良好,才能营造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在教育子女时,要相互“补台”,不要相互“拆台”。但是,也不要两人同时站在孩子的对立面,一唱一和地“收拾”孩子,这会使孩子陷入无助与恐慌。
  2.不轻视孩子母亲的教育。强调父亲教育的重要性,只是因为父亲的社会角色、男性特征、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他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等都不同于母亲,并不意味着轻视母亲的存在,更不是贬低母亲教育的意义,所以不要当着孩子的面随意诋毁孩子的母亲。当然,母亲也不可以贬低父亲及其教育。夫妻间和谐相处、互相配合,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不要唠叨孩子。受孩子母亲的感染,有些父亲也喜欢唠叨孩子,结果让孩子非常反感。因为母亲一人唠叨已让孩子心烦,如果父亲再唠叨,孩子便忍无可忍,会滋生强烈的叛逆心。
  4.经常向孩子表达父爱。爱是一种特殊的力量,如果孩子能經常感受到父爱,就会觉得安全,会相信自己无论在学习、生活,还是在交友方面,都会得到父亲的支持和鼓励。
  5.为孩子的成功喝彩。孩子天性中有被父母夸奖的渴望,但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孩子得到的夸奖多来自母亲,父亲对孩子的夸奖相对不多。因此,父亲不要吝啬自己的夸奖,对孩子多一些肯定和认可,孩子会更有自信和勇气。
  6.对孩子信守承诺。没有人愿意受到欺骗,孩子也一样。特别是父亲,不要对孩子做出无法兑现的承诺。否则,孩子不仅会失望,还会从父亲身上学会撒谎和言而无信。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瑞 典法律规定,父母不能打骂孩子。  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婴儿出生不久就开始进行比较多的户外活动。婴儿基本上不抱在怀里,在家放在床上,出门放在汽车上,会走的自己走,哭也不抱。许多公共汽车都有供婴幼儿坐的小座椅。公共汽车的中间部位有专供停放婴儿车的空间和供父母看护小孩子时坐的座位。为确保交通安全,父母不能怀抱孩子坐在汽车的前排座位上。  瑞典的孩子从不与父母同床共枕。一般四五岁以后,孩子就有自己单独
英 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童年时遭受欺负,可对人的精神健康造成长达约40年的持续影响,这种负面影响甚至与成年后的就业状况、生活质量有一定关联。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精神病学杂志》月刊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对近8000名1958年出生的人进行了长达40余年的跟踪调查,主要考察了这些人7岁到11岁之间是否受到过他人欺凌,以及他们成年后直到中年的精神健康状况、社会关系及生活质量等。在被
期中考试我考得不好,爸妈批评我学习不努力,我赌气走出了家門。天快黑了,我怕遇到危险,不敢走太远,于是就坐在家门口的台阶上发呆。  过了一会儿,走过来一个陌生人,热情地问:“小朋友,你坐在这干啥呢?”我想起爸妈告诉过我,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就没理他。他接着又问了几个无聊的问题,我仍然不理睬他,他只好讪讪地走了。  这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毕竟考得不好是我学习不努力、不认真造成的,
2018年8月下旬,抖音平台上出现了“我妈妈死了,能否给我一个赞”的直播短片,并且有多名未成年孩子模仿。在各方面的压力下,尽管抖音推出了防沉迷系统等措施,但其易上瘾、内容低俗、有安全隐患、影响孩子认知这“四宗罪”,再次被摆上台面。而关于青少年玩抖音成瘾的问题,再度引发关注。姗姗就是个沉迷抖音的少女,因为迷恋抖音给她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她变得极为厌学,和父母一度发生激烈冲突,并休学在家……  优等
【陈钱林简介】  浙江瑞安人,副研究员,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校长,浙江省八届督学。曾任温州市建设小学校长,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校长。他构建的“尊重教育”和“尊重管理”理念体系和实践模式在学术界影响甚广,“尊重教育”成果获教育部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浙江省一等奖。曾获温州名校长、温州十大杰出青年、温州首批教育名家等荣誉,被聘为温州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专著有《尊重教育新理念》《新理念作文》《家教对了孩子就
花丛中的两只小蜜蜂  2008年7月18日,邓鸣璐出生于河北省大名县北峰乡刘庄。哥哥邓鸣贺比她大两岁,爷爷邓庆华在大名县豫剧团弹琵琶。很小的时候,他们就经常被爷爷奶奶抱着,津津有味地看河南卫视《梨园春》节目,偶尔还在当地小舞台客串一下过过戏瘾。  邓鸣贺4岁那年,被送到河南省淮阳市赵玲艺术学校接受专业培训,入学半年就成为河南卫视《梨园春》擂台赛擂主,被评为河南省“十大少儿名票”。哥哥一鸣惊人,爸妈
“截至2016年2月,中国约有6000人正在实践‘在家上学’,约5万名家长有意尝试这一教育模式。”日前,21世纪教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苏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王佳佳公布了上述调查。  此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实践“在家上学”者的规模约为2000人。据王佳佳计算,自2013年初至2017年初,中国实践“在家上学”的人群规模年均增长约30%。  但“
李小婉是中国第一代经纪人,演艺圈公认的“金牌制片人”,曾一手捧红周迅、陈坤等实力明星。然而,在儿子3岁那年,她就成了单亲妈妈。因为忙于事业,她在儿子的教育上走了不少弯路,有过很多痛彻心扉的教训。尽管和儿子早已冰释前嫌,但她仍愿意自揭伤疤,让现在的妈妈尤其是单亲妈妈们引以为戒……  错过儿子的成长让她负疚  1984年,是李小婉刻骨铭心的一年。那年,她成了单亲妈妈。尽管李小婉整天忙于拍电影,但在儿子
窦靖童是歌坛天后王菲的女儿、著名影星李亚鹏的继女。前不久,16岁的窦靖童为网友带来了自己的新歌《On The Beach》,甜美的嗓音和无可挑剔的唱功,让那英都为之叫绝,更有不少唱片公司表示对她很感兴趣。圈内人推测,如果其与唱片公司签约顺利的话,身价将飙升至500万元以上。但很少有人知道,她能有今天,与继父李亚鹏的关爱、呵护分不开——  初为继父真的好难  1998年,王菲与摇滚歌手窦唯离婚后,独
问:平时我们做父母的总要求孩子情商高,可我发现当个高情商的父母更重要。请问,我怎么做,才能拥有高情商呢?  海燕  答:想成为高情商妈妈,那就从学习高情商妈妈常挂嘴边的8句话开始吧!  1.我感到……(情绪),因为……  例:我感到很开心,因为你老爸给我买了一条新裙子。  平时,妈妈要多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一方面,孩子会学到更多的词汇;另一方面,也能鼓励孩子表达情绪。在表达情绪后说出理由,这样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