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考作文折射的三种缺失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n200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中考作文折射出三种教学缺失:语言系统训练缺失、审美创造能力缺失、文化内蕴升腾缺失。本文对这三种缺失作了详细的解读,以期引起初三语文教师的关注。
  关键词:中考作文;折射;教学;缺失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5-095-2
  一年一度的中考结束了,作文再次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大谈特谈的话题。有人说这个题目简单,大家都能做;有人说这个命题有意义,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相契合……但是,笔者始终觉得这些评价并没有切中肯綮。因为就教学而言,任何中考作文都会对来年的作文教学具有导向作用,因此,对中考作文的正确分析就成为教学之必需、急需。
  从作文及作答情况来看,笔者以为主要折射出以下三种教学之缺失。
  一、浮光掠影,语言系统训练缺失
  比照学生平时的作文表现,以及他们在中考中的表现来看,可以用一个词语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运用系统进行概括——浮光掠影。
  第一个层面在审题上。时至今日,不少学生认为作文审题难度不大。实际上,这是一个十分草率的认识。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学生在审题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瑕疵。以2018年盐城市中考作文情况来看,作文标题为“走过,才明白”。对于这个题目,不少学生觉得没有审题障碍。但是,从实际写作情况来看,学生对标题中的三个关键词语“走过”“才”“明白”的认知都存有不足。对“走过”的认知大多停留在其本义之上,对于更具有诗意的比喻义,则少有思考。实际上,从写作能力来看,只有将本义上升到表征意义上,这样的写作才会有人生高度,也才能折射出学生的成长水平。其实,这正是写作教学的一个内在指向。学生对“才”的认识也是不足,这个字之中暗含着后悔、自责乃至忏悔等等信息。只有将这些信息解析出来,文章的展开才不会偏离主旨。对于“明白”的认识,看似简单,但其中对“明白”内容的透析则显得相对苍白了。从语法来看,与“明白”的搭配有很多。但是,与写作关联在一起,就需要对这些搭配进行甄别和选择了。实际上,命题的优先指向应该是引导学生明白和反观自己的成长体验。要言之,在审题方面学生呈现出对作文材料(包括标题)语言信息的准确解构。正因为平时训练的缺失或不到位,才会出现以上不足。
  第二个层面在语言表达上。叙事能力是学生自小就重点培养的一种语言表达能力,但却不是也不应是全部能力。在不同的文章中,需要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继而就应进入不同的语言表达系统。即以上面的一篇作文来看,适合写成一篇叙事兼抒情的文章,特别是在对“才明白”的表达上,应多用一些描写和抒情性语句。但是,从学生的写作实际来看,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叙事性的表达之上。比如,写作者意欲表达一种后悔之意,他就运用了“他很后悔”这样的直白语言,而没有运用景物、心理、肖像等描写手法综合刻画这种心理。表面看,这是一个写作失误。实际上,这是学生语言系统训练缺失的表现。正是因为对描写性语句训练的不足,才会出现上述情况。
  二、拘泥现实,审美创造能力缺失
  写作理应是一种生命力的张扬,而且因为初中生这一类特殊主体的存在,写作应该是多彩青春的绽放载体。按照常理,初中学生会因着写作放飞思绪、激情,作文的文字应该闪现着青春的风味。但十分可惜的是,在学生的作文里面,少有这样的表现,更多的却是拘泥于现实的呆板的表达。表面看,这是语言表达的问题。但据笔者的经验与思考来看,这里面恰恰传达出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缺失。
  现实与理想是一组哲学命题,理想牵引着人们超脱现实,走向未来。可以这么说,在这牵引之中,学生不断走向创造能力的提升。不过,在以语言表达与运用为主要任务的写作领域,创造的实现大多源于审美的发现,这种发现又基于学生对现实的运用与超越。客观地讲,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审美创造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的写作大多拘泥于现实,大多是基于想象能力的欠缺。以2018年南京中考作文试题为例,命题者要求以“ 在2018”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文章。如果学生拘泥于现实,例如写“我在2018”,这是审题失误,因为作文材料要求考生选择文学名著中的一个人物,写“他(她)在2018”。在此要求下,学生必须调用想象力,将文学名著中的某某人物穿越到现实中的2018年中。可见,这里既有现实的2018,也有想象中的他(她),这两者之间要契合在一起,更需要想象力这种特殊的“弥缝剂”。当然,笔者在这里谈不可拘泥于现实这个话题,绝不是要求考生无视现实。事实上,现实恰恰是想象的基础,也是想象的最终指向。例如,针对现实中存在的自欺欺人现象,考生可以想象阿Q在2018年这个现实时空里的表现,写他纳闷于当代人竟然还比他会自欺欺人这一招数,来折射和抨击升级版的阿Q们以及阿Q现象。当然,这是一个正面、成功的写作案例。也存在着反例,同样是写“阿Q在2018”,有同学就写阿Q在2018年游玩浙江,写他发现的各种景致、众多事件、不同人物。说白了,考生将这篇文章写成游记了。应该说,这里有想象,但是在审美创造方面偏离了方向。阿Q这个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具有典型的表征意义,他就是现实与理想脱节或者精神胜利法的化身。写他在2018,不能写出他的这种特性,即使有想象,但是依然显现出审美创作能力的不足。为此,考生的写作需要基于现实,更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审美创作,进行“高于现实”的加工。只有这样,写作的层级才能得以提升。
  三、平淡无奇,文化内蕴升腾缺失
  从平时的作文来看,学生大多将写作当做任务来做,写完了也就结束了。从语言的最终表达结果来看,学生的作文显现出一个鲜明的特点——平淡无奇。要想从中咀嚼出别样的味道出来,则比较困难,因为其中就缺失一定的文化内涵。
  有内涵,这是教育的重要指向之一。对学生作文的考查,自然离不开这个指向。可惜的是,作文的现实呈现给我们的恰恰是一片苍白。即以2018年扬州中考作文为例,命题者要求以“我心雀跃”为题,写一篇作文。很明显,这篇作文的审题难度不大,学生很容易上手。但是上手之后,發现不少学生的作文就满足于写出一般性的“我心雀跃”。例如,得到梦寐以求的电动车,开始了一次多年来向往的旅行……这样写可以吗?可以。但是,格调不高,这样的作文小学生也能写出。对于初中生而言,则要借助写作显现出各自的文化内蕴,以此表露自己的成长。例如,学生可以写自己成长中的一个困惑,然后在阅读过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之后,有了一个顿悟和随之而来的转变。阅读经验以及感悟的介入,使得这篇作文的内蕴提升,自然文章就不会显得平淡无奇了。为此,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密切关注学生文化内蕴的缺失现象。
  一年一度的中考落幕了,但之后的作文写作发现却令我们难以欣喜,语言、审美、文化等层面的缺失成了客观现实,相关的弥补工作亟需进行,此路阻且长。
其他文献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育学生的道德素养,完善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的思想,规范学生的行为的重要科目,对于初中生的未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出发,对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了初步分析,希望进一步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帮助初中生走好初中路。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构建策
摘 要:體育游戏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具有娱乐性、智力性、平衡性、易行性。能够激起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够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增强体质。中学体育教学不仅仅教会了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强健了学生的体魄,让学生乐于实践运用。  关键词:体育游戏;中学体育教学;特点;优势作用;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
摘 要:在互联网 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与互联网不断融合,学生需要掌握面向未来的知识技能,亟需输入新活力。因此,教师应当抓住互联网发展的机遇,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转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学习动机,推动阅读教学的创新,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互联网 ;阅读教学;学习动机;教学模式;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
摘 要: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以“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为根本目的,通过评价进行甄别、鉴定、选拔和淘汰。它阻碍了学生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与持续发展和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相违背。因此在当今教育界纷繁发生出多样性的新型教学评价形式。本文从表现性评价的内涵入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表现性评价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以此与同行探讨。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初中美术  中图分类号:G633.965 文献标
摘要: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是优等生,但是,由于各种因素,会出现一些“后进生”,如何转化后进生成了教师们的一道难题。根据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学改革,教师应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因此能否转化后进生,成了教师的重要工作。接下来就让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初中体育教学中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后进生”;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
摘 要:学习习惯是指一个人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一种自觉地、主动地、自动地按照某种程序进行学习的特殊倾向。如果一个孩子在美术教学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将轻松地步入更高层次的学习,会用肢体、五官画画,会用心绘画。反之,不良的习惯将阻碍他们,扰乱他人正常、优秀的发展。  关键词:良好习惯;思想;专心;用心;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
摘 要:本文对“教学案”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希望能够为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学案”模式的推广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案;设计;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42-02  在传统教学中,“教案”和“学案”是分开的,前者主要指教师的教学方案,该方案的设计主要围绕着教师和教学内容展开,不对学生公开;后者是教
摘 要:初中物理学科是学生认识自然、探究物理实验、发现物理学奥秘的一个重要门户,属于理科研究的范畴,因此也就具有了理科的一般教学特性,即从概念到思维锻炼,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悟理”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到物理卓越课堂的构建研究,那么如何才能让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更高、更加卓越呢?立足于这一问题,本文将展开简要的分析和论述,期望能够得到预期的答案。  关键词:物理学科
摘要:在现在的日常教学过程中,为了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老师就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个性差异,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展开教学。尤其是在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们都普遍认为该学科学习起来比较难,并且班级学生之间的差距也较大,所以针对这个现象,老师就可以利用分层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们可以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的吸收与学习。本文就主要结合实践教学,对基于分层教学的高中物理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学校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重要的指导思想。德育管理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21世纪社会对农村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德育现状和客观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明显地暴露出来,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如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