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有关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相关文献,进而对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归纳,以期对我国近现代音乐教学方法相关问题有所了解、回顾反思,从而为当代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为建设文化强国增添力量。
关键词:音乐教学方法;唱歌教授;学校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175-1
一、概念阐释
一直以来,许多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学者对音乐教育领域内的“教学方法”这一名词的界定各抒己见,不尽相同。其中,汪刘生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运用适当教学手段,以师生为基础,实现教学内容的活动。李秉德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教与学双向互动的活动方式。卢光艳则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两方面,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基于此,笔者试着把教学方法理解为: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问题,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方法。
二、相关文献
近现代时期,不少知识分子想以音乐作为媒介,来启发人们重视教育。通过大力倡导在学校开展唱歌课,进而要求教育者在教育中不仅要重视音乐学科,而且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鼓励和引导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和促进中国教育的发展。
(一)音乐教学方法之历史说
又玄在《唱歌教授革新之研究》①中从发声法、乐谱配分法、歌曲趣味性三方面阐述唱歌教授问题。教学中应根据儿童自身特点,选择适宜方式,并借鉴欧美歌唱方法进行教学。文中对唱歌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的阐释,实际是想说明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随机应变、因时制宜,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诸如此类的文章还有:曾志忞《教授音乐之初步(节录)》,光毅《怎样发达儿童听音的官能》,日本石原重雄著、沈心工译的《小学歌唱教授法(节录)》,周玲荪《教授音乐应该怎样》,寇锐使《美国音乐教育家费仕女士讲演记》。
何绍甲在《珍惜着孩子的喉咙》②中呼吁广大音乐教育者在孩子变声期,注重对孩子的声带保护,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孩子养成正确的发声习惯。文中采用示范法、讲授法,引导学生追求发声的美。
缪天瑞在《儿童唱歌一般教学法》③中参照美国人的方法,提出发声、拍子、高度、歌词和表情五种唱歌教学步骤。在教儿童唱歌时提倡坐唱,合理编排唱歌座位,并运用分唱、连唱、独唱、默唱的方式分组练习唱歌。
(二)教学方法之价值说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在《教学合一》中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之重要。曾志忞在《教授音乐之初步(节录)》④中阐述要想发达我国学校唱歌科目,幼稚园及小学唱歌是刻不容缓的。同时,我国要想发展学校唱歌科,就要有具体的教授方法,根据方法对学生进行详细的教学,从而提高国民音乐水平。
日本石原重雄著、沈心工译的《小学歌唱教授法(节录)》⑤在文章开头就阐述到“泰西古代,教育中绝者垂二千年,至十五六世纪时,而萌芽重见,迄今乃日行其盛,超绝千古。究其发达之由,则以教授法日益完备故”。由此可知,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音乐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诸如此类的文章还有王光祈《德国国民学校与唱歌》、黎锦晖《<麻雀与小孩>卷头语》、缪天瑞《儿童唱歌一般教学法》。
光毅《怎样发达儿童听音的官能》⑥阐述到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儿童听音官能,既能克服学生听音的模糊性和错误性,也能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增进他们的读谱能力。而且还可通过音阶、音程、拍子练习,听音记谱和欣赏唱片这几种方式来发达儿童听音官能。
三、反思与展望
在中国近现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许多知识分子纷纷发表学说,要求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技术,通过音乐教育推动中国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主张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至此打开了我国音乐教学方法的开端。但当时我国音乐学科的研究重心偏向于唱歌教学,研究领域太过狭窄,因此音乐学科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不具有全面性。其次近现代有关音乐类的刊物虽大量地阐述音乐教学方法,但局限于介绍教学经验,没有真正对教学方法的定义、类型以及具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进行阐明,使当时对音乐教学方法的界定太过模糊,不明确。虽然在中国近现代时期,音乐教学方法只是一些初级、浅显的理论,带有一定目的性和功利性,但大多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真实写照。
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在中国音乐教育史上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多层次、多角度审视反思中国近现代音乐教学方法存在的价值。使音乐教学方法在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运用的合理与否是教师教学素养高低的体现,因此,在当下音乐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陈旧的教学方法,学习、效仿优秀的教学方法,这不仅能积极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参与教学互动,而且促进了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法,这将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与实施。现如今,音乐教学方法随着教育教学和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更新,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分析、了解、研究我国近现代音乐教学方法状况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只有在了解历史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完善、改良当代音乐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俞玉姿,张援.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9.
[2]汪刘生.教学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4.
[3]卢光艳.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几种方法[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z1).
[4]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
[5]卢笛.中小学音乐教学法类型研究[D].河南大学,2004.
关键词:音乐教学方法;唱歌教授;学校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175-1
一、概念阐释
一直以来,许多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学者对音乐教育领域内的“教学方法”这一名词的界定各抒己见,不尽相同。其中,汪刘生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运用适当教学手段,以师生为基础,实现教学内容的活动。李秉德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教与学双向互动的活动方式。卢光艳则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两方面,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基于此,笔者试着把教学方法理解为: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问题,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方法。
二、相关文献
近现代时期,不少知识分子想以音乐作为媒介,来启发人们重视教育。通过大力倡导在学校开展唱歌课,进而要求教育者在教育中不仅要重视音乐学科,而且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鼓励和引导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和促进中国教育的发展。
(一)音乐教学方法之历史说
又玄在《唱歌教授革新之研究》①中从发声法、乐谱配分法、歌曲趣味性三方面阐述唱歌教授问题。教学中应根据儿童自身特点,选择适宜方式,并借鉴欧美歌唱方法进行教学。文中对唱歌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的阐释,实际是想说明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随机应变、因时制宜,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诸如此类的文章还有:曾志忞《教授音乐之初步(节录)》,光毅《怎样发达儿童听音的官能》,日本石原重雄著、沈心工译的《小学歌唱教授法(节录)》,周玲荪《教授音乐应该怎样》,寇锐使《美国音乐教育家费仕女士讲演记》。
何绍甲在《珍惜着孩子的喉咙》②中呼吁广大音乐教育者在孩子变声期,注重对孩子的声带保护,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孩子养成正确的发声习惯。文中采用示范法、讲授法,引导学生追求发声的美。
缪天瑞在《儿童唱歌一般教学法》③中参照美国人的方法,提出发声、拍子、高度、歌词和表情五种唱歌教学步骤。在教儿童唱歌时提倡坐唱,合理编排唱歌座位,并运用分唱、连唱、独唱、默唱的方式分组练习唱歌。
(二)教学方法之价值说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在《教学合一》中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之重要。曾志忞在《教授音乐之初步(节录)》④中阐述要想发达我国学校唱歌科目,幼稚园及小学唱歌是刻不容缓的。同时,我国要想发展学校唱歌科,就要有具体的教授方法,根据方法对学生进行详细的教学,从而提高国民音乐水平。
日本石原重雄著、沈心工译的《小学歌唱教授法(节录)》⑤在文章开头就阐述到“泰西古代,教育中绝者垂二千年,至十五六世纪时,而萌芽重见,迄今乃日行其盛,超绝千古。究其发达之由,则以教授法日益完备故”。由此可知,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音乐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诸如此类的文章还有王光祈《德国国民学校与唱歌》、黎锦晖《<麻雀与小孩>卷头语》、缪天瑞《儿童唱歌一般教学法》。
光毅《怎样发达儿童听音的官能》⑥阐述到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儿童听音官能,既能克服学生听音的模糊性和错误性,也能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增进他们的读谱能力。而且还可通过音阶、音程、拍子练习,听音记谱和欣赏唱片这几种方式来发达儿童听音官能。
三、反思与展望
在中国近现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许多知识分子纷纷发表学说,要求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技术,通过音乐教育推动中国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主张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至此打开了我国音乐教学方法的开端。但当时我国音乐学科的研究重心偏向于唱歌教学,研究领域太过狭窄,因此音乐学科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不具有全面性。其次近现代有关音乐类的刊物虽大量地阐述音乐教学方法,但局限于介绍教学经验,没有真正对教学方法的定义、类型以及具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进行阐明,使当时对音乐教学方法的界定太过模糊,不明确。虽然在中国近现代时期,音乐教学方法只是一些初级、浅显的理论,带有一定目的性和功利性,但大多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真实写照。
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在中国音乐教育史上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多层次、多角度审视反思中国近现代音乐教学方法存在的价值。使音乐教学方法在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运用的合理与否是教师教学素养高低的体现,因此,在当下音乐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陈旧的教学方法,学习、效仿优秀的教学方法,这不仅能积极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参与教学互动,而且促进了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法,这将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与实施。现如今,音乐教学方法随着教育教学和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更新,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分析、了解、研究我国近现代音乐教学方法状况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只有在了解历史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完善、改良当代音乐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俞玉姿,张援.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9.
[2]汪刘生.教学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4.
[3]卢光艳.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几种方法[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z1).
[4]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
[5]卢笛.中小学音乐教学法类型研究[D].河南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