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作文“空瓶子”导写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zho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
  请以“空瓶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想象作文题,它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给文章的立意、角度、内容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只须做到内容与“空瓶子”相关即可,而至于“有什么关联”“怎样去关联”,都可以自主确定。基本的写作思路有三:一是“言事”。把“空瓶子”作为一条线索或一个道具等,讲述一个与“空瓶子”相关的故事。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空瓶子”应起到它应有的独特作用。二是“抒情”。把“空瓶子”作为一个触发点或迸发点,引发出一段与“空瓶子”相关的情思。在情感的引发过程中,应做到自然流露,它以“油然而生”“应运而生”为上。三是“绎理”。由“空瓶子”的“物性”“物理”生发出对“人性”“事理”“情理”等的思考和思辨。在“理”的生发过程中,应使其与“空瓶子”的“物性”“物理”保持高度契合。
  [记叙文]
  空瓶子
  江苏省阜宁中学 陆雪婧
  “别动我的书包,还给我!”
  “你们看这书包鼓鼓囊囊的,一定是偷了我的精装书,你给我拿过来!”
  啪,啪,啪……
  劣质的书包经不起这拼命的拉扯,撕开了一条大口子,但倾吐出的不是一本本精装书,而是一只只空瓶子,一只,两只,三只……
  “哦,原来是个捡垃圾的,真是什么货色做什么事!”不堪入耳的讽刺划破了她的心口,她抓起书包夺门而出。
  她拼命地跑啊跑,直到筋疲力尽才瘫坐在地上,嘴唇都被咬出了血,理智再也控制不住长久以来压抑的悲伤,眼泪如决堤般瞬间涌出。
  她回家前特地到路边的水龙头上用冷水洗了脸,可是再怎么洗也不能使红肿的双眼恢复原状,她只好硬着头皮回家了。妈妈还是发现了她的异常,她极力掩饰,强笑着说:“没有,我只是今早觉没睡好。”
  她不想也不能再让妈妈伤心了。妈妈一直身体不好,家里又穷,只能靠政府每年发放的救济金买些药。她实在不忍心看着妈妈拖着带病的身子,去起早贪黑地挣钱贴补家用。于是她决定收集班里同学喝完的饮料瓶子来帮妈妈挣钱,每天晚上她都是最后一个离开,细细地搜罗丢弃的饮料瓶,然后再送到回收站去卖,有时能卖到两三块钱,这样天天积攒,就能给妈妈买药了。可是今天班上李雪的一套精装书没了,看见她书包像是塞了什么东西,就硬要看看到底装了些什么,结果让她在同学面前丢了脸。
  这天夜里,她失眠了。她不知道明天怎么去面对同学,更不知道到底还能不能再捡瓶子去卖了。就在她犹豫不决的时候,妈妈撕心裂肺的咳嗽声从客厅传来,听得出来,咳嗽声在被极力克制着,她知道妈妈是怕影响她休息。泪水又悄然滑下,她决定了,不能放弃,为了妈妈,再大的屈辱她都能忍受。
  第二天早上,她忐忑不安地走进教室,她不知道班级里的同学今天会怎么看她。令她惊讶的是,她的学桌上竟放着一封道歉信,署名居然是那个骄傲得像公主的李雪。班里的同学一整天也没有提起昨晚放学时发生的事情,其实她不知道,昨晚许多围观的同学都责备李雪,大家都知道了她家的困难,决定一起不动声色地帮助她,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李雪。
  晚自习又下了,她心中的石头又提了起来,她磨蹭着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她忽然发现班级后面竟多出了一个纸箱,纸箱里放着许多空饮料瓶,比她以前捡的最多的一次还要多。她又哭了,不过这次的泪水是甜的。
  望着纸箱里整齐放着的空瓶子,她觉得空瓶子其实一点也不空,那是她见过的最满最满的瓶子。
  [评析]
  本文的出彩之处在于有一份对他人的体察情怀。在误会消除之后,同学们都知道了“她”的家庭困难。但在帮助“她”时,同学们没有采用捐款、捐物等大张旗鼓的方式,而采用了用纸箱帮“她”收集空饮料瓶这一不动声色的方式。同学们采用这一方式的原因有二:一是“她”之前就是这样来挣钱贴补家用的,估计“她”能接受。二是“她”之前是一个人这样做,怕被人耻笑,所以总是偷偷摸摸搜罗;而现在是大家都来这样做,没有人再去耻笑,所以可以让“她”大大方方收集。“施舍”与“施助”区别在哪里?前者是居高临下的,完全不考虑对方的心理和感受;而后者是平等相待的,能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和着想。“她”之所以觉得纸箱里的空瓶子一点也不空,是因为它装满了同学们对“她”的帮助,更重要的还有对“她”的体察。
  [小小说]
  空瓶子
  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张志威
  夏日的骄阳炙烤着大地,世界仿佛也融进了太阳,无情地熔化着我们,蒸发着我们身上每一处水分。在这三伏天,我们依旧冒着酷暑挥汗学习。然而,那天却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风扇的呼啸声中,突然夹杂进一阵有节奏的“嗒嗒”声。大家疑惑着停止了喧闹,眼睛齐刷刷地向门口看去。一位身形佝偻的老人拄着一根破木棍,她的背已驼成120度,背上背着一只破蛇皮口袋,一身破烂的长衫间露出树皮般的黝黑皮肤,杂乱的灰黑头发间尽是尘土。老人放下口袋,用一种仿佛历经百年沧桑的嗓音使劲地喊了一声:“喝水的瓶子哦!”
  班里的同学先是一怔,接着哄堂大笑,会过意来的同学纷纷拿起喝光的饮料瓶向老人扔去,但动作迟缓的老人怎能接得住呢?更有好事者竟将废纸揉成一团砸向老人的头。老人似乎对这种无礼的举动早已习以为常,仍不动声色,慢吞吞地捡起满地的饮料瓶和废纸。班里的捣蛋大王偷偷拿起她的木棍扔出门外,她慌忙去捡,于是地上的饮料瓶又在空中“飞舞”起来。老人被捉弄得满头大汗,汗水拌着泥垢在老人的脸上流下来。女生心软,实在看不下去,一边不停地阻止这种恶作剧,一边帮着老人捡起地上的瓶子。
  瓶子好不容易捡完了,老人忙跟女生道谢。她舔了舔干裂的嘴唇,但自己腰间的破水壶早就漏干了。她小心翼翼地说:“孩子们,能……能不能……给我点水喝?”男生们纷纷大喊:“没有没有!”这即便是女生,也不会把自己的水杯或饮料给她喝吧,更不会有人傻到用自己可怜的零花钱去买瓶水给她喝吧!   果然,老人在男生的哄笑与漠视中,慢慢地走了出去。
  一会儿,我们又听到了隔壁班级的哄笑声……
  夕阳渐渐西沉,放学了。在校门口,我意外地发现老人握着那根破木棍子坐在路旁,不停地朝我们这边看。突然,老人猛地起身,我这才注意到,她手里拿着一瓶“脉动”饮料。老人从哄笑的人群中叫住一位女生,不由分说地把饮料塞给了她,随后又拄着棍子,驼着背,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
  后来我才知道,那时便是那位女生递给了老人一只近乎空了的饮料瓶,里面最后的一点水解了老人的燃眉之急。
  那位女生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无意之举竟获得如此珍贵的回报。她不知道,瓶中喝剩的那点水滋润的不仅是老人干裂的嘴唇,更是老人心底仅存的最后一丝尊严。
  [评析]
  本文最大的亮色在于立意的深刻。在这个大千世界上,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无论他贵为帝王,还是卑微如草芥。文中的老人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以捡空瓶子为生的草根,“她”之所以要倾囊所有,“奢侈”地买一瓶这辈子从未享受过的“脉动”饮料塞给那位女生,就是因为那位女生在递给“她”那只快喝光的饮料瓶时,是把“她”当作一个人——一个有尊严的人——来看的,而此前无论是把空瓶子扔向“她”的男生,还是拒绝给“她”水喝的男女生,都没有把“她”当作一个有尊严的人来看,而在漠视着“她”的尊严,甚至在践踏着“她”的尊严。那位女生的一个“递”的动作,传递出的是人性的温暖,它足以让这位一直生活在人们鄙夷目光中的老人今生不再苍凉。
  [散文]
  空瓶子
  江苏省阜宁中学 易铭
  一个瓶子,是空的,毫无目的地漂浮在湖面上,似乎是不知去向,但也并没有沉沦于水底,让人无法捉摸。
  缺少的只是动力和方向。
  我站在湖边,凝视着这令人无法捉摸的现象。我忖度着,遐思着,让脑海中的思绪恣意地翻滚,但还是徒劳无功。我甚至有一种想化为空瓶子的冲动,莫不是造化弄人,我竟然情愿在这水中漂泊。我茫然了,我甚至有些怀疑我的存在,难道那漂浮着的空瓶子就是我的真实写照吗?风一吹,它动;浪一起,它也飞起:它的命运完全掌控在他人之手。而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高中学习的压力很大,我正在寻思,我在为谁而学?
  满腹的空虚让我如同空瓶子一样喜欢掩藏自己,但这可能吗?空瓶子在水面上沉浮,终究会暴露于水面,为风所侵蚀;我也一样,假使我把自己掩藏在无人的地方,不与人沟通,但最终还是要暴露于人群之中,到那时我将无法适应,甚至会被人们唾弃,就像漂浮的空瓶子般不知何去何从。我试着去和他人相处,但我的一时口误或许会让我成为他人的笑柄,而我的木讷又会让人觉得和我相处不过是在浪费时间。无法逃避,但又无法面对,我该怎么办?
  我凝视着空瓶子,哦,不,准确地说应该是患难之交,我想和它谈谈心,问问它我该怎么办,但我眼中的空瓶子却是一个没有生命的虚无的东西。
  我情不自禁地随手拾起地上的小石子,轻轻投掷过去,“扑通”,小石子击打水面所激起的浪花在阳光的映射下熠熠发光,如同珍珠般晶莹透亮。浪花又跌落到了水面上,点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那涟漪轻柔地拍打着空瓶子,空瓶子此时仿佛得了生命一般,在水面上欢快地滚动着,似在庆祝这美好的水面生活,灿烂的阳光毫不吝啬地倾洒着自己一抹又一抹的光辉,空瓶子也毫不客气地接受着这大自然的馈赠,在水面上欢腾着,好像十分想诠释这瞬间的美好。我看着空瓶子,好生羡慕,但更多的是欣慰——我的挚友已逃离它的困境,又寻到了属于它的那份幸福。
  我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心中无比地高兴,就像是得到了某种解脱一般。谢谢你,我的挚友,我患难与共的兄弟,是你让我明白了幸福是那么简单的事,爱是那么自然的事,自信是永远不会消逝的。我期待着我将来的高中生活。再见,我亲爱的小宝瓶儿!
  已近黄昏,一抹余晖尽情地倾洒着,那湖中的空瓶子尽情地享受着,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一切的迷茫、困惑、失败的苦痛都湮灭在这虚无之中,只留下最美的春光。
  [评析]
  本文睹物思人,由湖面的空瓶子而及站在高中门槛前的自己,而作者的思绪也随着湖面空瓶子的嬗变而发生着流转。一石激起千层浪,“我”投掷过去的一枚石子可谓别具匠心,它不仅使“景”别开出一片洞天,而且使“情”由抑转向了扬。本文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意识流手法的使用要想不流于空泛,就必须既由实及虚,又化虚为实。只有虚实结合,方能既得“生气”,又得“高致”(王国维语)。
  (作者:姜有荣,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英语词汇量大,习惯用语多,所以难记、难学,成为中国学习者的一大难题,需要花大力气,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逐步解决。但是掌握一定的规律,应用方法得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介绍一些带有共性的技巧,对短语动词与动词词组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实例分析,以帮助考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有效地提高解题技能。英语动词,特别是常用动词如come, go, keep,take等,虽然拼写简单,但掌握其用法是非常不易的事。这不仅
同位语概述  用作同位语的从句叫同位语从句。它一般跟在抽象名词fact,idea,news,hope,belief,thought,truth,doubt,suggestion,warning, instruction,reason,information, question等之后,对这些名词进行说明或解释。引导同位语从句的词除连词that,whether外,还有连接代词what, which,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英语科考试说明在2015年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修订,总体要求和结构基本不变。2016年考试说明是2008年新方案实施以来惟一未增加新词的一年,保持了2015年的3534个单词不变,只增加了12个单词的词性。事实上,增补的这些词性并未考到(浙江卷第10题并没有考查到conduct名词词性),而值得重视的是词汇的灵活运用,凸显语境在考生作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说到底,世上风景闲流水,端的还是要人慢下来。中国这如诗的城市中,最是江城得了个中____________,且将它_________地挥洒出来。这_________江城街头巷尾、湖畔公园里数不胜数的茶馆、茶铺,一个人在清晨里不慌不忙地起来,_________到茶馆里,一坐就是一天,那叫一个悠闲!  A.趣味
高考定位  高考对函数与方程思想的考查,一般是通过函数与导数试题、三角函数试题、数列试题或解析几何试题进行考查,重点是通过构造函数解决最大值或者最小值问题,通过方程思想求解一些待定系数等.函数与方程思想在高考中,无处不在,填空题与解答题中都会出现,是高考数学最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  方法指要  1.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含义  (1)函数的思想,是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是对函
[原文]  假如“丑小鸭”不是“白天鹅”  文/王淦生  童话应该说是一种最美丽、最纯净的文体。透过孩子们澄澈的双眸,童话会折射出水晶一般清新可人的光泽。可是当它被添加进过多的成人的诠释,使得美丽的童话变成某种观念的图解,甚至成为一种道德教育的形象化的教材,原本纯净的童话便会被渐渐异化成一种具有教化色彩的寓言从而失去它本应具有的魅力。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让文学作品(尤其是孩子们看的童话)在每个读者面前
“函数与导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在历年高考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这部分知识既有难度较大的填空题,还有计算繁琐的解答题.又因为“函数”贯穿高中数学的始终,因此学好这部分知识对同学们来说又显然非常必要.鉴于这部分知识有很多易错点,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部分知识的易错点总结剖析如下,供同学们参考.  易错点一:概念的理解不到位  在“函数”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条件相似,但在本质
漫談高考中的运算求解能力
期刊
小目标,一言不合,洪荒之力,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蓝瘦香菇,看到这些网络热词,你是否会会心一笑?网络热词代表了一种新的语言方式,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时尚性,折射出当代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诉求,大都较为幽默诙谐。流行词语背后是流行文化,耳朵和嘴巴接触的是流行词,但心灵应该到达的是文化。要想让阅卷老师在千篇一律的议论文中还能多看几眼你的作文,就必须将功夫下在打磨语言上。  一、不妨用夸张一点的语言来表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们曾讽刺对外界了解很少的人为“井底之蛙”;而今,人们又发现自己似乎“知道得太多”。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有着很强的思辨性,就“对外界了解很少的人”而言,如果少而专,或深,或精,或切合自身实际,或能因此而获得心灵的纯净等,这样的“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