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魅力”引人小学科学课堂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bao774313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开设的宗旨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小学科学是一门充满探索乐趣的课程,教师不能利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应转变教学思路,把“魅力”引进小学科学课堂,让科学学习变得简单有趣,丰富多彩,从而让学生爱上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本文立足学生发展实际,结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例,探索如何让小学科学课堂充满魅力。
  一、激趣引入,平添教学魅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野心或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以往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忽略学生兴趣的激发,因而教学效果不佳。为此,教师要创新导入设计,以学生兴趣为教学设计出发点,带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让科学课堂从“导”开始绽放精彩。例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学科学《寻访小动物》这一课时,教师设计新颖的导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开始,教师以谜语导人: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棉花喜爱它,捕虫最能手。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学生很快回答出来,学习兴趣明显被带动起来。
  师:听到“动物”这个词,你们都想到了哪些“大动物”和“小动物”呢?
  生:(七嘴八舌)小鸟、麻雀、大象、蛇
  师:同学们,我们可以去哪里观察小动物呢?
  生1:我们可以去学校的大树周围观察小动物。
  生2:我们还可以去学校的花坛周围观察小动物。
  生3:我们还可以去学校的草地上观察小动物。
  师:大家快快组建小组吧,我们一起进行寻访小动物活动。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谜语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并以简单的提问设计牵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逐层深入,引出学习主题,让小学科学学习从“导”开始魅力纷呈。
  二、生活探究,演绎魅力课堂
  小学科学是一门充满乐趣的课程,其中也有很多内容值得学生去探究。教师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设计生活探究活动,演绎精彩的科学课堂。在设计探究内容时,教师还需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兴趣点,以“探”促发展,让学生在“探”中学会学习,获得提高与发展。例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学科学《水珠从哪里来》这一课时,教师设计生活探究活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装了冰块的杯子,并提出生活探究问题:装冰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一起探究,提出设想,并进行分析。经过几分钟的热烈讨论,各小组提出如下设想:
  1.水珠从杯子里漏出来的。
  2.冰化成水后从杯口满出来的。
  3.加冰时冰块碰到了杯沿化成水流下来了。
  针对学生提出的设想,教师不急于评论“对”或者“错”,而是组织学生针对设想,继续讨论,看看水珠真的是从“设想”中来的吗?此时,科学课堂逐渐走向高潮,课堂中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着,从而探究出“水珠从哪里来”。由此可见,生活探究活动能真正带动学生的兴趣,能够促进魅力课堂的构建。
  三、课堂生成,点燃魅力智慧
  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群活泼爱动的小学生,头脑也会时常进出一些新颖的东西或者内容。这些资源往往被教师当成“意外”或者是教学中的“意外干扰因素”。其实,教师要换一种眼光看待,将其变成有用的课堂生成资源,并加以利用,点燃课堂智慧的火花,将科学课堂推向高潮。例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学科学《面包发霉了》这一课时,教师充分运用科学课堂中的生成资源,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霉菌。在上课时,教师原本想要引导学生认识“面包发霉了”,并探究原因。可是,当教师引出“面包发霉了”这一课题时,只见一名男生大声地说着:“学校小卖部经常卖发霉的面包,吃了拉肚子,真没良心。”本身这一“意外”的抱怨会成为科学课堂的干扰因素,可是,教师沉思一会,回应学生:“的确如此,吃了发霉的面包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大家想不想一起探究面包为什么会发霉,然后提醒小卖部老板要合理存放面包,让我们一起远离发霉的面包,大家说好不好?”教师智慧的反应彻底点燃了学生的激情,学生纷纷组建小组,一起探究面包为什么会发霉,从而总结出其保存条件。如果教师恶狠狠地对待学生的“实话”,并与之辩驳,那么只能让教师与这名学生“结恨”,而稍微转变话语,则能让科学课堂绽放光彩。
  四、激励评价,促进魅力学习
  魅力的科学课堂少不了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激励评价能够温暖学生的心窝,能够给予学生前行的力量,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知识。为此,教师要在科学课堂上善于激励评价,以评价带动课堂学习氛围,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例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学科学《铁生锈了》这一课时,教师运用激励评价,取得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铁生锈了”,这一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此时,学生开始议论起来。
  生1:我觉得铁器放在潮湿处很容易生锈,比如经常淋雨的自行车,铁的部分会生锈。
  师:你真棒,能够举出生活实例说明铁在什么情况下会生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观点吗?
  生1:空气中的“裸”铁容易生锈,也就是说没有涂过漆的铁或者电镀过的铁。
  师:一个“裸”字生动的解释了没有涂过漆的铁或者电镀过的铁,生动有趣,非常有幽默天分哦。
  在这个案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不同的激励评价,以带动其他学生参与课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魅力”的引入,其前提是以生为本的新课改理念。教师要多注重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突出学生能动性的科学课堂教学,让科学课堂魅力四射。
其他文献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修改作文。《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可是怎样教给学生修改作文,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与习惯呢?笔者在教学时作了一些探讨。  一、把脉教学,探寻为什么教  1、自主修改是传统教学的忽视点。传统作文教学老师注重作前指导,往往要花一节课时间,从立意选
在班级管理中,不仅需要班主任严格要求、规范管理,还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讲究策略尤为重要,好的策略能使班级管理如鱼得水。下面,我来谈一谈我的小学班级管理经验,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发现、分析、尝试、总结,这也是我班级管理的“八字方针”。  一、
近年来,我园不断规范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水平,依托地域文化特色,不断强化内部保教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我园的保教质量。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抓好队伍建设  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是推动幼儿园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有效途径,讲究管理艺术,努力创设积极向上、轻松愉快的人际氛围,才能让教职工以园为家、爱园如家、爱岗敬业。  1.加强师德提高觉悟  我园通过向社会承诺、设立园长信箱、监督电话、组织家长评教等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故事类型的课文很多。因为故事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情节有声有色,尤其是低年级教材中的各类故事更是贴近儿童生活,充满童真童趣。而故事往往语言特色鲜明,写作方式灵活多样,人物形象丰满生动,因此很值得我们引导学生仔细揣摩、精心品味。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我们应该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阅读规律,精心设计语文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升听说读写的能力,增强甄别是非的能力,并使他们的情感得到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中的探究学习,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获取知识、方法、情感体验的过程。探究的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学生感悟学习过程,领悟学习方法的过程。“探究”更重要的还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然后获取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
我园办园时间不长,年轻教师比较多,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我们关注每个教师的个人发展,充分挖掘每个教师的发展潜能,弘扬教师个人教育特色,在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同时,我们把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当做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件重要事情来做。我们认为,教师个人成长档案是教师成长历史的缩影;是教师“工作和思想的博物馆”;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学习工具。下面是我们在建立教师成长档案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  一、背景分
一、两种版本教材关于内容编排的比较  笔者从两个教材版本在认识方程内容的编排上进行具体比较分析发现两个版本均把认识方程的学习安排在四年级,充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都安排7个内容。但不同的是,旧版安排的课时数为10课时,新版改为8课时。新北师大版在学完《字母表示数》后多了一节《等量关系》。旧北师大版学习等式的性质的课时题目是《天平游戏(一)》和《天平游戏(二)》,新北师大版改为解方程(一)和解方程(
引言:  沙盘游戏是瑞士心理学家多拉·卡尔夫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础上创建而成的一种“非言语性疗法”。在传入中国之后,由于沙盘架上琳琅满目的小玩具十分吸引学生,沙盘里的沙既可以塑形又可以流动,让孩子容易产生掌控感,同时沙盘室里的心理老师一般都是全身心地陪伴而不会过多的用言语干涉孩子,所以沙盘游戏疗法很快在中国的中小学校中风靡开来。  笔者作为小学兼职心理教师,在学校尝试开展沙盘游戏心
开学后的第二周周末,一位以前曾经教过的学生通过QQ问了我一个六年级数学中的问题:有两块布料,第1块长148米,第2块长100米,两块布料各剪去同样的一段后,第1块剩下布料是第2块剩下布料的3倍,两块布各剪去了多少米?学生设每块布料剪去了x米,列方程:148-x=3(100-x)。可是她自己却解不了这个方程,而她的很多同学甚至列不出方程。   笔者在连续三年从事高年级数学教学,在高年级的《方程》单元
游戏是英语课堂的一味调味剂,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活跃课堂氛围,让一堂英语课顿时“热闹”起来。但在这“热闹”的背后,有些游戏只流于形式,游戏内容的设计与全体学生的知识能力不能达到有效的匹配,尤其是原本处于弱势的学困生,他们在这些游戏的参与上会比较被动或力不从心,渐渐成了看“热闹”的观众。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而三四年级正是学困生的一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