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古诗文诵读,这一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的活动不是一项单纯的诵读吟唱表演,而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道德熏陶和人格塑造的过程。一直以来,我校为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突出学校“书香校园之古诗诵读与文化健身”特色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我校从环境入手诗化校园,营造诵读氛围。张贴优秀中华经典诗文的字画、条幅,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经典诗文佳作佳句。如在教学楼上悬挂了“诵读文化经典,弘扬传统文化”、“花香果香不如书香”等催人奋进的标语。出自《大学》中经典涵义的“一训三风”、如“讲让型仁,博学尚行”等。楼层文化长廊开辟了“古诗角”、“经典壁”、“经典诗文推荐栏”、“诗文图展台”、“学生才艺展示窗”等。学校每天由校园广播播放古诗新韵,以校园背景音乐营造诵读环境,如《春江花月夜》、《渔舟晚唱》、《高山流水》等经典音乐,与学生一起晨读经典。校园处处弥漫着悠悠的书香情愫。
二、听取“娃”声一片
为了让学生在六年的时间里掌握最优秀的经典诗文,我校把“经典诗文诵读”列为校本课程开设。组织语文教师精心采撷包含唐诗、宋词、汉赋在内的国学经典。遵循“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原则,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分年段落实《小学生新背古诗80首》;分年级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大学》、《千字文》、《论语》、《增广贤文》。同时注重古诗的趣味性和审美性,兼顾系统性,以主题的方式编辑如四季篇、言志篇、劝学篇、送别篇、感恩篇等。学生每天在校园背景音乐中吟诵。从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到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从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到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唐诗宋词、美文华章,在音乐的引导下,朗朗上口,此起彼伏,“娃”声一片。
三、 红杏枝头春意闹
让学生经典诗文诵读的兴趣长久不衰,必须搭建一个读书的平台,以活动促进诵读,以诵读内化言行。
⒈“一日一诗”。每班教室黑板上设有固定的“一日一诗”栏。教师把每周诵读的诗文抄写出来,教师利用小课间10分钟组织“一日一诗一歌”吟唱。学生吟诵诗文,摇头晃脑,抑扬顿挫,韵味无穷。经典诗文的音律之美、意境之美、形象之美,让学生一下子从喧闹的课间活动回归课堂,聚气凝神。身心的愉悦为课堂学习准备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心境。
⒉ 创编古诗韵律操。语文老师和音乐教师联手集经典诗文、音乐舞蹈之大成,融亲情、友情、爱国情于经典诗文诵读中,运用顶针手法把古诗串联起来,配上古典音乐和舞蹈动作,演绎古诗与古诗新唱。这样使学生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既合乎儿童的兴趣,又容易记忆,学生做起韵律操来特别有韵味和美感。我校创编的古诗韵律操(一)(二)套,涵括了近百篇古诗文。这套古诗韵律操已被移植到“百校扶百校”结对帮扶学校的龙岗区龙园意境小学作为国学操交流学习。
⒊ 诵读与艺术教育并举。把寓教于乐的活动是进行诗文诵读的良好途径。我校把诵读与书法、绘画、表演等融为一体,作为校园文化艺术教育的一个载体。如成立“诗文配画组”、“诗文表演组”等,让爱好画画的学生把熟读成诵的诗文根据自己的理解绘成题诗图并进行展示。对一些适合表演的诗文则改编成诗文剧进行表演,这极大地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经典诗文的热情。
⒋ 古诗韵律操与广播操并行。古诗文诵读与阳光体育有机结合,早上为《初升的太阳》广播操,下午大课间为古诗韵律操,保证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当口号声响过,音乐奏起,学生诵起来、舞起来的时候,校园里泛起了新时代少年儿童活力、生命的张力,生机盎然,激情荡漾。古诗的诵读、审美的情趣、身体的锻炼,在古诗韵律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大大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真正达到“阳光体育,文化健身”的目的。古诗韵律操成了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⒌ 古诗文诵读展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的道德教化功能早已为人们所认识。围绕主题组织诗文朗诵会,让学生灵动的心在诗意中自由地飞翔。如低年级的背古诗词比赛,中年级的经典诵读表演,高年级的国学辩论赛等。如“春季到来绿满窗”的“颂春会”。 结合深圳“读书月”,学校每年读书节组织一次诗文诵读成果展示活动,主要内容有诗文齐诵、诗文大联诵、诗文合唱、配音朗诵、古诗歌舞、情景表演、诗文图展等,既让全体学生在活动中接受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责任编辑 潘孟良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我校从环境入手诗化校园,营造诵读氛围。张贴优秀中华经典诗文的字画、条幅,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经典诗文佳作佳句。如在教学楼上悬挂了“诵读文化经典,弘扬传统文化”、“花香果香不如书香”等催人奋进的标语。出自《大学》中经典涵义的“一训三风”、如“讲让型仁,博学尚行”等。楼层文化长廊开辟了“古诗角”、“经典壁”、“经典诗文推荐栏”、“诗文图展台”、“学生才艺展示窗”等。学校每天由校园广播播放古诗新韵,以校园背景音乐营造诵读环境,如《春江花月夜》、《渔舟晚唱》、《高山流水》等经典音乐,与学生一起晨读经典。校园处处弥漫着悠悠的书香情愫。
二、听取“娃”声一片
为了让学生在六年的时间里掌握最优秀的经典诗文,我校把“经典诗文诵读”列为校本课程开设。组织语文教师精心采撷包含唐诗、宋词、汉赋在内的国学经典。遵循“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原则,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分年段落实《小学生新背古诗80首》;分年级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大学》、《千字文》、《论语》、《增广贤文》。同时注重古诗的趣味性和审美性,兼顾系统性,以主题的方式编辑如四季篇、言志篇、劝学篇、送别篇、感恩篇等。学生每天在校园背景音乐中吟诵。从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到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从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到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唐诗宋词、美文华章,在音乐的引导下,朗朗上口,此起彼伏,“娃”声一片。
三、 红杏枝头春意闹
让学生经典诗文诵读的兴趣长久不衰,必须搭建一个读书的平台,以活动促进诵读,以诵读内化言行。
⒈“一日一诗”。每班教室黑板上设有固定的“一日一诗”栏。教师把每周诵读的诗文抄写出来,教师利用小课间10分钟组织“一日一诗一歌”吟唱。学生吟诵诗文,摇头晃脑,抑扬顿挫,韵味无穷。经典诗文的音律之美、意境之美、形象之美,让学生一下子从喧闹的课间活动回归课堂,聚气凝神。身心的愉悦为课堂学习准备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心境。
⒉ 创编古诗韵律操。语文老师和音乐教师联手集经典诗文、音乐舞蹈之大成,融亲情、友情、爱国情于经典诗文诵读中,运用顶针手法把古诗串联起来,配上古典音乐和舞蹈动作,演绎古诗与古诗新唱。这样使学生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既合乎儿童的兴趣,又容易记忆,学生做起韵律操来特别有韵味和美感。我校创编的古诗韵律操(一)(二)套,涵括了近百篇古诗文。这套古诗韵律操已被移植到“百校扶百校”结对帮扶学校的龙岗区龙园意境小学作为国学操交流学习。
⒊ 诵读与艺术教育并举。把寓教于乐的活动是进行诗文诵读的良好途径。我校把诵读与书法、绘画、表演等融为一体,作为校园文化艺术教育的一个载体。如成立“诗文配画组”、“诗文表演组”等,让爱好画画的学生把熟读成诵的诗文根据自己的理解绘成题诗图并进行展示。对一些适合表演的诗文则改编成诗文剧进行表演,这极大地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经典诗文的热情。
⒋ 古诗韵律操与广播操并行。古诗文诵读与阳光体育有机结合,早上为《初升的太阳》广播操,下午大课间为古诗韵律操,保证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当口号声响过,音乐奏起,学生诵起来、舞起来的时候,校园里泛起了新时代少年儿童活力、生命的张力,生机盎然,激情荡漾。古诗的诵读、审美的情趣、身体的锻炼,在古诗韵律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大大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真正达到“阳光体育,文化健身”的目的。古诗韵律操成了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⒌ 古诗文诵读展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的道德教化功能早已为人们所认识。围绕主题组织诗文朗诵会,让学生灵动的心在诗意中自由地飞翔。如低年级的背古诗词比赛,中年级的经典诵读表演,高年级的国学辩论赛等。如“春季到来绿满窗”的“颂春会”。 结合深圳“读书月”,学校每年读书节组织一次诗文诵读成果展示活动,主要内容有诗文齐诵、诗文大联诵、诗文合唱、配音朗诵、古诗歌舞、情景表演、诗文图展等,既让全体学生在活动中接受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责任编辑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