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erywherec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历史教学;创新能力;问题情境;质疑能力;
  教学氛围;求异思维能力;参与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2—0045—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本文笔者就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析疑和解疑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前精心设计问题、课堂上巧妙地提出问题,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然后激励、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结论,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人的思维具有广阔性的特点,即在理解某一事物、概念或规律时,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这就决定了质疑方法的多样性。如,比较法、假设法、因果法及探源法等,都是质疑活动中常用的一些方法。起初,学生的质疑活动大多是简单的由疑而问,还不能有意识地运用质疑方法去探究问题。为了使学生质疑活动深入进行,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设问,帮助他们掌握质疑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在高三历史综合复习中,可用因果法引导学生分析“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法、美、德等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异同”,启发学生运用政、史、地的相关知识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思考,从而得出国情不同,各国所走的道路也不同,发展的速度也存在差异的结论,以提高学生辩证、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思考问题时容易出现偏颇或错误的认识,在培养其质疑能力时,应事先了解各类学生考虑问题的方式。这样,教师在启发生疑、鼓励质疑和引导解疑时才更有针对性,才能在培养质疑能力的过程中使不同层次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二、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历史是已成为过去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是确定的、无法改变的,但作为阐述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历史教科书,渗透着研究者、编写者的主观意识。由于受到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学术修养及学术氛围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在对一些历史现象的阐释及对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评价上,仍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片面性或差异。这种由主客观矛盾所造成的学习材料的某种不确定性,为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提供了一定的空间。鼓励学生求异的前提,是要营造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共同探讨的良好教学氛围,给予学生表达自由,让他们畅所欲言。如,对于中国古代史上的“焚书坑儒”、“大运河的开凿”及“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世界史上的“殖民主义”、“西进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土地政策”等,教师都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他们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思考,以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教师对教科书中存在的问题,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对学生提出的未必正确的不同见解,要在积极鼓励的基础上予以适度纠正;对容易引起异议的材料,要组织学生进行思辨论证、析疑解难,得出独特见解。
  三、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当今信息社会,学生接受历史知识的渠道是多元和开放的。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师生互动交流,构建开放式的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摆在历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如,“丝绸之路”一课,传统教学方法不外乎按部就班地对丝绸之路出现的背景、经过的地区及其物产与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作用进行分析,即使借助地图等直观教具,也难改变这种陈规式教学方法的枯燥乏味,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等积极的心理体验无从产生。如果运用参与式教学法,效果则会大相径庭。上课前,教师可安排学生搜集查阅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历史读物、图片资料及西部大开发的资料。上课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引导他们进行合作学习。首先,每组分别推选一位“导游”,将全组搜集的信息向全班同学进行简要介绍。然后,通过大量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展现丝绸之路的沧桑变迁。最后,联系现实,由教师提出有关西部大开发的一系列问题,让各组学生展开讨论,教师适时点拨。这样做,能够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
  编辑:孟 刚
其他文献
[关键词]作文训练;个性培养:训练点;素材;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2-0037-01   作文训练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性活动,初中学生个性应该在作文训练中得到充分展现。要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让他们在作文中尽情地倾吐自己的心声,就需要教师进行个性指导,引导学生用笔描写自己观察到的÷种生活、一种发现、一
〔关键词〕 生物教学;探究性学习;探究过程;实例;设计问题;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6—0071—01  探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探索。  一、让学生体会和理解科学探究过程  高中生物新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科学
〔关键词〕 阅读教学;三年级;夯实基础;方法;预习;创设情境;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2—0087—01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一项学习内容,阅读教学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栓菌属真菌Trametes sp. G048的发酵液和菌丝体中分离并鉴定出6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isodrimenediol diacetate(1)i、sodrimenediol 2-acetate(2)、脑苷脂D(3)、麦
对云南金钱槭枝条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为:erythro-4,7,9-三羟基-3,3'-二甲氧基-8-D4’-新木脂素-9'-O-β-D-吡喃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