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应用活血化淤汤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黄斑水肿是影响视功能的主要原因,中医药疗法减轻组织水肿疗效独特,但其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水肿的防治作用少有报道. 目的 探讨口服活血化淤汤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后黄斑区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常规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150例180眼分为单纯手术组和手术+药物组.单纯手术组86例100眼仅行手术治疗,手术+药物组64例80眼手术后给予活血化瘀汤口服14 d.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2、4、6、8和12周对比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反应及前房反应、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黄斑区组织变化情况. 结果 术后12周手术+药物组视力≥1.0的眼数分布基本与单纯手术组持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66,P>0.05).术后1周手术+药物组房水闪辉的眼数明显少于单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41,P<0.05).单纯手术组、手术+药物组术后2~8周中心凹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周手术+药物组中心凹厚度低于单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15、2.323、3.104、2.470,P<0.05).单纯手术组13眼(13/100,占13%)出现术后黄斑水肿,均发生于术后2~6周,包括中心凹增厚11眼,黄斑囊样水肿2眼,其中10眼术后12周内水肿消失.手术+药物组3眼(3/80,占3.75%)出现术后黄斑水肿,包括黄斑中心凹增厚2眼及黄斑囊样水肿1眼,发生于术后4~6周,术后12周水肿消失. 结论 活血化淤汤能够促进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后眼前节炎症的恢复,改善术后黄斑区的功能。

其他文献
组蛋白乙酰化酶(HATs)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分别催化组蛋白的乙酰化与去乙酰化过程,组蛋白及特定基因的乙酰化修饰对于基因的激活或抑制发挥着调节作用,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缺血性视网膜病变、退行性视网膜病变、感染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肿瘤等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可发生相关基因的乙酰化水平下调,从而启动凋亡程序,导致视网膜细胞的死亡,引起视网膜功能障碍,因此,视网膜的病理生理与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