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跨界学习”,提升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来源 :教育界·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flower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发展学生语文学科关键能力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是教学短板。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意义是什么?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教师要重视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融入“跨界学习”,摆脱语文学科本位教学局限,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跨界学习
  “跨界”的意义是一种“转型”,旨在突破学科本位的“界墙”限制,拓宽学生的语文学科视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主要是通过对非连续的、碎片化信息进行筛选、提炼、整合和优化,查找自己所需的有价值的信息,从中获得关键信息的能力。巢宗祺认为:“非连续性文本的实用性特征、实用功能很明显,培养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就是要指导学生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获得有意义的结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体现了学生对信息片段的理解、挖掘和整合,为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跨界学习”,要跨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界墙”
  从字面意义来看,“跨界”是学科本位“界墙”的突破,“跨界学习”之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就是要从非连续性文本中,从文字、句式、段落、图表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在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随处可见,如地图、清单、说明书等。对小学生而言,渗透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超越了语文学科范畴,让学生能够从非连续性文本中了解更多的知识。同时,“跨界学习”,要转变阅读思维。非连续性文本,与传统阅读具有差异。在教材文本阅读中,教师通常指导学生抓住中心句、中心段来探究文本的主旨思想。但在非连续性文本中,由于信息的“碎片化”呈现方式,学生需要带着求异思维,以扩宽认知视野,突破语文阅读界限。
  例如,在“有趣的文字”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围绕汉字文化,突破单纯的识字、写字教学,让学生从汉字学习中提高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在导入设计上,从歌曲引出“方块字”概念。什么是“方块字”?接着,展示中国的汉字演变历程,从“一撇一捺”中来讲解与汉字有关的故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活,对汉字文化充满了热情。教师播放《仓颉造字》视频,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请同学们结合视频,说一说这个故事。这时,要注意启发学生,观看视频时要边听边看边想,特别是对图文并茂的编排方式,能够挖掘更多关于汉字的故事。汉字很多,并非由仓颉一人来完成。这个传说为我们了解汉字、感受汉字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汉字本身来说,其字形也在经历不断的演变。教师列出一张汉字演变时间轴,让学生观察时间轴,说一说对汉字的演变有何想法,这张时间轴上有标题,有图表说明,怎样来读懂时间轴。教师指导学生从多个方面来串联相关信息。如商代这一时期,对应的汉字是“甲骨文”,这些汉字多刻在龟甲、兽骨上。参照这一方法,请同学们再说一说其他不同的字体及相关文化,进而逐渐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历程与对应的时间点。认识了汉字的演变历史,对于汉字本身又有何用处呢?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了不同字体的汉字,请同学们对打乱顺序的汉字进行归类。这些汉字宝宝迷路了,请帮它找到家。对汉字字形的学习、字音的理解,还藏着更多的故事。如有些汉字,字形很相近,读音也相同,但指代不同的事物。
  最后,汉字作为古代文字,并非唯一的。全世界还有其他的古文字,通过对几段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学生认识了古印度文字、古埃及文字、古巴比伦文字。但是,在这些古文字中,只有中国的汉字得以传承。也就是说,汉字是世界上从未间断的文字,也是人类社会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由此,对本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总结,让学生从视频阅读中观察图文等关键信息,从认识时间轴中辨析不同的字体对应的时间序列。
  二、“跨界学习”,要拓宽学生看待问题的阅读视野
  在构成语文综合素养中,打破语文学习观、阅读思维的局限,要从看待问题的视野中,引领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自主、自由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边界应该是开放的、融通的,要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交叉。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要突破学科自身的边界,让学生在无界思维下畅读,激活语文创造力。面对非连续性文本,如何把握其意义要点?在引领学生阅读图文、表格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趣味性和科学性。
  例如在学习课程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对于课程表,表格文字如何阅读?如何理解?生活中,如何利用课程表?如何制作课程表?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将目光聚焦于课程表。“有一个小朋友,每天上学,都不知道上什么课,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帮助他?”同学们想到了课程表,可以通过课程表来记住每天上什么课。接着,出示班级课程表。“请同学们看一看,課程表的结构是什么?都有哪些内容?”教师给每个课程名称都设置拼音,引领学生一起阅读课程表及具体的课程内容。然后,出示一张空白课程表,请同学们将课程名称填入课程表中。在课程表完成后,请同学们数一数:每天上几节课?一周有多少节课?哪一门课程上得最多?哪一门课程上得最少?其他课程一周上了多少节?在指导学生掌握课程表阅读方法时,引入情境。出示一张课程表:“很多小朋友都会看课程表,但是小明看不懂,你能帮助他学会看课程表吗?谁看出我们星期一上的是哪些课?周二有哪些课?周五呢?横着来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请同学总结一下,在看课程表时,需要将‘横框’信息与‘竖框’信息结合起来,‘横框’信息指明了具体课程内容,‘竖框’信息说明了具体的时间。今天是星期三,马上要上第4节课了,你能帮小明找一找上的是什么课吗?怎么找?”为了考查学生对课程表的准确理解,还可以设置考核内容。对照课程表,用手指出某一课程,挑选学生说出这节课是星期几第几节课。同桌之间可以相互合作,考查对课程表的应用能力。最后,创编课程表儿歌:“小小课程表,用处真不少,今天什么课,一看就知道,用品准备好,提前做预习,用好课程表,学习会更好。”
  三、“跨界学习”,要促进语文外延与生活外延的衔接   生活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要结合语文与生活的内在、外在联系,消弭语文与生活的壁垒,让学生从语文中认识生活,从生活中感悟语文,实现“跨界学习”。
  例如:在节假日,同学们最快乐的事莫过于陪着父母去旅游,在旅行过程中,哪些内容是最令人难忘的?请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参观了哪些文物?体验了哪些游乐设施?如某學生陪家人一起游览了九寨沟,被九寨沟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深深吸引。在旅行中,他还坐了一次绿皮火车,虽然与高铁、动车相比,绿皮火车很简陋,但令人很难忘。假期又来了,同学们又可以陪着父母去参观旅游了。今天,方敏一家准备去素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开展一次历史文化之旅,方敏要做父母的领队,跟家人一起去探索旅行中的学问。但是,当好领队可不容易,这里有很多学问。
  首先,预定车票。教师出示车票的正反两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车票的内容,从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同学们通过交流,知道从车票上可以确定车次,车次上写明了从某地到另一个地方所乘坐的具体的火车车次;还有座位等次,如二等座、一等座,还有相对应的车厢、座位号码,如08车就是第八节车厢。在火车票上还有一个二维码,这个二维码用来识别车票的使用者信息,如记录了车票的车次、座位以及持票人的个人信息等。
  其次,搭乘公交或地铁。到达南京火车站后,需要乘坐地铁1号线,赶往提前预订的酒店。教师出示照片:“请同学们看一看,如何提炼看站牌的信息?”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大家知道了需要先找出自己所在的站台名称,再找目的站点,根据箭头方向,确保乘坐的方向一致。
  再次,要提前设计旅游线路。南京的人文景点很多,需要根据自己的旅游时间合理设置每日的行程,才能让旅行更充实。教师出示南京市部分景点信息表,让学生通过阅读表格题目、横向阅读、纵向阅读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根据表格内容为方敏设计一条合理的一日旅行线路,让学生根据材料分组合作。如,线路1:新街口——总统府——南京博物院——明孝陵。对该线路进行评价,有无重复的路?转车游玩时间安排得是否得当?重新设计旅游线路:新街口——明孝陵——南京博物院——总统府。比较这两组线路,说一说理由。同学们通过对旅行线路的设计,从中获得了哪些知识?学到了哪些学问?
  总之,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要激活学生主动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信息,引领学生进行信息整合与提炼,通过“跨界学习”,让学生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提高分析力、判断力以及创新实践力。
  【参考文献】
  陈幼芳.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16):63-64.
  朱俊阳.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要聚合与实用[J].语文建设,2020(03):42-45.
其他文献
【摘要】要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需要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可是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很多时候只是重视学生对单词和语句的背诵,忽略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文章分析了当前小学生英语阅读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融入绘本图书进行教学的优势,针对性地提出了应用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绘本图书;英语阅读;策略  一、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展开与推进,小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在英语教学方面,除
【摘要】在生物教学中,原来的教学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不佳,学生的水平提升受到诸多限制。为此,教师可以尝试应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学习水平。文章主要描述了初中生物教学现状,探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意义与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中学生物教学;应用  一、引言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将早期以知识内容传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变为引导学生处理问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实词数量庞大,义项繁杂,用法多变,理解了实词就等于扫除了理解文言文涵义与通篇思想的障碍。文言文注释就是这样一个辅助工具。文章结合文言文注释的内涵与类型,将文言文注释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相联系,探讨了初中语文文言文注释教学策略,旨在为提高文言文教学实效建言献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注释;教学策略  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七年级上下两册文言文共计13篇,占课文量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有必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充分运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理论认知,引导学生在知识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多方面的核心素养,为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兼具理论性和思想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理论素养的提高以及参与意识的增强,在备课环节有效把握教学的
【摘要】“问题学生”是指在学习、纪律、生活习惯等方面表现极差的学生,他们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影响到个人和班级全体。文章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分析了“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出了一些看法,提出了相应的转化措施。  【关键词】“问题学生”;原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一、“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  (一)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环境,不和谐的家庭关系
【摘要】未来教育必定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条件优越的学校已经在进行改革,出现了翻转课堂、合作交流课堂等新模式,而基层学校教育仍维持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文章借鉴上述新教学模式,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放于课后(课间休息等时间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后学习;合作交流  【基金项目】抚州市社科规划项目:以创新“国培”送教下乡培训模式推进抚州市县域义务
【摘要】当前学校层面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主流还是以赏识教育为主,知耻教育的占位相对不受重视。文章在对“知耻”与“至善”概念做一些引述和个人的解读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知耻”是个体通向“至善”之路的起点,以期引起社会对作为“至善”起点的“耻”的认识,进而切实加强耻德教育,以克社会虚浮失根之诟病。  【关键词】知耻;至善;起点  “知耻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然而当前学校层面对青少年学
【摘要】在中学阶段的德育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思想引领,积极创新德育教育模式和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为其全面成长成才打下坚实基础。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然后提出了把立德树人融入中学德育的几点策略,希望能为提升中学德育教育水平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立德树人;中学教学;德育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中学生正处于“扣第
【摘要】大数据在高中学生发展指导中的有效运用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搜集学生在不同阶段发展的相关数据,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用辅导策略,预防心理危机,做好生涯和学业方面的规划与指导,增强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精确性。文章阐述了大数据在高中学生发展指导中的具体运用,并就存在的挑战做了相应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心理教育;生涯教育  当今世界,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