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环节的自我思考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mum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愚公移山》课堂教学环节为例,谈谈如何设计教学环节才适合农村中学教与学的自我思考。
  [关键词]愚公移山课堂教学环节自我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00023
  农村初中语文课改的步伐越来越快,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成为课改的关键一环引起广泛关注,引起教师的自我思考。
  笔者对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1课《愚公移山》的课堂教学设计,基本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环节一]引入
  方法1:播放歌手江涛演唱的歌曲MV《愚公移山》引入学习。方法2:欣赏画家徐悲鸿的作品《愚公移山》引入学习。方法3:引用毛泽东同志谈愚公移山的故事引入学习。
  [环节二]新内容学习
  课文说明:《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是著名的古代寓言,其中愚公、智叟等人的形象为大众所熟悉。课文的内容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愿望和毅力,也点明了要下决心战胜困难以及坚持不懈的道理。
  梳理字词句,初步弄懂文意。用工具书、依照课文注释试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正确停顿,逐字、逐词、逐句了解。概括段意:大山挡路——愚公一意移山得家人赞成,挖山——智叟怀疑,愚公反驳——神助山移。
  全文翻译:用现代汉语直译。
  内涵分析:愚公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认为山是一定可以搬走的,显得胸有成竹,展现了“不愚”;智叟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显得鼠目寸光,展现了“不智”;“神助山移”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借助超人力量征服大自然的愿望。
  写作技巧分析:完整的结构和细节描写,丰富了愚公等人的形象。对比和烘托的运用更突出了主题。
  [环节三]讨论、质疑
  观点1:愚公“搬山”的精神值得学习,因为这体现了人类改造大自然的气魄。
  观点2:愚公应该“搬家”,因为家易搬,山难移。
  观点3:不能说是愚公移山,因为是神助才移了山。
  观点4:愚公真愚,“明知不可而为之”这种做法是不切实际的做法。
  [环节四]拓展延伸(略)
  [环节五]作业
  对《愚公移山》五个环节的自我思考:
  1.“引入”环节很重要。这是学习每一篇新课文的开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始相当于为接下来的学习定好了基调,可以使师生迅速进入教与学的适宜状态,使教与学的过程变得轻松、自然,使课堂气氛融洽、和谐。
  《愚公移山》的“引入”环节设计了三种,用哪一种比较好呢?针对农村中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播放歌曲MV《愚公移山》。优美的旋律和直观的画面以及切合课文内容的歌词,在多媒体的运用下形成了听觉和视觉的冲击,极大可能让人脑洞大开,这样接下来的学习就顺理成章了。
  2.“新内容学习”环节是重点。这是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环节,要了解的内容多,需要的时间长,分组学习能使教与学事半功倍。
  《愚公移山》的“新内容学习”环节设计的课文说明可以是教师介绍,也可以是学生自己了解。这是学习新内容必须做的事。字词句和文意的梳理则通过个人、学习小组、教师三方面进行配合解决。全文的翻译宜直译,依照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意义,要翻译得明白、顺畅,还要有现代文的简洁、优美及富有文采。这方面需要斟酌。内涵分析,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把《愚公移山》所包含的内容挖掘出来。写作技巧分析,要明白任何技巧都是为表达内容服务的,《愚公移山》完整的结构和对比、烘托等手法的运用就是为了表达本文的主题。
  3.“讨论、质疑”环节,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能使课堂和谐,学生思维活跃,更能展示学生个性。在学习《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学生的质疑精神得到了培养。
  4.“拓展延伸”环节,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愚公移山》涉及的知识很多,可以进行适当选择。
  5.“作业”环节,一般是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力求省时高效,可以采取学生互改和教师批改的方式,重在考查学习的结果。
  农村中学的文言文课堂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是客观事实。如何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则要关注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效性,有效的环节产生有效的课堂,有效的课堂产生有效的学习。
  2.课堂教学环节的共性,课堂教学环节是为学习目标和学习效果服务的。
  3.课堂教学环节的个性,体现教师和学生适应的特点。
  4.课堂教学环节的创新性,相对于传统、他人而言。
  总之,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既包含教法也包含学法,不能背离教学的规律,要遵循新课标的原则,进行有机的联系,要凸显学习主体,做出精细的、高效率的安排。因此,需要教师自我思考每一个课堂教学环节。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中英语写作课教学中,要使课堂别具匠心,教师可从以下方面着手:让真实的情境自始至终贯穿课堂;提炼书中精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整合教材,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不断完善评价体系。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课;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5002402  一、背景  爱因斯坦曾说过: “教师的最高艺术是用富于独创性的
[摘要]这篇论文是由一节高二必修复习示范课引发的对高中历史以练代教复习课模式可行性的思考。通过对旧知再现、检查复习、真题再现三个课堂教学步骤的合理阐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和问题教学的精神。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复习 以练代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50109  最近听了由某名师开的一节必修Ⅰ专题一小高考复习课,题目
摘要:在当代中国,民生总体上处于发展之中,并遵循着一定的历史逻辑:从保障民生,到改善民生,再到提升民生,从经济、政治到文化、社会和生态,民生发展表现为质量不断提高、内容不断丰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民生发展不断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它兼具历时态与共时态的特征,不断展现出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而且还具有不平衡性。只有把握了民生发展的历史逻辑及其特点,我们党才能更好地推进民生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促进人
[摘 要]在课堂上,教师应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平台,提高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掌握有效的对话途径,这样才会让语文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让学生学会学习,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新课标;平等对话;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1-0006-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
[摘 要]情感因素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体现了历史教学的人文主义价值观。蔡锋老师执教人民版《卓尔不群的雅典》一课从“展示教师的情感”和“发掘学生的情感”两方面着手,对情感因素进行了有效运用,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關键词]历史教学;情感因素;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9007102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交
[摘要]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低,多数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高中英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引导:自主制定学习目标,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开展自主评价与反思。  [关键词]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0460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摘 要]提升学生的史料辨析处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史料辨析处理能力,需抓住几个关键词:存疑、分类、习法、探境、有序。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辨析处理能力;意义;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8-0081-02  史料辨析处理能力是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能力之一,而且也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
[摘要]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在世界教育领域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主要强调发现学习,强化学习内部动机,注重学科的基本结构。在解读布鲁纳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分析该理论对学生获得地理知识、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掌握地理基本技能的重要意义。最后,以人教版“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节为例,提出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几项策略,以期对中学地理教学有一定启发。  [关键词]布鲁纳学习理论高中地理教学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这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能否反映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思路,关键在于确定开展活动的议题。在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时,要关注议题的真实性,倾向议题的开放性,倡导议题的引领性。  [关键词]议题;活动型学科课程;高中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导学案”正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它是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它把“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了没”等问题明确地摆在学生面前,教师只在其中起引导作用,因此在当前课堂教学中得以广泛运用。在这样背景下,我校也大力推行“导学案”教学,以营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