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对于教与学方式的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由传递灌输转向以“启发、诱导、点拨”为特征的启迪诱导方式,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宰、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则要求由被动接受转向以“自主、协作、探究”为特征的主动方式,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知识的存储器,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过程的主人。县教研室的同志们给景阳清江中学送去了三节优质课,三节课下来,听课的老师都有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几位授课老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已不再是传统的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多少,学多少的模式,教师不再是主宰课堂的灌输者,而摇身一变成了主持人,导演。
七里坪中学李德运老师的物理课,整节课都在教给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方法和经验,他所讲的课题是《声音的产生》,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来完成这节课的话,5—8分钟就可解决问题,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要学生记住声音产生的条件是“振动”就行了,但新课改不能这样,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本节课而言,不是学生记住“振动”两个字就行了,而是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振动是产生声音的条件”,理科教学不能生硬地告诉学生道理,而是要让学生经历科学家发明这条定理(定律)时类似的实验和经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知其所以然。李老师在这方面做的相当好,自始至终“振动”两个字都不从自己的口里说出来,而是让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个定理,李老师引导学生做了五个实验,依次是直尺、橡皮筋、喉咙发音、音叉和击鼓,五个实验下来,学生一直在参与实验,前三个实验学生是人人参与,个个体验,后两个实验虽然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但所有的学生都看到了实验的过程,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这样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用老师教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了,并且记忆深刻,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下坝初中的许永翠老师在讲《望江南》时,对于诗的意境,许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始终把读诗作为学生理解诗的内涵的突破口。学生通过听读、诵读、赏读、创读,个人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等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去理解诗歌的内涵,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为了揣摩诗中这位思妇的心理活动,李老师做起了导演,让学生上台表演课本剧,学生上台表演了五组镜头,模仿思妇的动作、神态,细腻而传神地表现出了主人公“希望——失望——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如果仅凭老师讲,恐怕学生很难去体会到主人的心理活动的。
高坪初中的侯明明老师在教九年级英语《你想成为环保者吗》一课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将合作探究教学贯穿课堂的始终,让学生能用英语交流各自在环保方面的想法和做法,将英语课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兴趣浓厚,上课表现积极。既教出了英语味儿,又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学生用英语说“今后我要节约用电,要关灯关水”“买东西用环保布袋,不用一次性的塑料袋”“用两面卫生纸”“进行污水处理,重新利用”等等的环保举措。既达到了英语课的目的,又让学生受到了情感价值观的熏陶。老师在这节课中不是满堂灌,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人人参与,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作者电话:15571845892;邮箱:408605100@qq.com)
论新中国成立不到一年为何要进行抗美援朝
王黔阳 (贵州省福泉市谷汪中学)
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综合国力极弱。为什么还要与世界上头号帝国主义国家——美国为首的国家作战呢?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乘机干涉内政,派兵入侵,并在7月初拼凑“联合国军”进入朝鲜半岛。9月,美军4万多人在仁川登陆,切断朝鲜人民军的主要补给钱。10月初,美军悍然越过三八线,大举入侵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占领平壤,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处在危急之中。
美国在入侵朝鲜的同时,派海军旗舰队入侵台湾海峡,宣称“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干涉中国内政。10月初,美国空军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地区。
中国与朝鲜是邻国,两国之间只有一个小小的鸭绿江相隔。
美国入侵朝鲜,对中国来说,是唇亡齿寒。侵略者的战火蔓延到中国大陆上,中国的安全受到威胁,新生的人民政权将受到严重的威胁,中国人民有可能重新回到痛苦、屈辱的昨天;对国际社会主义力量来说,朝鲜如果被颠覆,社会主义力量将受到严重损伤。
中国政府,应金日成首相的请求,决定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经过艰苦的战斗,于1953年7月,中朝代表同美方代表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取得了胜利。
(作者电话:13595481410;信箱:zhoudianlu@126.com)
七里坪中学李德运老师的物理课,整节课都在教给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方法和经验,他所讲的课题是《声音的产生》,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来完成这节课的话,5—8分钟就可解决问题,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要学生记住声音产生的条件是“振动”就行了,但新课改不能这样,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本节课而言,不是学生记住“振动”两个字就行了,而是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振动是产生声音的条件”,理科教学不能生硬地告诉学生道理,而是要让学生经历科学家发明这条定理(定律)时类似的实验和经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知其所以然。李老师在这方面做的相当好,自始至终“振动”两个字都不从自己的口里说出来,而是让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个定理,李老师引导学生做了五个实验,依次是直尺、橡皮筋、喉咙发音、音叉和击鼓,五个实验下来,学生一直在参与实验,前三个实验学生是人人参与,个个体验,后两个实验虽然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但所有的学生都看到了实验的过程,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这样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用老师教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了,并且记忆深刻,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下坝初中的许永翠老师在讲《望江南》时,对于诗的意境,许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始终把读诗作为学生理解诗的内涵的突破口。学生通过听读、诵读、赏读、创读,个人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等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去理解诗歌的内涵,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为了揣摩诗中这位思妇的心理活动,李老师做起了导演,让学生上台表演课本剧,学生上台表演了五组镜头,模仿思妇的动作、神态,细腻而传神地表现出了主人公“希望——失望——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如果仅凭老师讲,恐怕学生很难去体会到主人的心理活动的。
高坪初中的侯明明老师在教九年级英语《你想成为环保者吗》一课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将合作探究教学贯穿课堂的始终,让学生能用英语交流各自在环保方面的想法和做法,将英语课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兴趣浓厚,上课表现积极。既教出了英语味儿,又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学生用英语说“今后我要节约用电,要关灯关水”“买东西用环保布袋,不用一次性的塑料袋”“用两面卫生纸”“进行污水处理,重新利用”等等的环保举措。既达到了英语课的目的,又让学生受到了情感价值观的熏陶。老师在这节课中不是满堂灌,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人人参与,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作者电话:15571845892;邮箱:408605100@qq.com)
论新中国成立不到一年为何要进行抗美援朝
王黔阳 (贵州省福泉市谷汪中学)
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综合国力极弱。为什么还要与世界上头号帝国主义国家——美国为首的国家作战呢?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乘机干涉内政,派兵入侵,并在7月初拼凑“联合国军”进入朝鲜半岛。9月,美军4万多人在仁川登陆,切断朝鲜人民军的主要补给钱。10月初,美军悍然越过三八线,大举入侵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占领平壤,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处在危急之中。
美国在入侵朝鲜的同时,派海军旗舰队入侵台湾海峡,宣称“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干涉中国内政。10月初,美国空军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地区。
中国与朝鲜是邻国,两国之间只有一个小小的鸭绿江相隔。
美国入侵朝鲜,对中国来说,是唇亡齿寒。侵略者的战火蔓延到中国大陆上,中国的安全受到威胁,新生的人民政权将受到严重的威胁,中国人民有可能重新回到痛苦、屈辱的昨天;对国际社会主义力量来说,朝鲜如果被颠覆,社会主义力量将受到严重损伤。
中国政府,应金日成首相的请求,决定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经过艰苦的战斗,于1953年7月,中朝代表同美方代表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取得了胜利。
(作者电话:13595481410;信箱:zhoudianl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