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旅行,是从固体的生活中抽离,褪去时间、空间这一层皮,到他国异地寻觅另一个自己的活动吧!毕竟,再怎么风光明媚的自家山川,总会有看腻的时候,不论何等荣华的身份,也会有想更换的念头。旅行,正好提供机会。 另一个自己是什么样呢?也许是阿尔卑斯山边一家小餐馆的笑眯眯老板,恒河畔凝视落日的独眼老妇,或是巴黎圣母院尖塔上一小坨百年不灭的鸟粪。旅行迷人之处正是在这里,扛着不轻不重的今生,到处浏览自己的前生与来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行,是从固体的生活中抽离,褪去时间、空间这一层皮,到他国异地寻觅另一个自己的活动吧!毕竟,再怎么风光明媚的自家山川,总会有看腻的时候,不论何等荣华的身份,也会有想更换的念头。旅行,正好提供机会。
另一个自己是什么样呢?也许是阿尔卑斯山边一家小餐馆的笑眯眯老板,恒河畔凝视落日的独眼老妇,或是巴黎圣母院尖塔上一小坨百年不灭的鸟粪。旅行迷人之处正是在这里,扛着不轻不重的今生,到处浏览自己的前生与来世。
(小寶摘自《文苑·经典美文》2016年第6期)
其他文献
“亲爱的奥巴马总统,记得叙利亚救护车上的那个小男童吗?能不能请你把他带来我们家,我们将给他一个家,他将会成为我们的弟弟。”这是美国6岁男童以歪歪斜斜的字迹写下的一封信,内容催人泪下。 这名来自纽约的孩子亚力克斯看见叙利亚5岁男童奥姆兰·达尼希在救护车上满脸是血、眼神呆滞的照片后,提笔写信给美国总统奥巴马。 亚力克斯在信中说:“请将他送到车道或街道上,我们会拿着国旗、花朵和氣球等你们来。……请告
美是一把凶器 美色,美言或其他 形狀千奇百怪,总有一把 适合那个被选中的人 一刺便中,绝无失手 你觉不出疼痛,甘之若饴 把心芽露出来 祭那凶器的尖端 在本该痛苦的时候 笑得欢畅,明媚 为了日后回忆,有诛心的泪 美是一把凶器 有人倒下去,有人冲上来 空气中弥漫着飞蛾扑火的焦气 我坐在桌前,看着你的来信 那电子卷轴的里面 是否也包着一把凶器 五月底 因为你要来,这个
松鼠对大山说:虽然我背不起森林,但你也咬不开核桃。这个有趣的对话启示我们,不要以为大人物就多么牛掰,有些事情他们也无奈。做人要有底线、有原则、有敬畏、有为有不为,大人物也不能凭着可以呼风唤雨的能耐胡来,唯如此,尘世间的故事才别样精彩。大人物无可奈何的那些事,让人间的风景更有看头。 亚历山大:惹不起一个“乞丐” 公元前323年某一天,亞历山大大帝在巴比伦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三岁。同一天,第欧根尼在
前行是纯粹的。 ——曹文轩 桌子上,放着一摞资料和作业本,花花绿绿。我盯着眼前的作业,心情烦闷。刚翻开物理书,大脑便被那复杂的电路图给“电”得短路了。“闭全开关S2,滑动变阻器向右滑动,电阻变大;灯泡变……”心里默默地念着,毫无头绪,于是我决定放弃。 远处的树,轻轻晃动。天渐渐昏了下来,蝉鸣声声,充满了对夏天的怨言。我趴在窗前,看着这阴沉的天气,心里想着,大雨快些来吧。就在这时,我看到了阳台
摘要:李美桦擅长写中短篇小说和小小说,先后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稻香时节》《市井民谣》《毒蛊》。近年来他成功转型,连续推出了两部厚重的长篇小说《浪拍金沙》《凤凰春晓》。本文主要从当代文学历时性的视野,谈论《凤凰春晓》在“方言使用”“风景叙事”“乡村人物群像塑造”等方面所进行的艺术探索。 关键词:李美桦;《凤凰春晓》;方言使用;风景叙事;人物群像塑造 一 走向一种真实的语言:《凤凰春晓》 中的方言
一 从《青鸟故事集》《咏而归》到《当代》的“讲谈专栏”,李敬泽的历史书写让我想起写《故事新编》的鲁迅,也让我想起眺望哥伦比亚倒影的木心。他同鲁迅分享一种戏谑的态度,但少了些讥讽;有时他以诗一样的工丽刁钻的语言穿梭于古今中外的维度之中,像是木心,但后者又太多个人情怀的感伤主义和自我欣赏。 李敬泽重新发掘和照亮那些被风化的人类幽冥晦暗的过去,赋予那些故事强烈的感官性,读来觉得触目惊心。他的风格复杂
从2月16日起,房县开始开展春季党员轮训工作。各乡镇党委、战线工委针对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党员实际,分类设置培训课程和内容。针对部分农村党员脱贫致富和做群众工作能力不强等问题,邀请扶贫办、农业、卫生等部门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分赴各乡镇讲课。针对部分党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够等問题,邀请先进典型讲授先进事迹、先进经验和心得体会。针对部分偏远村党员集中学习不便的问题,将培训资料送到党员手中,对外
席尔瓦是巴西阿莱芒贫民窟的一名青年,他整天无所事事,终于在里约奥运会前夕,找到了一份工作:清理帕拉伊巴河河道上漂浮的垃圾。奥运会期间,这里将举办重要的奥运赛事——帆船比赛。 奥运会日益临近,河道上依然漂满了垃圾。许多外国人见了,都着急地说:“马上就要开奥运会了,河面上这么多垃圾怎么比赛?” 环境保卫部门负责人卡尔奥得知此事,却一脸平静地说道,急什么?这里是巴西速度! 下班了,有人提议加班清理
李鴻光,男,1976年生,广西贺州人。贺州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
每个人最难做到的事就是要去包容自己的缺陷,从缺陷之中找到美。 ——郑欣宜 从青春期就一直在和体重做斗争的郑欣宜经历了十几年减肥、复胖、再减肥的历程,终于决定停止减肥。和很多星二代一样,郑欣宜从小一举一动皆受人关注。因为继承了妈妈的肥胖基因,她从小到大都是个胖妞,青春期体重更是突破二百斤,虽一度成功瘦至108斤,励志背后却充满心酸。每次体重稍有反弹,媒体就拍她各种角度显胖照片,用“暴肥”“痴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