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贷记账法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会计记账方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它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为理论依据,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的核心内容是借贷记账法的帐户结构原理,就是关于各类帐户的借方、贷方与增、减的对应关系的规定,借贷记账法的核心规则(以下称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个规则揭示了利用借贷记账法的进行会计信息处理的一般规律。根据会计恒等式原理、复式记账法原理和借贷记账法的帐户结构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其逻辑上的必然性,然而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对此总是不太理解,他们无法将会计恒等式原理、借贷记账法的帐户结构原理与记账规则在逻辑上进行很好的对接,对这个规则总是心存疑惑。针对此问题,教师可以借助会计恒等式原理中对经济业务的分类模型,辅以逻辑分析,对这个结论进行证明,帮助学生释疑解惑。
根据会计恒等式原理,任何业务的发生,都不会影响等式的平衡性。以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参照,按照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的影响情况,可以把经济业分为四种基本类型:1、等号两边等额增加,就是资产增加,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增加。2、等号两边等额减少,就是资产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减少。3、等号左边的资产要素内部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就是一种资产增加,另一种资产等额减少,而负债、所有者权益保持不变。4、等号右边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内部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而资产保持不变。这四种类型是对经济业务的基本分类,任何纳入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从其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来看,都属于这四种经济业务中的一种,概不例外。这种分类是在会计要素层面上对经济业务的描述,也为我们理解和证明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提供了基本思路,下面进行逐一分析:
首先看第一类业务,其特征是会计等式等号两边的要素等额增加,就是资产增加,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增加。根据借贷记账法的帐户结构原理,资产增加要借记相应的资产账户,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帐户的增加要贷记相应的帐户,由于等号两边是等额增加,所以借方和贷方发生金额相等。由此可以证明“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
对于第二类业务,特征是等号两边等额减少,就是资产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减少。和第一类业务相比,情况不同,道理却一样,在借贷记账法中,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类帐户,记录减少要借记相应帐户。对资产类帐户,记录减少要贷记相应帐户,而且对应金额相等,如此同样可以证明借贷规则的结论成立。
第三种业务类型,只涉及等号左边,等号左边的资产帐户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根据借贷记账法的帐户结构原理,一个资产帐户增加,记在其借方,另一个资产帐户等额减少,要记在其贷方,上述结论也同样成立。
第四种和第三种一样,特征是等号右边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负债、所有者权益类帐户的增加要贷记相应帐户,减少要借记相应帐户,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
某些业务会涉及损益,损益中的收入、利得实际上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收入和利得等价于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费用、损失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费用和损失等价于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损益类账户按照其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情况,都可以套用上述四类业务,不影响结论的成立。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口诀辅助学生理解此中规律,对应第一、第二类业务的口诀是:等号两边,同增同减,对应帐户结构相反,故有借有贷,借贷相等;对应第三、第四类业务的口诀是:等号一边,增减相伴,对应帐户结构相同,故有借有贷,借贷相等。两个口诀体现的总体思想就是对一项业务的分析,首先按照会计等式为参照,判定影响是在等号同一边还是两边,然后以借贷记账法的帐户结构规定为参照,确定相关账户的借贷方向,最后都能得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结论。
上述分类分析,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证明了记账规则。为了帮助学生强化这种逻辑推理过程,彻底理解记账规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如下步骤分析每项经济业务:
1、分析该项业务的内容,确定这个业务影响哪些会计账户,这些账户分属于哪个会计要素,确定对账户和要素的影响是增加还是减少;
2、将上述结论套用会计等式,对上述分析进行验证,并套用四类业务的模型,对该业务所属的业务类型进行确定;
3、利用借贷记账法的帐户结构原理,根据上述分析,确定该项业务应计入相关账户借方还是贷方,以及各个帐户的应计金额,验证记账规则。
这个分析过程前后依次引入了会计恒等式原理、业务分类模型、借贷记账法的帐户结构原理,实现了三项理论的有机结合,使得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成为一种自然的结论。实践证明,这套程序便于学生全面理解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学生利用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分析经济业务提供了基本思路,可以极大提高其学习效率。
(责任编辑:张晓辉)
借贷记账法的核心内容是借贷记账法的帐户结构原理,就是关于各类帐户的借方、贷方与增、减的对应关系的规定,借贷记账法的核心规则(以下称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个规则揭示了利用借贷记账法的进行会计信息处理的一般规律。根据会计恒等式原理、复式记账法原理和借贷记账法的帐户结构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其逻辑上的必然性,然而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对此总是不太理解,他们无法将会计恒等式原理、借贷记账法的帐户结构原理与记账规则在逻辑上进行很好的对接,对这个规则总是心存疑惑。针对此问题,教师可以借助会计恒等式原理中对经济业务的分类模型,辅以逻辑分析,对这个结论进行证明,帮助学生释疑解惑。
根据会计恒等式原理,任何业务的发生,都不会影响等式的平衡性。以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参照,按照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的影响情况,可以把经济业分为四种基本类型:1、等号两边等额增加,就是资产增加,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增加。2、等号两边等额减少,就是资产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减少。3、等号左边的资产要素内部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就是一种资产增加,另一种资产等额减少,而负债、所有者权益保持不变。4、等号右边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内部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而资产保持不变。这四种类型是对经济业务的基本分类,任何纳入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从其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来看,都属于这四种经济业务中的一种,概不例外。这种分类是在会计要素层面上对经济业务的描述,也为我们理解和证明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提供了基本思路,下面进行逐一分析:
首先看第一类业务,其特征是会计等式等号两边的要素等额增加,就是资产增加,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增加。根据借贷记账法的帐户结构原理,资产增加要借记相应的资产账户,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帐户的增加要贷记相应的帐户,由于等号两边是等额增加,所以借方和贷方发生金额相等。由此可以证明“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
对于第二类业务,特征是等号两边等额减少,就是资产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减少。和第一类业务相比,情况不同,道理却一样,在借贷记账法中,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类帐户,记录减少要借记相应帐户。对资产类帐户,记录减少要贷记相应帐户,而且对应金额相等,如此同样可以证明借贷规则的结论成立。
第三种业务类型,只涉及等号左边,等号左边的资产帐户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根据借贷记账法的帐户结构原理,一个资产帐户增加,记在其借方,另一个资产帐户等额减少,要记在其贷方,上述结论也同样成立。
第四种和第三种一样,特征是等号右边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负债、所有者权益类帐户的增加要贷记相应帐户,减少要借记相应帐户,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
某些业务会涉及损益,损益中的收入、利得实际上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收入和利得等价于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费用、损失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费用和损失等价于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损益类账户按照其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情况,都可以套用上述四类业务,不影响结论的成立。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口诀辅助学生理解此中规律,对应第一、第二类业务的口诀是:等号两边,同增同减,对应帐户结构相反,故有借有贷,借贷相等;对应第三、第四类业务的口诀是:等号一边,增减相伴,对应帐户结构相同,故有借有贷,借贷相等。两个口诀体现的总体思想就是对一项业务的分析,首先按照会计等式为参照,判定影响是在等号同一边还是两边,然后以借贷记账法的帐户结构规定为参照,确定相关账户的借贷方向,最后都能得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结论。
上述分类分析,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证明了记账规则。为了帮助学生强化这种逻辑推理过程,彻底理解记账规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如下步骤分析每项经济业务:
1、分析该项业务的内容,确定这个业务影响哪些会计账户,这些账户分属于哪个会计要素,确定对账户和要素的影响是增加还是减少;
2、将上述结论套用会计等式,对上述分析进行验证,并套用四类业务的模型,对该业务所属的业务类型进行确定;
3、利用借贷记账法的帐户结构原理,根据上述分析,确定该项业务应计入相关账户借方还是贷方,以及各个帐户的应计金额,验证记账规则。
这个分析过程前后依次引入了会计恒等式原理、业务分类模型、借贷记账法的帐户结构原理,实现了三项理论的有机结合,使得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成为一种自然的结论。实践证明,这套程序便于学生全面理解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学生利用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分析经济业务提供了基本思路,可以极大提高其学习效率。
(责任编辑:张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