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天地的神器——汉代玉璧造型与功能研究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f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璧是我国古代玉器中最重要的礼器之一,被古人视为瑞玉,在瑞玉中居于首位.玉璧作为传统礼器,起源最早,出土地域最广,存世量最多,存在时间最长,几乎贯穿整个古代玉器制作史,见证了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生活和文化的演变过程.汉代,典雅庄重的玉璧因受以玉比德等道德观念的影响,成了诸侯拥有巨大财富的象征,并被赋予了特殊的社会功能.汉代玉璧以璧敛尸、以璧镇邪、以璧护尸不朽的功能,具有神圣的威力,无不为人们敬畏和仰视.这正是其他玉器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其他文献
实际存在的墓葬绝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的躯壳,而是建筑、壁画、雕塑、器物、装饰及铭文等多种艺术与历史形态的综合体.但当我们把墓葬打开向世人展示时,将其迁移并放置在博物馆中,逐渐使具有综合性的墓葬变得单一化、物质化,导致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的理由逐渐由接受文化教育转向了“猎宝”“赏宝”.文物没有生命,无法开口说话,因此更需要策展人注重综合考虑并展示墓葬的空间性、物质性以及时间性.空间性就是将在墓中构建的专为祭奠死者灵魂特殊的主体空间还原至展览中;物质性则是要强调墓葬中的随葬品并非简单的物品,而与生人所用的有所区分;
博物馆在面向青少年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活动本身的科学性、趣味性,并且要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之下进行策划,能够更多地考虑到青少年在成长发展方面的具体需求,从而让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活动吸引更多的青少年,给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带来更多的积极作用.博物馆要加强调研工作,做到以青少年的成长发展需求为中心,教育活动的策划在对青少年的发展需求深刻了解后开展,从而让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活动更具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