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开始由政府主导作用为主逐渐走向以市场提供为主,政府管理为辅的模式。本文阐述了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弊端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职业教育 体制改革 动因 弊端 解决措施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很大进步主要原因在于职业教育制度安排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然而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又不尽如人意,还不能担当起为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知识经济发展培养大批高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仍然存在着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深层次障碍,那也主要是因为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设计和安排不尽合理所致。
一、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因
“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是指职业教育的领导管理系统与机构设置。”建立一个高效、精干,既能加强宏观管理、便于统筹协调、能调动各业务部门积极性,又有利于微观管理,使办学单位有较大自主权的管理体制,是职业教育包括政府管理和学校内部管理两大体系形成和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沿袭的是“条块分割、以块为主”的管理格局,与之相对应,所形成的模式是谁办学、谁管理、谁受益,办学与管理合二为一,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平行发展,相互之间缺乏积极沟通。职业教育这种条块式的管理模式,曾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中等职业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时代逐步向市场经济时代的转变,它已显现出许多弊端,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因此,客观上迫切要求不断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二、现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弊端
1 学历教育管理不协调
目前,我国职业学校学历教育由教育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分别主管和规划,从而容易出现管理分散、政策不一、办学重复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例如,某地区教育部门计划建设50个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而劳动保障部门也在计划建设一批公共实训基地,这一现象引起了地方政府领导的重视,并提出综合配置资源、提高投入效益的要求。
2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在管理上脱节
在教育部门内部,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也分属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部门主管,同样存在规划和管理不协调的问题。特别是在强调中职和高职相互衔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情况下,两个阶段的教育课程内容难以衔接,层次和内容上区别不明显。
3 上下级政府的权责分配不对称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市、县两级政府之间。根据2002年5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6的规定,县级政府在职业教育管理中的权责主要是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具体组织培训。但是,实际上普遍存在县级财政支出经费发展职业教育和城市无偿吸纳毕业生就业而违背“投资、受益”原则的现象。此外,一些职业学校的领导体制也存在不协调。如河北省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业务归市教育行政部门主管,而学院领导班子中的党政一把手归省委组织部门管理。
三、现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措施
1 教育部门内设立职业教育处
教育部门内建议设立职业教育处,将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直接管理职能都纳入此部门。统筹中、高职教育与培训,为中、高职贯通排除体制性障碍。凡涉及到诸如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衔接和开发问题,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中的管理问题等均可由职业教育处得以协调和解决。在条件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建议由省、市政府部门牵头成立/职业教育与培训局0,实现面向全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统一管理和协调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和组织实施。
2 业务部门相互沟通协调
进一步加强教育部门与劳动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从总体上说,目前教育部门主要管发学历证书,劳动部门主要管发职业资格证书。今后,在实行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行政业务上统一管理的基础上,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技工学校的整合和管理,同时要使教育部门和劳动部门在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中做到既分工明确,又紧密协作,努力为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铺平道路。其他部门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资金保障、发展规划等工作。如财政部门会同教育部门要疏通、开辟经费渠道,制定收费政策,核拨事业经费等;发改委部门要将职教发展规划列入地方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并会同教育部门编制和下达年度招生计划,进行职教发展项目的评估和立项等。
3 管理决策参谋系统规范健全
职业教育管理的决策参谋系统主要由行业协会、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和信息机构组成。各级政府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各类行业协会的建立和规范,使其在政府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的协调领导下,分管本行业本领域内的职业教育的有关事务,包括人力需求预测、课程建设咨询、参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制定、组织职业培训、参与职业资格评估等等。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研究所和其它学术、信息机构开展工作,为职业教育管理决策提供理论指导。行业和企业主要是配合教育部门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开展人才需求预测、组织和参与本行业职教的评估和督导、指导本行业职教的发展和改革、支持和协调职业学校与产业部门的产教结合等工作。
4 政府社会监督双管齐下
政策法规的制定必须有相应的监督检查机构。对于我国而言,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借鉴其他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定符合本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监督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监督作用,建立起一套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在内的职业技术教育监督系统。同时,应当发挥社会团体的监督作用,建立专门的社会评估机构,发挥职业技术教育协会、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及专职评估或研究机构及其他一些社会团体的监督作用,通过政府和社会双管齐下的监督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政府、社会团体和社会各阶层共同监督的职业技术教育监督体系,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总之,以上是笔者对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分析,通过分析期望对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有所帮助,从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念哲.和谐视域中的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J].职教论坛, 2009(6): 32.
[2]马树超,郭扬,陈蒿./十一五0期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下)[J].职教通讯,2005(5).
[3]钟海青,陈时见.比较教育管理[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职业教育 体制改革 动因 弊端 解决措施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很大进步主要原因在于职业教育制度安排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然而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又不尽如人意,还不能担当起为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知识经济发展培养大批高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仍然存在着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深层次障碍,那也主要是因为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设计和安排不尽合理所致。
一、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因
“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是指职业教育的领导管理系统与机构设置。”建立一个高效、精干,既能加强宏观管理、便于统筹协调、能调动各业务部门积极性,又有利于微观管理,使办学单位有较大自主权的管理体制,是职业教育包括政府管理和学校内部管理两大体系形成和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沿袭的是“条块分割、以块为主”的管理格局,与之相对应,所形成的模式是谁办学、谁管理、谁受益,办学与管理合二为一,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平行发展,相互之间缺乏积极沟通。职业教育这种条块式的管理模式,曾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中等职业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时代逐步向市场经济时代的转变,它已显现出许多弊端,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因此,客观上迫切要求不断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二、现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弊端
1 学历教育管理不协调
目前,我国职业学校学历教育由教育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分别主管和规划,从而容易出现管理分散、政策不一、办学重复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例如,某地区教育部门计划建设50个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而劳动保障部门也在计划建设一批公共实训基地,这一现象引起了地方政府领导的重视,并提出综合配置资源、提高投入效益的要求。
2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在管理上脱节
在教育部门内部,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也分属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部门主管,同样存在规划和管理不协调的问题。特别是在强调中职和高职相互衔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情况下,两个阶段的教育课程内容难以衔接,层次和内容上区别不明显。
3 上下级政府的权责分配不对称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市、县两级政府之间。根据2002年5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6的规定,县级政府在职业教育管理中的权责主要是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具体组织培训。但是,实际上普遍存在县级财政支出经费发展职业教育和城市无偿吸纳毕业生就业而违背“投资、受益”原则的现象。此外,一些职业学校的领导体制也存在不协调。如河北省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业务归市教育行政部门主管,而学院领导班子中的党政一把手归省委组织部门管理。
三、现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措施
1 教育部门内设立职业教育处
教育部门内建议设立职业教育处,将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直接管理职能都纳入此部门。统筹中、高职教育与培训,为中、高职贯通排除体制性障碍。凡涉及到诸如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衔接和开发问题,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中的管理问题等均可由职业教育处得以协调和解决。在条件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建议由省、市政府部门牵头成立/职业教育与培训局0,实现面向全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统一管理和协调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和组织实施。
2 业务部门相互沟通协调
进一步加强教育部门与劳动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从总体上说,目前教育部门主要管发学历证书,劳动部门主要管发职业资格证书。今后,在实行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行政业务上统一管理的基础上,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技工学校的整合和管理,同时要使教育部门和劳动部门在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中做到既分工明确,又紧密协作,努力为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铺平道路。其他部门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资金保障、发展规划等工作。如财政部门会同教育部门要疏通、开辟经费渠道,制定收费政策,核拨事业经费等;发改委部门要将职教发展规划列入地方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并会同教育部门编制和下达年度招生计划,进行职教发展项目的评估和立项等。
3 管理决策参谋系统规范健全
职业教育管理的决策参谋系统主要由行业协会、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和信息机构组成。各级政府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各类行业协会的建立和规范,使其在政府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的协调领导下,分管本行业本领域内的职业教育的有关事务,包括人力需求预测、课程建设咨询、参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制定、组织职业培训、参与职业资格评估等等。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研究所和其它学术、信息机构开展工作,为职业教育管理决策提供理论指导。行业和企业主要是配合教育部门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开展人才需求预测、组织和参与本行业职教的评估和督导、指导本行业职教的发展和改革、支持和协调职业学校与产业部门的产教结合等工作。
4 政府社会监督双管齐下
政策法规的制定必须有相应的监督检查机构。对于我国而言,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借鉴其他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定符合本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监督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监督作用,建立起一套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在内的职业技术教育监督系统。同时,应当发挥社会团体的监督作用,建立专门的社会评估机构,发挥职业技术教育协会、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及专职评估或研究机构及其他一些社会团体的监督作用,通过政府和社会双管齐下的监督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政府、社会团体和社会各阶层共同监督的职业技术教育监督体系,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总之,以上是笔者对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分析,通过分析期望对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有所帮助,从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念哲.和谐视域中的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J].职教论坛, 2009(6): 32.
[2]马树超,郭扬,陈蒿./十一五0期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下)[J].职教通讯,2005(5).
[3]钟海青,陈时见.比较教育管理[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