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家庭作业是数学教学的一个环节,是课堂的延伸。目前,许多教师对学生经常不做家庭作业或应付了事的现象感到困惑。仔细分析,其主要原因还在于教师自身,“我们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在布置家庭作业这个环节中,我们就要寻找、布置适合学生做而学生又乐于做的家庭作业,要一改过去那种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的作业模式,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完成,从而真正喜欢上做家庭作业。
一、让家庭作业充满情趣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扭转家庭作业枯燥乏味、缺少情趣局面,以减负爱生为指导思想,以情趣结合为内容形式的家庭作业应运而生。实践证明,此类作业学生愿做、乐做,家长拍手叫好。
1.绘画型作业。 绘画最符合小学生的天性,它既要求学生动手,更需要学生动脑。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的教学内容很适宜绘画型作业的设计。如:在学习了统计知识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就某一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绘制各种统计图,力求完整、准确、美观,然后进行展览评比;再如,在学习“圆的认识”后,便可要求学生用圆的知识绘出美丽的图案。如:奥运五环旗、同心圆、娃娃脸……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
2.收集型作业。这类作业最适合学生学习某一数学概念后使用,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后,教师可布置这样一道家庭作业题:请你找出周围世界里含有分数的现象,并予以解释。这样有趣的作业使学生们对分数意义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并学会用分数的意义去辨别看到的一切,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
3.实践型作业。实践出真知,实践能增长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字活化,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如:在学习了质量计量单位后,可建议学生回家制作糕点。教师可提供详细的说明:两个鸡蛋打入大碗中,倒人100毫升的牛奶,称量50克白糖,拿大量杯取200克的面粉、熔化20克黄油……充分搅拌,然后放入微波炉中烘烤。第二天带些自己做的糕点到学校让同学品尝,评评谁做得好。这样的家庭作业既能够让学生实践了称量的技能,又加深了对质量单位的认识。
4.社会调查型作业。社会调查型作业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和理念。这类作业同时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可将若干学生并成一组合作完成。如:让学生收集某段时间某段路口的客流量,制成“客流量统计表”;又如调查儿童最喜欢吃的几种食品、最喜欢看的书、双休日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为商家提出合理建议。
以上这几种作业形式,不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多种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让家庭作业体现自主精神
现代数学以人的发展为最高准则,呼唤学习主体性的张扬和积极性、创造性能量的释放。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更应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进而形成自主能力。因此,“自主”应当成为小学生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多梯级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对家庭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将“合作”作为重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与爸爸妈妈合作完成,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从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和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移。
三、让家庭作业贴近生活
数学学习的天地很广阔,把数学教学的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把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如:在学习乘法时,可设计一些答案由个人实际情况来确定的问题。如(1)一分钟你的心脏跳几次?(2)一小时心脏跳几次?(3)一天,一年呢?再如:一天内你家用了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月呢?一年呢?全班学生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全校学生呢?……相当于在祖国土地上铺几层呢?你能就塑料袋问题向环保部门提个建议吗?这些既有趣味又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的数学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探索的意识,同时也渗透了节约、环保的教育。
以上的作业形式,只是笔者在实践中的几种尝试,诸如此类的家庭作业,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它的优化设计既能激发学生产生新的学习动机,又能使学生乐学、会学,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管这些尝试是否成功,我都希望广大数学教师在改革课堂的同时,不忘优化作业,不忘改革作业的形式,使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精彩的延续!◆(作者单位: 江西省于都县实验小学 )
□责任编辑:周瑜芽
一、让家庭作业充满情趣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扭转家庭作业枯燥乏味、缺少情趣局面,以减负爱生为指导思想,以情趣结合为内容形式的家庭作业应运而生。实践证明,此类作业学生愿做、乐做,家长拍手叫好。
1.绘画型作业。 绘画最符合小学生的天性,它既要求学生动手,更需要学生动脑。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的教学内容很适宜绘画型作业的设计。如:在学习了统计知识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就某一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绘制各种统计图,力求完整、准确、美观,然后进行展览评比;再如,在学习“圆的认识”后,便可要求学生用圆的知识绘出美丽的图案。如:奥运五环旗、同心圆、娃娃脸……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
2.收集型作业。这类作业最适合学生学习某一数学概念后使用,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后,教师可布置这样一道家庭作业题:请你找出周围世界里含有分数的现象,并予以解释。这样有趣的作业使学生们对分数意义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并学会用分数的意义去辨别看到的一切,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
3.实践型作业。实践出真知,实践能增长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字活化,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如:在学习了质量计量单位后,可建议学生回家制作糕点。教师可提供详细的说明:两个鸡蛋打入大碗中,倒人100毫升的牛奶,称量50克白糖,拿大量杯取200克的面粉、熔化20克黄油……充分搅拌,然后放入微波炉中烘烤。第二天带些自己做的糕点到学校让同学品尝,评评谁做得好。这样的家庭作业既能够让学生实践了称量的技能,又加深了对质量单位的认识。
4.社会调查型作业。社会调查型作业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和理念。这类作业同时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可将若干学生并成一组合作完成。如:让学生收集某段时间某段路口的客流量,制成“客流量统计表”;又如调查儿童最喜欢吃的几种食品、最喜欢看的书、双休日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为商家提出合理建议。
以上这几种作业形式,不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多种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让家庭作业体现自主精神
现代数学以人的发展为最高准则,呼唤学习主体性的张扬和积极性、创造性能量的释放。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更应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进而形成自主能力。因此,“自主”应当成为小学生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多梯级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对家庭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将“合作”作为重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与爸爸妈妈合作完成,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从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和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移。
三、让家庭作业贴近生活
数学学习的天地很广阔,把数学教学的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把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如:在学习乘法时,可设计一些答案由个人实际情况来确定的问题。如(1)一分钟你的心脏跳几次?(2)一小时心脏跳几次?(3)一天,一年呢?再如:一天内你家用了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月呢?一年呢?全班学生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全校学生呢?……相当于在祖国土地上铺几层呢?你能就塑料袋问题向环保部门提个建议吗?这些既有趣味又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的数学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探索的意识,同时也渗透了节约、环保的教育。
以上的作业形式,只是笔者在实践中的几种尝试,诸如此类的家庭作业,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它的优化设计既能激发学生产生新的学习动机,又能使学生乐学、会学,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管这些尝试是否成功,我都希望广大数学教师在改革课堂的同时,不忘优化作业,不忘改革作业的形式,使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精彩的延续!◆(作者单位: 江西省于都县实验小学 )
□责任编辑:周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