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前置性作业 提升化学教学效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woc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前置性作业可以让学生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对新课程的预习与了解,激发学生们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教师还可以通过了解前置性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获知学生对新课知识点的了解程度,从而调整教学方式,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保障。
  关键词:前置性作业;初中化学;趣味设计;教学效率
  前置性作业是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前,根据教学重点给学生布置的预习性作业,是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手段。学生们还可以通过前置性作业来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为化学课程的正式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 观察类,培养良好习惯
  前置性作业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力,通过让学生们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来发现其中蕴含的知识,而学生们学习的知识也可以在生活中寻找到例证,让学生们的思维得以呼应,更是可以让学生们养成良好习惯,时时刻刻去都可以细致观察生活中蕴藏的知识。
  (一)留意生活,发现关联
  老师可以布置一些观察类的前置性作业,通过这些观察类的作业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发现生活与知识的关联,加深学生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学“常见的酸和碱”的时候,老师们会发现学生们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不是特别熟悉,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也为了让学生们了解生活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老师们可以让学生们在家留意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酸和碱都有哪些。学生们会根据酸和碱的字面意思来寻找酸和碱,学生们首先就会发现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醋就是一种常见的酸,然后学生们就会从这方面入手在厨房中去发现常见的酸和碱,学生们慢慢调查就会发现厨房中的最常见的酸就是醋酸,最常见的碱就是苏打和小苏打,也就是Na2CO3和NaHCO3,学生们还会发现醋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会发生反应,产生一些气体,跟平常喝的碳酸饮料差不多,从而产生怀疑碳酸饮料是否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制取,学生们也会发现平常吃的水果也有不同的pH值等等。学生们的思维会因此得到扩散,让学生们的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这样也促进学生们对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保障了学生们对于化学的兴趣。
  学生们通过观察生活细节发现的这种关联体现了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消化程度,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们可以更加详细的观察到知识的小细节。
  (二)观察微课,发现问题
  老师们还可以组织观看微课,让学生们通过观看微课来发现自己的不清楚之处,也就是自己的问题所在,这样老师们可以针对学生们问题进行解决,提升化学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酸和碱的反应”的时候,老师们会发现学生们对于酸和碱反应的内容很感兴趣,也就是酸和碱反应时是怎么进行反应的,会产生哪些变化这些方面具有很大的兴趣,但是没有很好的条件去亲眼看见一下。为此,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一起观看酸和碱反应的视频,以微课的形式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一下。学生们在观看以醋酸和小苏打反应为主题的视频之后会了解到:醋酸在溶液中会产生氢离子(H )和醋酸根离子(CH3COO-),而小苏打会产生钠离子(Na )和碳酸氢根离子(HCO-3),两者混在一起其中氢离子(H )和碳酸氢根离子(HCO-3)会反应产生水(H2O)和二氧化碳(CO2),其中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CO2),学生们就会了解到酸和碱的化学反应是以离子的形式反应的,相互结合产生两种新的物质,其中酸和碱反应肯定会生成水,让整个溶液的pH值达到中性。这样学生们对于酸碱反应的认知会进一步加深,更好地理解酸和碱的反应,使整个课堂的教学顺利进行,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观察微课更是可以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直面简化后的知识,加深学生们对于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们对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进一步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二、 引导类,鼓励自主探究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用多种素材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这一教学思路在布置前置性作业时也同样适用。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变换形式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学习,让学生们在自主探究中暴露问题,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精选习题,形成知识框架
  老师们可以在课前精选一些重难点的习题作为前置性作业,让学生们在解决问题时提前接触到课程内容,保障学生们在课堂教学时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思考。
  例如,在教学“燃烧和灭火”的时候,老师们会发现学生们虽然知道很多促进燃烧和灭火的方法,但并没有将这些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独特的体系和特有的框架。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建立一个有体系的知识框架,从而更加有效地把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这两个教学重点和难点,老师们可以提前布置一些习题,让学生判断这些燃烧与灭火知识和常识的对错,并尝试解释原因:①电器着火用水扑灭;②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③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扇子扇一扇就能灭火……这些问题中的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根据平时生活中的常识准确地判断其对错,但其内在的化学原理学生并不能够一一解释出来。通过这些前置性的习题作业,学生们自主地将学习重点放到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中来,更加关注燃烧与灭火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也会更加了解其中的化学知识,这样学生们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也会进一步加深,对于课堂教学效率更是一种良好的保障。
  教师以习题的方式在课程教学前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预习相关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对未知的知识产生满满的求知欲,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二)常识拓展,延伸视野范围
  老师们还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来提升学生们的视野范围,让学生们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们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们在探究中学习。
  例如,在教学“燃烧和灭火”的时候,老师们会发现学生们的对于燃烧和灭火仅仅局限在课本上有限的知识上,虽然有日常常识的支撑,但是学生们仍然没有将自身的视野开阔到燃烧和灭火为什么产生。为此,老师们可以把常识进行拓展,让学生们的视野跟随常识的拓展转换到燃烧和灭火产生的原因上;学生们也会自主分析常识,去发现燃烧和灭火现象的内因。当学生们分析沙土可以灭火的原因时候,学生们会发现燃烧是物质和氧气发生反应,而沙土灭火是因为沙土不宜和氧气发生反应,而且沙土还隔绝了燃烧物和氧气的接触;学生们分析水灭火的时候,学生们会发现物质和氧氣反应时需要一定的温度,而水可以降温,使物体的燃烧点所需要的温度难以达到,防止物质和氧气发生反应等。学生们通过这种分析的操作使得学生们自身对于化学的认知和理解大大加深,也会让学生们养成一种探究性思维,从而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老师们通过拓展常识对学生们进行指引,不仅可以打破学生们固有的思维,更是为学生们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让学生们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大大提高了化学教学效率。
  三、 实践类,升华学科意识
  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可以贯彻多样性的设计方针,不拘泥于作业的形式,通过让学生参与学习实践,引导学生有效地展开课前预习,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们对化学的认知在实践中升华。
  (一)动手实验,切身体验
  学生们要亲自动手参与实验,体会一下亲自动手的乐趣和收获,这样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会进一步加深,让学生们的思维得到升华。
  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时候,老师们会发现无实物的讲解让学生们很难理解其中的知识。因此,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这一课的内容,老师们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制取二氧化碳”的自主实验任务,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给出的实验原理自主实验制取二氧化碳。课上,我问学生们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有的问我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有的问我反应的方程式如何写,还有的问我如何区别氧气与二氧化碳气体等等。带着学生们的问题,我重新开始梳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制取步骤,不管是对“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学习,还是“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讲解,或者是对于实验装置的安装,学生们都会自主地将知识与自己的实验过程结合起来,有效地从教学过程中找寻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们对于化学实验的理解也会进一步加深。
  前置性实验作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研究性精神,让学生从实验的角度消化化学知识,使未知的知识变成学生已有的经验,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
  试卷不是学习的终点,初中化学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也应该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精神,帮助学生们建立学以致用的思想和能力。
  例如,在教学“爱护水资源”的时候,老师们会发现学生们只是在学习如何爱护水资源,并没有将其落实到现实生活中。为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社会责任意识,也为了学生们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更好地落实,老师们在设计前置性作業时可以让学生选择从任意角度开展以“爱护水资源”为主题的生活实践调查,总结调查结果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A对家庭所在小区的用水量进行了调查,并统计了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的常见问题,提出了平时洗脸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洗碗的水可以用来涮拖布等各种节约水资源的方法。学生B对各种废水进行了pH值测定,并借助网络搜索整理了一些不同酸碱度废水的处理方法。通过这项作业,学生对于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这一主题不仅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体会到了将知识学以致用的快感,而学生们通过学以致用也大大加强了学生们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学生们的课堂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教师通过设计前置性实践作业,不仅要解决学生在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上的问题,更是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们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
  总而言之,前置性作业对于引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通过结合教学实际需要,以习题、实验、实践等多种方式展开作业实际,使学生最大可能地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感受化学世界的无限魅力!
  作者简介:
  卢智慧,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不仅要求高效地完成基础知识的传授,更应当重视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以及实践动手等各项学习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初中阶段的化学学科更是如此,不仅需要学生熟练地掌握各种化学方程式以及化学元素等基础知识,还应当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化学教学  初中阶段的传统教学中,教师采取“强灌式”的教学手段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教育体制和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思想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如今的教育教学也不仅仅
实践型生物课堂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将STEM理论融入实践型生物课堂,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让学生的生物学习逐步走向综合、动态和开放.本文以“有关
摘 要:本文主要从初中物理线上教学的角度出发,列举出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自身经验的分享提出了应对策略,是一次很好的线上教学经验分享。  关键词:线上教学;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2020年初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我于2020年2月24日至2020年4月17日开展了初中物理线上教育教学工作。对于线上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我也不断地思考和尝试,期间有疑问、有困惑,也有收获的喜悦。  一
摘 要:科学素养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到客观事物、参与到个人决策中所具备的科学知识和理解。它促进学生形成稳定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而有意识地对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技能,包括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生物科学知识,灵活运用的方法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可以使学生通过学习生物知识对生物科学有新的认知,并且自主钻研遇到的不同问题,提升学生善于分析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生物实验;科学素养  
以生活中的酸碱指示剂——紫甘蓝水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作为联络整堂课的主线,为学生创建用实验来证明理论的实践现场,以便培养学生综合实验探究能力,形成在学科中
基于生物学的核心素养,设计了“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一课时)的教学.以组织学生开展“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创新实验的课堂探究活动,学生自主设计对照方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早已无法满足于教学活动的新要求,因此需要进行教学创新.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要求培养与锻炼学生实操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则需要教师能够加强资源的整合,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不断提升初中生物课堂的有
化学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特别是要大力推动“互联网+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努力提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