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标志与VI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应该面对高职教育的现状和特点。应注重建设有特色的课程模式、建设贴近市场需求的课程内容、建设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优势。
关键词:课程模式 贴近市场 课程内容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153-01
1 建设有特色的课程模式
高职教育课程不能再局限于传统学科体系中单一的知识传授的课堂模式。根据教育部十六号文提出的“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意见,要把“课堂”搬到实践环境中去,建立学校与社会接轨的课程模式,才能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标志与VI设计》课程在校企合作、产学合作的大平台上,运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效方式,构建了“学校—企业—社会”互动的课程模式。精心而科学地设计的课程模式,是《标志与VI设计》更具自身特点。
2 建设贴近市场需求的课程内容
高职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从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入手,从要完成的具体工作内容(任务)的分解中,找到相应的技能要求,据此对知识进行分解、提炼和整合,这样得来的知识内容和实践活动是紧密依附在工作内容和岗位的技能标准之上的,才能保证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紧密对接(见表1)。
3 建設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优势
高职教育课程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精品课程应该发挥课程优势,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上进行课程模式的改革、课程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标志与VI设计》课程,首先在参照《平面广告设计师(中级)国家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标准确定了9个课程内容。随后,依据实际工作中接触到的标志设计类型,设计了公共标识设计、商标设计、企业标志设计、社会组织、活动类标志设计4个教学情境。并以实际工作过程为线索,在每个学习情境下又设计了市场调研及设计准备、构思及草图创作、电子稿设计、标志评选确定、VI设计4~5个学习任务。例如,在商标设计学习情境中,课程的实施是这样开展的(表2):
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式教学的方法,通过逐步完成5个学习任务,学生能感受一个标志设计项目完整的实施过程。同时,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以客户和企业对项目的实际来要求学生,也能培养学生从事视觉识别设计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总之,高职教育精品课程的建设方兴未艾,对《标志与VI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实践是将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付之于实践的探索和尝试。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不断努力和尝试,去验证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思路、方法、技术的正确性、科学性和适应性。
关键词:课程模式 贴近市场 课程内容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153-01
1 建设有特色的课程模式
高职教育课程不能再局限于传统学科体系中单一的知识传授的课堂模式。根据教育部十六号文提出的“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意见,要把“课堂”搬到实践环境中去,建立学校与社会接轨的课程模式,才能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标志与VI设计》课程在校企合作、产学合作的大平台上,运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效方式,构建了“学校—企业—社会”互动的课程模式。精心而科学地设计的课程模式,是《标志与VI设计》更具自身特点。
2 建设贴近市场需求的课程内容
高职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从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入手,从要完成的具体工作内容(任务)的分解中,找到相应的技能要求,据此对知识进行分解、提炼和整合,这样得来的知识内容和实践活动是紧密依附在工作内容和岗位的技能标准之上的,才能保证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紧密对接(见表1)。
3 建設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优势
高职教育课程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精品课程应该发挥课程优势,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上进行课程模式的改革、课程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标志与VI设计》课程,首先在参照《平面广告设计师(中级)国家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标准确定了9个课程内容。随后,依据实际工作中接触到的标志设计类型,设计了公共标识设计、商标设计、企业标志设计、社会组织、活动类标志设计4个教学情境。并以实际工作过程为线索,在每个学习情境下又设计了市场调研及设计准备、构思及草图创作、电子稿设计、标志评选确定、VI设计4~5个学习任务。例如,在商标设计学习情境中,课程的实施是这样开展的(表2):
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式教学的方法,通过逐步完成5个学习任务,学生能感受一个标志设计项目完整的实施过程。同时,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以客户和企业对项目的实际来要求学生,也能培养学生从事视觉识别设计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总之,高职教育精品课程的建设方兴未艾,对《标志与VI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实践是将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付之于实践的探索和尝试。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不断努力和尝试,去验证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思路、方法、技术的正确性、科学性和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