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方法改革与实践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us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高职院校《铁路货运组织》课程中的课程设计为例,指出从基本素质、知识技能应用、结果考核、创新拓展能力四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课程设计表现会比较全面,同时也给出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促使学生提高对行业发展的关注度,提高其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职院校《铁路货运组织》课程设计成绩评定等级表现
  实践教学已经成为高职教学中的重点,它是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课堂,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促进其知识、能力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发挥着其他教学形式难以替代的作用。课程设计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课程设计的指导和成绩的评定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计存在雷同性
  在班级内部,有的同学可以独立完成设计任务,也有一些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需要和同学之间互相商议,因此,同一班级的课程设计会出现一定量的雷同,给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同一年级的平行班级中,这种现象也时有发生。
  2.消极等待,自主学习能力差
  部分学生的惰性及依赖心理,使得在课程设计课堂上看闲书、玩手机的现象时有发生。他们缺乏学习主动性和探索精神,只是在等待其他学生得出思考结果后,依照其设计思路,作以简单修改,便轻下结论。
  3.重视最终结果,轻视过程考核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过于重视最终的设计报告,对于设计过程的考核大多只关注考勤情况,这种习惯也促使部分学生忽视考核的过程。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改进的建议
  1.课程设计任务布置多样化
  在同一班级中,将课程设计大概分为几个设计阶段,有一定的时间进度,每次指导教师下课前记录设计进度,将其纳入考核范围,防止学生课下互相抄袭;在同一年级的平行班级中布置不同的课程设计任务,或者改动课程设计任务中的某几个已知条件,使之大体设计思路相同,但是具体解决方法不一样。
  2.分组学习,互相督促
  建議每个小组人数不宜过多,3~4人最佳(人数多了,部分成员又会出现倦怠情绪),不需要小组长,各组内成员平等互助,同进同退。这样既解决学生遇到问题可以互相探讨的需求,又可使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监督、促进。
  3.注重过程考核
  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团队协作表现、知识技能应用能力纳入考核范围。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体系的改革思路
  1.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将学生在课程设计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提优考核的一部分,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杜绝课程设计千篇一律。
  2.加强结果考核,考核方式多样化
  以往的课程设计,一般都是以学生最终递交的课程设计报告为准,结合设计过程中的表现由指导教师给定最终评定成绩,很少有汇报环节,导致学生出现互相抄袭、交报告混成绩的现象。新的评价体系中应该加强对汇报答辩环节的考核,可以采用汇报答辩、抽查提问、场景模拟、角色扮演、模型展示、演讲感悟等方式将课程设计的结果呈现出来,多样化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因材施教,注重层次化教学
  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年来,就业率的提升为学校带来了大量生源,这其中不乏成绩优良、素质较高的人才。因此,在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可以相对轻松、较快地完成课程设计,达到验收标准。为给这些学生提供上升空间,可以布置和课程设计相关的拓展任务,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深层次了解行业动态和行业发展等。
  以《铁路货运组织》中阔大货物装载加固课程设计为例
  构建成绩评价体系
  1.将课程设计考核划分为基本素质、知识技能应用、结果呈现、拓展素质考核四大部分,体系构建如图1所示。
  基本素质,即素质考核,权重0.2,主要考核学生在课程设计实训周的考勤情况、参与课程设计的积极程度和在合作过程中的团队意识。
  知识技能应用,即技能考核,权重0.4,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设计任务的整体规划能力、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方案的合理性研究和实践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结果呈现,即结果考核,权重0.2,主要考核学生的课程设计报告的合理性、规范性,汇报情况,语言表达能力等。
  创新拓展,即提优考核,权重0.2,主要考核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课程设计内容是否创新,汇报形式是否有创新意识能更加生动直观,设计理念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另外,对于程度完成较好的学生还可以由指导教师布置相关拓展任务或者学生自己结合目前的行业动态撰写一份行业发展见解,字数不限,要求要有独立思想和创新观点,完成任务后给予额外分数奖励。
  2.课程设计评定具体评分标准
  以《铁路货运组织》中阔大货物装载加固课程设计为例,具体各个环节的评定评分标准表格如下。考勤表格见表1,课程设计学生自评与互评见表2,阔大货物装载加固课程设计成绩评定登记表见表3。
  (2)出现A、B、C等级标志的考核内容时,得分为等级制,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等级分值,不能自行给定。
  (3)没有给定等级的考核内容,可视学生表现在表格给定分值内自行评定得分。
  注:(1)出现A、B、C等级标志的考核内容时,得分为等级制,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等级分值,不能自行给定。
  (2)没有给定等级的考核内容,可视学生表现在表格给定分值内自行评定得分。
  目前,本校的《铁路货运组织》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正在积极试行这种新的评定方法,把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纳入考核的范畴,由于细化评定标准,也增加了课程设计成绩评定的透明度,这种方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鞭策学生们遵守课堂制度,激励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获得了较好的教学反馈意见,也希望在后续的试行过程中能够查漏补缺,完善具体细节内容,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徐林、关守平、张羽、张伟宏、赵静:《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考核模式改革与实践》,《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第30卷第10期,第354-356页。
  [2]黎藜:《学生平时成绩评定方法及意义》,《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
  [3]姜海燕、梁敬东:《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07年第4期,第45-48页。
  [4]《高校教育中的平时评价探究》,《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8期,第119-120页。
  作者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运输教研室陕西西安
其他文献
冷却水系统若不进行水质处理,将会产生水垢、腐蚀、微生物滋生而影响设备安全运行及生产,因此对系统进行水质处理是必要的.
本文主要计算了轴瓦装入连杆孔时的压入阻力及装配后轴瓦内孔的收缩量,提出了一种较为合理的装配方法.
在进行运动副间隙的随机特性分析时,应根据运动副受力情况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分析模型,运动副受力较小时可以采用随机模型,而当运动副受力较大时就应该采用连续接触模型,本文以移
提出了机床进行的绿色设计的观点,并针对机床的绿色设计的综合评价体系,阐述和分析了其评价准则和评价指标的构成与内容。讨论了机床绿色设计的内容。
通过张双楼矿井筒破裂的两种加固方法效果的对比,结合风井地面注浆加固经验,说明地面注浆加固破坏井壁是一种有效的实用方法。
提出了“根据原煤煤质变化自动给煤”的理论,并根据在该理论指导下进行数个的现场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