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借助乡村振兴的政策契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有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基于此,在乡村振兴视角下,从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红色旅游人才发展、红色旅游文化发展、红色旅游生态发展、红色旅游组织发展等几个层面,对红色旅游的大力发展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红色文化事业的建设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红色旅游;红色文化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30-0135-03
乡村振兴是国家在产业升级转型、贫困帮扶背景下提出的乡村地区发展政策,其强调充分发挥乡村的文旅优势,来实现乡村地区增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而红色文化作为一些乡村地区旅游产业的关键优势,需有效利用乡村振兴政策带来的福利和契机,全面发展当地的红色旅游业,使其逐渐成为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支柱,为乡村建设事业的推进夯实基础。
一、乡村振兴视角下的红色旅游发展分析
总体来看,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持有区域以乡村区域为主,而乡村振兴政策强调通过现代化建设,实现乡村致富、帮扶。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红色旅游事业,可以让乡村区域借助致富、扶贫政策带来的契机,充分发挥所持有红色资源的潜能,改善乡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由此实现红色文化弘扬与区域扶贫致富的双赢,提升红色旅游事业建设发展效果。就目前来看,自红色旅游发展被提出以来,借助乡村振兴政策,很大一部分乡村地区通过深度发掘区域内承载的红色文化,加快推进了文化遗址的修缮,以及旅游产品的开发,强化了乡村地区的游客吸引力,构建出了效益、前景可观的旅游消费市场,同时也拓宽了红色文化的宣传弘扬渠道。在此过程中,乡村振兴视角下红色旅游的发展可以被阐述为红色旅游建设与乡村振兴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如图1所示。基于此,从乡村振兴层面上来看,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对于乡村区域整体建设具有极大的意义。
二、乡村振兴视角下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一)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1.发展定位。红色旅游事业包含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要素,因此,可以将上述几个要素作为旅游事业发展建设工作的切入点,以实现对红色旅游事业的全面推进。其中,在产业要素发展中,为了保证建设工作的准确性,需要通过归纳明确当地红色资源的核心主题,对当地的红色旅游产业进行发展定位,为后续的文化资源发掘,特色红色文化建设提供方向。在此过程中,可以以品牌塑造的思路去归纳红色文化主题,并从乡村地区持有的文化资源中,提取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再结合实际情况,归纳出一个旅游品牌作为发展主题,实现红色文化定位。例如,在兰考地区,当地承载了焦裕禄文化、赵垛楼五老将文化这两项主要的红色文化,而这些文化体现了党员干部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因此兰考地区将上述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归纳为干劲文化,由此确立了干劲文化这一产业发展定位与立足点。
2.思路建设。《全国旅游工作报告》显示,目前,国内红色旅游消费者数量占旅游消费者总量超过26.39%,每年增幅达到2%以上。其中,青少年消费者的占比逐渐提高,已经占据了消费者总数量的40%,存在取代老年消费者,成为红色旅游主流消费者的趋势。基于此,在发展思路构建上,应更加侧重于青少年旅游偏好,而且需树立年轻化、现代化的产业发展思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中,现代化、年轻化的发展思路,在乡村振兴视角下可以被阐释为构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的乡村区域,而这一阐释内容,正好符合青少年对旅游地点环境的要求。因此,可以用乡村振兴相关的理论、标准对此发展思路进行细化,以制定更加完善、详细的发展路径,增强红色旅游产业建设发展效果。
3.布局规划。一个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是保证产业良好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中,也要注重产业布局的规划。一般来说,旅游产业链通常会涵盖导游服务、食宿、纪念品等细化的产业元素,乡村需合理规划上述产业元素的布局,设计科学的产业功能分区,使各个产业元素得以协调发展。同时,要突出红色文化这一旅游产业重点,由此为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红色旅游人才发展
1.发展定位。人才是落实乡村振兴政策,发展红色旅游事业的重要力量,而以往乡村发展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人才的匮乏,因此,人才发展也是红色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只有对于乡村区域具有浓厚情感的人才,才能产生极大的乡村区域红色旅游发展热忱,并积极了解、运用乡村振兴政策,做好各项建设工作。因此,人才发展的定位应以本地人才为主,以充分发挥本地人才对乡村区域的情感、认识度等方面的优势,打造一个熟悉乡村振兴政策、对本土红色文化具有热情与深刻认知的人才队伍,为红色旅游事业的振兴、发展夯实基础。
2.思路建设。在思路建设上,应设计出成套的本土人才培养计划,并给予本土人才足夠的就业支持,使红色旅游事业能够留住人才,夯实乡村振兴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在此过程中,可以考虑设计一套完善的本土个人学历提升和乡村人才孵化方案,并以当地或周边的高校及教育机构为依托,培养出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而且还要意识到乡村振兴理论、思想对红色旅游事业建设的重要指导作用,积极将上述理论、思想内容纳入培训内容中,以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视角下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此外,还要构建一个清晰的培训基地建设思路,结合多元化培训体系,进行骨干人才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孵化,提高人才队伍的质量,以更好地发展乡村红色旅游事业。
3.布局规划。在人才布局规划上,需采用多级化、层次化的布局方式,对人才进行定向的培养、应用,为红色旅游事业在各个层面上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乡村振兴规划有三种模式,即联动开发模式、社区参与模式、体验教育模式,因此可以按照这三种模式进行人才布局规划,以实现乡村振兴视角下的红色旅游人才发展。其中,在联动开发模式下,由于该模式主张将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如生态旅游等进行联合建设,需要大量人才,导致本土人才数量难以满足需求。因此,应加强福利待遇,吸引外来人才,以丰富人才布局结构。而社区参与模式则侧重利用本地居民对本地红色文化的天然认可度,完善本地人回乡就业优待政策,全面拓宽本地人才布局规模,增强乡村地区的自有人才供给能力。在体验教育模式下,需在人才布局规划上重点突出服务型人才的培养,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红色旅游体验,推动乡村振兴视角下红色旅游在人才方面的发展。 (三)红色旅游文化发展
1.发展定位。上述论述提出了乡村振兴的三种规划模式,因此,在乡村振兴视角下,红色旅游文化、生态、组织的发展,均可以按照乡村振兴规划模式进行定位、思路建设与布局,以实现弘扬红色文化、振兴乡村经济的双赢目标。基于此,在红色旅游文化发展定位中,可以将文化发展定位为文化联合发展、社区文化宣传、体验文化发展。其中,文化联合发展是指打破行政区的划分,将红色区域内的所有红色文化进行整合、挖掘,使红色文化元素之间形成协同效应,达到改善文化发展状态的文化发展模式。社区文化宣传则是一种借助社区宣传力量,进行当地特色红色文化宣传,以烘托浓厚红色文化旅游氛围的文化发展模式。体验文化发展是一种重视根据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对红色文化进行发掘和呈现,优化游客旅游体验的文化发展模式。
2.思路建设。在乡村振兴视角下,需为上述发展定位,构建相应的实现思路,以明确红色旅游文化发展路径,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在文化联合发展定位下,可以考虑构建多元化、多样化的文化建设思路,并围绕不同的景点、地区,立足于多样化的角度进行文化内涵开发和挖掘,推动红色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在社区文化宣传发展上,则可以侧重对社区宣传力量的运用,并充分发挥社区宣传栏、社区文化建设渠道的效用,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实现红色文化的传播发展。在体验文化发展定位上,则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景区员工培训的方式,帮助其树立服务意识,以优化游客的旅游体验,增强红色旅游产品的游客吸引力,促进红色旅游文化的弘扬发展[1]。
3.布局规划。考虑到当前红色旅游受众年轻化的趋势,在布局规划上,应当在红色旅游文化格局中加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元素,丰富红色文化的内涵,由此让红色旅游产品对青少年群体更具吸引力,推动红色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达到更好的红色旅游文化发展效果。例如在布局规划中,由于青少年对互联网元素具有明显的偏好,因此,可以采用“互联网+”的布局方式,将红色文化与互联网相结合,构建出VR漫游等红色旅游产品,全面拓宽文化发展路径[2]。
(四)红色旅游生态发展
1.发展定位。旅游生态主要是指交通生态,发展生态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各个景点之间交通通畅,为旅游服务的运作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基于此,应将生态发展定位为红色旅游景点生态发展[3]。
2.思路建设。基于上述发展定位,在思路建设中需结合景点的具体位置以及平面分布,结合成本等方面考虑,对景点之间的连通交通线路进行设计,并构建出一个完善的交通线路建设思路,为后续的旅游生态建设工作提供指导。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交通线路的建设不能对周围的环境以及景区造成损坏,而且要尽量在现有交通设施的基础上进行交通线路的延伸与拓展。此外,在旅游交通生态建设思路设计中,还要注意运用交通线路设施开展文化宣传,如设立路边广告牌等,以更好地推动旅游生态的发展[4]。
3.布局规划。在布局规划上,应当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按照文化发展脉络,进行旅游交通线路布局。营造一个脉络清晰、思路明确的旅游生态布局,并注意突出当地红色文化特色,增强旅游生态发展布局规划效果。在此过程中,需要确立核心主题景点,然后以其为中心,采用向外散射的形式,再设置规模稍小的景点,同时,还要按照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安排各个核心景点之间的连接路线,由此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旅游生态发展布局。方便游客通过有序地游览经典景点,还原历史文化全貌,实现旅游生态的建设发展。
(五)红色旅游组织发展
1.发展定位。在红色旅游发展中,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的红色旅游发展组织体系,并对此组织进行发展定位,以明确组织体系的建设,使各项红色旅游发展措施能够得到有序落实。在乡村振兴视角下,结合乡村振兴的联动理论,可以先确立一个自上而下、多级联动的红色旅游建设乡镇组织体系,以多方面、多角度地组织、运行红色旅游发展措施。然后基于此,再建立一个具有“县中心、副中心、乡镇街道、村”的四层结构考核体系,再定位一个基于考核的体系发展模式,使组织体系能够得到可持续的优化。
2.思路建设。在发展思路建设上,应当结合上述考核体系,建立一个配套的考核机制,并运用指标评价法等量化的评价方法,得出全面的考核评价结果,然后根据该结果,分析出现有的红色旅游发展建设问题,再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此不断优化红色旅游发展建设工作的组织,提升乡村振兴视角下红色旅游发展水平。此外,考虑到红色旅游组织包含三个要素,即组织人才、组织服务平台、组织监督。因此,在发展思路建设中,还要将上述要素作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人才、平台以及监督体系建设,全面发展红色旅游事业组织体系,以获得更好的红色旅游发展效果。
3.布局规划。发展布局规划中,由于乡村地区村镇管理比较分散,因此,应当将组织服务平台作为发展布局重点,并运用该平台,将各级组织的力量聯合起来,践行乡村振兴的联合发展思想,构建推动红色旅游发展的合力,以获得更好的旅游事业建设效果。在此过程中,还要将“互联网+”思想应用到布局规划中,并借助互联网技术,打破地理壁垒,改善各地组织力量的交互效果,由此形成一个联结更加紧密的乡村组织力量布局,深入优化红色旅游事业建设组织水平。
综上所述,增强乡村红色旅游发展效果,能够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落实。在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借助丰厚的乡村振兴政策,开展红色旅游系统建设,可以有效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传播我国红色文化、改善乡村居民收益状态、优化乡村区域整体建设,从而让乡村区域在文化、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上获得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彩虹,袁倩颖,文琦.乡村产业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21,(5).
[2] 赵林霞.山西农家乐旅游发展路径探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1,(6):21-22.
[3] 文白成,李泳波,陶金柱.乡村振兴背景下元谋县冬早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云南农业科技,2021,(3):22-24.
[4] 卢雪玲,邱洁曼,陈宛仪.乡村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模式研究——以广州市从化区莲麻村为例[J].中国商论,2020,(13):59-64.
[责任编辑 百 合]
关键词:乡村振兴;红色旅游;红色文化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30-0135-03
乡村振兴是国家在产业升级转型、贫困帮扶背景下提出的乡村地区发展政策,其强调充分发挥乡村的文旅优势,来实现乡村地区增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而红色文化作为一些乡村地区旅游产业的关键优势,需有效利用乡村振兴政策带来的福利和契机,全面发展当地的红色旅游业,使其逐渐成为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支柱,为乡村建设事业的推进夯实基础。
一、乡村振兴视角下的红色旅游发展分析
总体来看,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持有区域以乡村区域为主,而乡村振兴政策强调通过现代化建设,实现乡村致富、帮扶。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红色旅游事业,可以让乡村区域借助致富、扶贫政策带来的契机,充分发挥所持有红色资源的潜能,改善乡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由此实现红色文化弘扬与区域扶贫致富的双赢,提升红色旅游事业建设发展效果。就目前来看,自红色旅游发展被提出以来,借助乡村振兴政策,很大一部分乡村地区通过深度发掘区域内承载的红色文化,加快推进了文化遗址的修缮,以及旅游产品的开发,强化了乡村地区的游客吸引力,构建出了效益、前景可观的旅游消费市场,同时也拓宽了红色文化的宣传弘扬渠道。在此过程中,乡村振兴视角下红色旅游的发展可以被阐述为红色旅游建设与乡村振兴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如图1所示。基于此,从乡村振兴层面上来看,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对于乡村区域整体建设具有极大的意义。
二、乡村振兴视角下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一)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1.发展定位。红色旅游事业包含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要素,因此,可以将上述几个要素作为旅游事业发展建设工作的切入点,以实现对红色旅游事业的全面推进。其中,在产业要素发展中,为了保证建设工作的准确性,需要通过归纳明确当地红色资源的核心主题,对当地的红色旅游产业进行发展定位,为后续的文化资源发掘,特色红色文化建设提供方向。在此过程中,可以以品牌塑造的思路去归纳红色文化主题,并从乡村地区持有的文化资源中,提取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再结合实际情况,归纳出一个旅游品牌作为发展主题,实现红色文化定位。例如,在兰考地区,当地承载了焦裕禄文化、赵垛楼五老将文化这两项主要的红色文化,而这些文化体现了党员干部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因此兰考地区将上述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归纳为干劲文化,由此确立了干劲文化这一产业发展定位与立足点。
2.思路建设。《全国旅游工作报告》显示,目前,国内红色旅游消费者数量占旅游消费者总量超过26.39%,每年增幅达到2%以上。其中,青少年消费者的占比逐渐提高,已经占据了消费者总数量的40%,存在取代老年消费者,成为红色旅游主流消费者的趋势。基于此,在发展思路构建上,应更加侧重于青少年旅游偏好,而且需树立年轻化、现代化的产业发展思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中,现代化、年轻化的发展思路,在乡村振兴视角下可以被阐释为构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的乡村区域,而这一阐释内容,正好符合青少年对旅游地点环境的要求。因此,可以用乡村振兴相关的理论、标准对此发展思路进行细化,以制定更加完善、详细的发展路径,增强红色旅游产业建设发展效果。
3.布局规划。一个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是保证产业良好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中,也要注重产业布局的规划。一般来说,旅游产业链通常会涵盖导游服务、食宿、纪念品等细化的产业元素,乡村需合理规划上述产业元素的布局,设计科学的产业功能分区,使各个产业元素得以协调发展。同时,要突出红色文化这一旅游产业重点,由此为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红色旅游人才发展
1.发展定位。人才是落实乡村振兴政策,发展红色旅游事业的重要力量,而以往乡村发展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人才的匮乏,因此,人才发展也是红色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只有对于乡村区域具有浓厚情感的人才,才能产生极大的乡村区域红色旅游发展热忱,并积极了解、运用乡村振兴政策,做好各项建设工作。因此,人才发展的定位应以本地人才为主,以充分发挥本地人才对乡村区域的情感、认识度等方面的优势,打造一个熟悉乡村振兴政策、对本土红色文化具有热情与深刻认知的人才队伍,为红色旅游事业的振兴、发展夯实基础。
2.思路建设。在思路建设上,应设计出成套的本土人才培养计划,并给予本土人才足夠的就业支持,使红色旅游事业能够留住人才,夯实乡村振兴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在此过程中,可以考虑设计一套完善的本土个人学历提升和乡村人才孵化方案,并以当地或周边的高校及教育机构为依托,培养出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而且还要意识到乡村振兴理论、思想对红色旅游事业建设的重要指导作用,积极将上述理论、思想内容纳入培训内容中,以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视角下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此外,还要构建一个清晰的培训基地建设思路,结合多元化培训体系,进行骨干人才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孵化,提高人才队伍的质量,以更好地发展乡村红色旅游事业。
3.布局规划。在人才布局规划上,需采用多级化、层次化的布局方式,对人才进行定向的培养、应用,为红色旅游事业在各个层面上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乡村振兴规划有三种模式,即联动开发模式、社区参与模式、体验教育模式,因此可以按照这三种模式进行人才布局规划,以实现乡村振兴视角下的红色旅游人才发展。其中,在联动开发模式下,由于该模式主张将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如生态旅游等进行联合建设,需要大量人才,导致本土人才数量难以满足需求。因此,应加强福利待遇,吸引外来人才,以丰富人才布局结构。而社区参与模式则侧重利用本地居民对本地红色文化的天然认可度,完善本地人回乡就业优待政策,全面拓宽本地人才布局规模,增强乡村地区的自有人才供给能力。在体验教育模式下,需在人才布局规划上重点突出服务型人才的培养,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红色旅游体验,推动乡村振兴视角下红色旅游在人才方面的发展。 (三)红色旅游文化发展
1.发展定位。上述论述提出了乡村振兴的三种规划模式,因此,在乡村振兴视角下,红色旅游文化、生态、组织的发展,均可以按照乡村振兴规划模式进行定位、思路建设与布局,以实现弘扬红色文化、振兴乡村经济的双赢目标。基于此,在红色旅游文化发展定位中,可以将文化发展定位为文化联合发展、社区文化宣传、体验文化发展。其中,文化联合发展是指打破行政区的划分,将红色区域内的所有红色文化进行整合、挖掘,使红色文化元素之间形成协同效应,达到改善文化发展状态的文化发展模式。社区文化宣传则是一种借助社区宣传力量,进行当地特色红色文化宣传,以烘托浓厚红色文化旅游氛围的文化发展模式。体验文化发展是一种重视根据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对红色文化进行发掘和呈现,优化游客旅游体验的文化发展模式。
2.思路建设。在乡村振兴视角下,需为上述发展定位,构建相应的实现思路,以明确红色旅游文化发展路径,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在文化联合发展定位下,可以考虑构建多元化、多样化的文化建设思路,并围绕不同的景点、地区,立足于多样化的角度进行文化内涵开发和挖掘,推动红色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在社区文化宣传发展上,则可以侧重对社区宣传力量的运用,并充分发挥社区宣传栏、社区文化建设渠道的效用,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实现红色文化的传播发展。在体验文化发展定位上,则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景区员工培训的方式,帮助其树立服务意识,以优化游客的旅游体验,增强红色旅游产品的游客吸引力,促进红色旅游文化的弘扬发展[1]。
3.布局规划。考虑到当前红色旅游受众年轻化的趋势,在布局规划上,应当在红色旅游文化格局中加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元素,丰富红色文化的内涵,由此让红色旅游产品对青少年群体更具吸引力,推动红色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达到更好的红色旅游文化发展效果。例如在布局规划中,由于青少年对互联网元素具有明显的偏好,因此,可以采用“互联网+”的布局方式,将红色文化与互联网相结合,构建出VR漫游等红色旅游产品,全面拓宽文化发展路径[2]。
(四)红色旅游生态发展
1.发展定位。旅游生态主要是指交通生态,发展生态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各个景点之间交通通畅,为旅游服务的运作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基于此,应将生态发展定位为红色旅游景点生态发展[3]。
2.思路建设。基于上述发展定位,在思路建设中需结合景点的具体位置以及平面分布,结合成本等方面考虑,对景点之间的连通交通线路进行设计,并构建出一个完善的交通线路建设思路,为后续的旅游生态建设工作提供指导。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交通线路的建设不能对周围的环境以及景区造成损坏,而且要尽量在现有交通设施的基础上进行交通线路的延伸与拓展。此外,在旅游交通生态建设思路设计中,还要注意运用交通线路设施开展文化宣传,如设立路边广告牌等,以更好地推动旅游生态的发展[4]。
3.布局规划。在布局规划上,应当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按照文化发展脉络,进行旅游交通线路布局。营造一个脉络清晰、思路明确的旅游生态布局,并注意突出当地红色文化特色,增强旅游生态发展布局规划效果。在此过程中,需要确立核心主题景点,然后以其为中心,采用向外散射的形式,再设置规模稍小的景点,同时,还要按照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安排各个核心景点之间的连接路线,由此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旅游生态发展布局。方便游客通过有序地游览经典景点,还原历史文化全貌,实现旅游生态的建设发展。
(五)红色旅游组织发展
1.发展定位。在红色旅游发展中,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的红色旅游发展组织体系,并对此组织进行发展定位,以明确组织体系的建设,使各项红色旅游发展措施能够得到有序落实。在乡村振兴视角下,结合乡村振兴的联动理论,可以先确立一个自上而下、多级联动的红色旅游建设乡镇组织体系,以多方面、多角度地组织、运行红色旅游发展措施。然后基于此,再建立一个具有“县中心、副中心、乡镇街道、村”的四层结构考核体系,再定位一个基于考核的体系发展模式,使组织体系能够得到可持续的优化。
2.思路建设。在发展思路建设上,应当结合上述考核体系,建立一个配套的考核机制,并运用指标评价法等量化的评价方法,得出全面的考核评价结果,然后根据该结果,分析出现有的红色旅游发展建设问题,再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此不断优化红色旅游发展建设工作的组织,提升乡村振兴视角下红色旅游发展水平。此外,考虑到红色旅游组织包含三个要素,即组织人才、组织服务平台、组织监督。因此,在发展思路建设中,还要将上述要素作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人才、平台以及监督体系建设,全面发展红色旅游事业组织体系,以获得更好的红色旅游发展效果。
3.布局规划。发展布局规划中,由于乡村地区村镇管理比较分散,因此,应当将组织服务平台作为发展布局重点,并运用该平台,将各级组织的力量聯合起来,践行乡村振兴的联合发展思想,构建推动红色旅游发展的合力,以获得更好的旅游事业建设效果。在此过程中,还要将“互联网+”思想应用到布局规划中,并借助互联网技术,打破地理壁垒,改善各地组织力量的交互效果,由此形成一个联结更加紧密的乡村组织力量布局,深入优化红色旅游事业建设组织水平。
综上所述,增强乡村红色旅游发展效果,能够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落实。在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借助丰厚的乡村振兴政策,开展红色旅游系统建设,可以有效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传播我国红色文化、改善乡村居民收益状态、优化乡村区域整体建设,从而让乡村区域在文化、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上获得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彩虹,袁倩颖,文琦.乡村产业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21,(5).
[2] 赵林霞.山西农家乐旅游发展路径探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1,(6):21-22.
[3] 文白成,李泳波,陶金柱.乡村振兴背景下元谋县冬早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云南农业科技,2021,(3):22-24.
[4] 卢雪玲,邱洁曼,陈宛仪.乡村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模式研究——以广州市从化区莲麻村为例[J].中国商论,2020,(13):59-64.
[责任编辑 百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