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你问我是谁/过去我不愿回答/因为我怕/怕城里的孩子笑话”,“别人与我比父母/我与别人比明天”……这是今年央视春节晚会中诗朗诵《心里话》的部分台词。孩子们用最朴实的语言、最本色的表演、最平常的穿着,向观众展示新一代农民工子女的精神风貌,许多观众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激起对农民工的敬佩之情。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工成了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对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安排这次习作,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以生活为依据,展开大胆而合理的想象,认识农民工对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作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习作要求】
根据提供的材料,结合城市生活,展开合理想象,自由命题续写。
【指导程序】
一、引导回忆,激发情感
同学们,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工已经在城市建设和都市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城市里,我们总能看到农民工的身影,能具体说说你的生活与农民工的关系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板书:
城市建设:建筑业、运输业、架线工……
城市生活:清洁工、送水(纯净水)工、送煤气罐工、修理工、保安……
二、阅读材料,明确习作要求
1.出示材料。
夏天的一个中午,小明刚躺下要午睡,楼下传来一阵叫卖声,吵得他不能入眠,“真讨厌,又是农民工在叫卖!要是城里所有的农民工都回了乡,该有多好。”果然,有一天农民工从城里消失了,小明的想法虽然实现了,但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2.明确写作要求。
默读思考:小明的想法实现了,他为什么高兴不起来?请你结合城市生活,合理想象,以上面提供的材料为开头进行续写,重点描述农民工从城市消失后,给小明生活带来的影响,用具体事例说明城市一时一刻都少不了农民工,农民工不是城市的客人,而是城市的主人,他们是城市建设和都市生活的功臣,我们应该感谢他们。
三、引导想象,拓展思路
1.拓展空间,收集素材。
大家想想,如果有一天农民工真的从城市消失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你能联系生活实际具体想象吗?——自由想象,适当引导,拓展思路,认识农民工消失后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不便,教师适时板书:
垃圾:无人清扫 早餐:无处可购 下水道:无人疏通 泔水:无人收取 电器:无人修理 纯净水:无人送达 煤气罐:无人送达 废品:无人收购 住宅小区:没有保安人员
2.引导梳理,编拟提纲。
大家再想一想,如农民工从城市消失,小明还将遇到哪些不便。(自由编拟提纲,同桌交流修改。)
四、阅读例文,借鉴写法
1.写法提示。
可按时间顺序,具体叙述因没有农民工,小明一天的“遭遇”;也可抓住一件事,具体详细地叙述。不管是写一天还是写一件事,都要结合生活实际,选准角度,抓住重点,大胆而合理地想象,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阅读例文。
下面是一个同学的习作,请大家认真阅读,评一评这篇习作写得怎样。
早晨,小明去街口餐馆吃早点,只见餐馆门上贴着“因农忙回家生产,暂停营业”的告示。
小明有些生气:“哼,这么大一个城市,早餐店有的是,不信少了你这村,就没了他那店!”于是他随即赶向另一家。可一连走了七八家,都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他只得气呼呼地回家,想泡点方便面凑合凑合。可哪里想到,饮水机上的水桶已经滴水不见。他赶忙拨电话请水站的张师傅送水,可拨了好一会儿对方才回话:“对不起,送水工请假,无人送水。”小明只好到厨房烧水,可煤气罐里又没有煤气,送煤气的刘师傅也回家忙农活去了。想想农民工在城里的时候只要拨个电话,他们随叫随到,有人送煤气,有人收泔水,有人收废品……城里没有农民工,生活真不方便。
3.根据要求习作。
学生习作时教师行间巡视,选择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习作,引导朗读评议,以“想象大胆而合理,叙述具体而真切”为重点引导评析,使学生更清晰地知道这篇习作的具体要求,以及怎样使自己的习作达到上述要求。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
◇责任编辑:罗申◇
“你问我是谁/过去我不愿回答/因为我怕/怕城里的孩子笑话”,“别人与我比父母/我与别人比明天”……这是今年央视春节晚会中诗朗诵《心里话》的部分台词。孩子们用最朴实的语言、最本色的表演、最平常的穿着,向观众展示新一代农民工子女的精神风貌,许多观众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激起对农民工的敬佩之情。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工成了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对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安排这次习作,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以生活为依据,展开大胆而合理的想象,认识农民工对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作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习作要求】
根据提供的材料,结合城市生活,展开合理想象,自由命题续写。
【指导程序】
一、引导回忆,激发情感
同学们,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工已经在城市建设和都市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城市里,我们总能看到农民工的身影,能具体说说你的生活与农民工的关系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板书:
城市建设:建筑业、运输业、架线工……
城市生活:清洁工、送水(纯净水)工、送煤气罐工、修理工、保安……
二、阅读材料,明确习作要求
1.出示材料。
夏天的一个中午,小明刚躺下要午睡,楼下传来一阵叫卖声,吵得他不能入眠,“真讨厌,又是农民工在叫卖!要是城里所有的农民工都回了乡,该有多好。”果然,有一天农民工从城里消失了,小明的想法虽然实现了,但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2.明确写作要求。
默读思考:小明的想法实现了,他为什么高兴不起来?请你结合城市生活,合理想象,以上面提供的材料为开头进行续写,重点描述农民工从城市消失后,给小明生活带来的影响,用具体事例说明城市一时一刻都少不了农民工,农民工不是城市的客人,而是城市的主人,他们是城市建设和都市生活的功臣,我们应该感谢他们。
三、引导想象,拓展思路
1.拓展空间,收集素材。
大家想想,如果有一天农民工真的从城市消失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你能联系生活实际具体想象吗?——自由想象,适当引导,拓展思路,认识农民工消失后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不便,教师适时板书:
垃圾:无人清扫 早餐:无处可购 下水道:无人疏通 泔水:无人收取 电器:无人修理 纯净水:无人送达 煤气罐:无人送达 废品:无人收购 住宅小区:没有保安人员
2.引导梳理,编拟提纲。
大家再想一想,如农民工从城市消失,小明还将遇到哪些不便。(自由编拟提纲,同桌交流修改。)
四、阅读例文,借鉴写法
1.写法提示。
可按时间顺序,具体叙述因没有农民工,小明一天的“遭遇”;也可抓住一件事,具体详细地叙述。不管是写一天还是写一件事,都要结合生活实际,选准角度,抓住重点,大胆而合理地想象,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阅读例文。
下面是一个同学的习作,请大家认真阅读,评一评这篇习作写得怎样。
早晨,小明去街口餐馆吃早点,只见餐馆门上贴着“因农忙回家生产,暂停营业”的告示。
小明有些生气:“哼,这么大一个城市,早餐店有的是,不信少了你这村,就没了他那店!”于是他随即赶向另一家。可一连走了七八家,都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他只得气呼呼地回家,想泡点方便面凑合凑合。可哪里想到,饮水机上的水桶已经滴水不见。他赶忙拨电话请水站的张师傅送水,可拨了好一会儿对方才回话:“对不起,送水工请假,无人送水。”小明只好到厨房烧水,可煤气罐里又没有煤气,送煤气的刘师傅也回家忙农活去了。想想农民工在城里的时候只要拨个电话,他们随叫随到,有人送煤气,有人收泔水,有人收废品……城里没有农民工,生活真不方便。
3.根据要求习作。
学生习作时教师行间巡视,选择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习作,引导朗读评议,以“想象大胆而合理,叙述具体而真切”为重点引导评析,使学生更清晰地知道这篇习作的具体要求,以及怎样使自己的习作达到上述要求。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
◇责任编辑:罗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