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英奶奶,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prit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秀英奶奶在上海世纪公园。

  人物简介:秦秀英,1947年出生,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只上过一年半小学。2011年开始重新识字,学做自然笔记,作品被多家媒体刊载,最近出版新书《胡麻的天空》。
  梅雨季节,上海整座城都湿漉漉的。《环球人物》记者来到秀英奶奶的二儿子吕永林位于闸北区的家中采访,一开门就见到了这位面相柔和、声音低柔的老太太。这是一间未经装修的两居室,没有刷墙、没有铺地板,更没有什么整体式厨卫,水管子任其自然地裸露在墙外,墙边放着几个花盆、几株植物,墙壁上只有主人写的一些字、画的几幅画作为装点。
  儿子吕永林、媳妇芮东莉正巧都已下班回家,秀英奶奶给大家端上了亲手做的胡麻油花卷。在小小的餐桌前,记者和秀英奶奶随意交谈起来。她说话带着浓重的内蒙古河套地区口音,每次记者刚做出一丝疑惑的表情,还没来得及发问,旁边的儿子和媳妇就会立刻接上帮忙解释,感觉这一家子人的性格,也都像这个屋子一样,不加修饰,率性热情。
  秀英奶奶的新书《胡麻的天空》也是这样的风格,朴拙而自然,透着清新的泥土气息,翻开书页,久疏自然的都市人能够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乡情乡韵。秀英奶奶是4年前才开始学写字、学画画的。这本新书,连另一位70岁开始学写作的“励志奶奶”姜淑梅看到了也称道不已,说她“写得好,画得好”。她的经历也再次向世人说明了,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
  铁棍磨成绣花针,功到自然成
  “有了动物,人的生活也能多一点活乐,没有了动物,鸡不叫,狗不咬,甚声音也没有,人就觉得冷冷清清的……”
  “夏天的胡麻花开成一片一片的,头顶上是蓝盈盈的天,地里头是蓝盈盈的胡麻花。胡麻开花一片蓝,唱上个山曲解心宽……”
《 胡麻的天空》插画。(秀英奶奶 绘)

  在《胡麻的天空》里,68岁的秀英奶奶记述了她对世界的观察。从上海闸北公园里的落叶、昆明蝴蝶谷的蝴蝶,到内蒙古河套公园里的月季,从回忆往昔到记录当下,她用工笔画下图案,着以鲜明的色调,配上朴拙的文字,形成了一篇篇赏心悦目的作品。这本书让很多人认识了她,称她为中国版的“摩西奶奶”。
  1940年,80岁的摩西奶奶曾在纽约举办个展,引起轰动。这位一辈子生活在农场里的老妇人,从未受过正规的艺术训练,77岁才开始画画,她那些清新、明快的画作感动了全世界。
  秀英奶奶本名秦秀英,原本也是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村妇女,人生的戏剧性转变开始于2011年。这年3月,吕永林夫妇把她从内蒙古接到上海,第二天带她去公园,照下许多相片。回到家,儿媳把照片输入电脑,并拿出了纸和笔,让婆婆照着屏幕画下来。几十年都不曾碰过笔的老人为了不让小辈失望,用颤巍巍的手,画了一朵蒲公英,一朵二月蓝,还有一条毛毛虫。
  后来儿子媳妇白天上班后,秀英奶奶就一个人去闸北公园锻炼、散步,看见好看的花,就把掉在地上的花瓣和叶子捡回家照着画。儿媳妇又建议婆婆把时间、地点和天气都写上,这样就成了一则完整的“自然笔记”。
  秀英奶奶只读过一年半小学,认识的字屈指可数。为了做好自然笔记,她开始查字典,学会了更多的字词。儿子给她买了本《新华字典》,媳妇给她拿来个小本,她就把常用的字一遍又一遍地抄在纸上。起先,她连标点符号都不懂,整个句子连成一长串,后来才知道点上小黑点,接着知道有逗号、句号。《新华字典》被翻得卷了边,子女要给她买本新的,她却用针线给它缝上了一个大补丁,说:“再来一本,也禁不住我这么个翻哇。”
  当了一辈子文盲,要重新开始学文化,对于这位“忘性比记性大”的六旬老人来说,摆在面前的困难像座山一样大。可她有的是耐心:“只要用功学,不怕学不会,俗话说,牛头不烂,多费两炉柴炭。只要时间长,肯定能煮烂。铁棍磨成绣花针,功到自然成。”
  2011年的10月27日,对秀英奶奶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天,她画的上海闸北公园里麻雀觅食的图画,被芮东莉一个记者朋友看中,登到了《新闻晨报》的头版。一位农村老太太的“拙作”登上了都市大报的头版,这给了她极大的鼓舞。儿子和媳妇趁热打铁,开始教她用电脑、上网,后来还帮她在网上创建了自己的博客。
  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
  2011年末,秀英奶奶回到内蒙古过冬,身边没了儿子和媳妇的督促,她还是坚持不断地翻字典、认字、学电脑,还学会了在网上和儿子媳妇视频聊天,学会了更新自己的博客。她的博客名字叫做“临河而居”,一辈子生活在家乡河套平原,她最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老乡们的认可。
  秀英奶奶的大半辈子在农村劳动中度过。小时候她原本住在内蒙古五原县城,父亲是做粉条的,母亲和奶奶发豆芽卖,后来国民党抓壮丁,父亲因为不愿意中国人打中国人,就当了逃兵,全家人躲躲藏藏来到了一个叫做“二喜民圪蛋”的地方。
  农村的大院,成了秀英奶奶的舞台。 “母亲一出来,大大小小的动物就会往她身边凑……母亲不慌不忙的,先是给羊抱草,再给鸡儿撒食,然后喂猪,给骡子上料,猫和狗一直跟着。”在吕永林的回忆里,别人家养的鸡闹鸡瘟都死了,她却能把鸡养活;别人种不好的地让她去种,她凭着自己的经验,总能把地种好。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秀英奶奶的丈夫在镇上开了个小型的木材加工厂,为了一家团聚,她从农村搬到小镇。之后,她开了个小卖部,守着一个小柜台,天天把它擦得锃亮。而她自己的天地却变得狭窄了。不久工厂倒闭,二女儿下岗、儿子下岗、大女婿去世、丈夫去世……各种不顺遂,使她的生活更加黯淡无光。   即便被二儿子接到大城市上海,儿女们孝顺体贴,她仍然感到不自在。让她耿耿于怀的是一次“到菜市场买葱,听不懂上海话,用一块钱买了一棵葱”。还有一次去超市里买盐,她问售货员“咸盐在哪儿卖”,结果售货员一听笑弯了腰。这一笑,秀英奶奶往心里去了。她觉得委屈、憋闷,和大城市里的人没法沟通。后来便更寡言少语,在儿女们看来,老人实在寂寞。
  直到开始画画和写作自然笔记,秀英奶奶终于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也找到了一种与自然、与他人的沟通方式。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又写起农事笔记、社会笔记,在她的笔下,往事如涓涓细流,不断呈现,有个人的体验、家族的历史,亦可见大时代的影子。
  “社员干活磨洋工,下地人等人,回家人挤人。就这样,社员的生活一年比一年穷,地也是一年比一年瘦”记录着分田到户前人们的心态;“三月三人们要蒸寒燕燕,七月十五蒸面人人,八月十五烙月饼”记录着独特的民俗……作家刘震云做了如此评价:“个体生命的历史之中,已经包含着族群的历史、民族的历史、人类的历史。”
  全靠家人的鼓励和支持
  “现在婆婆开朗多了。有时候管我叫师傅,她还经常开玩笑。我们俩现在是亦师亦友的感觉。”芮东莉对记者说。
  在她的印象中,原来婆婆是一个可怜的老太太。一生贫穷,生活苦闷,性格自卑,老伴早逝后,更加孤苦。“但凡见到个人,坐下来了就跟你絮叨以前的苦难生活。有点像祥林嫂,诉起苦来,没完没了的。我除了当个聆听者,什么也做不了。”
  现在的秀英奶奶创造了价值,收获了自信,新书出版,还将收到一笔版税,这对她来说可是一辈子都没有赚到过的一笔巨款。“要说我一个农民,怎么出书了呢?”“名利双收”的秀英奶奶感慨,这一路能够坚持下来,全靠家人的鼓励和支持。
  “儿子媳妇把很多精力放到了我的身上。学电脑的时候,我一开始连字母有大小写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懂。媳妇教我,我怎么也学不会。第二天轮到儿子教我,我刚开始学会了,过了一会儿又忘了,儿子都急了。我知道他们的苦心。”
  她不知道的是,她刚学着更新博客时,儿子媳妇为了鼓励她,私底下变换着网名给她写留言、写评论,“今天署名阿猫,明天署名阿狗”,芮东莉偷笑着对记者说。每当看到秀英奶奶礼貌的回复,他们俩私下里是既好笑,又开心。
  秀英奶奶说,一开始,她画画、写字是为了“取悦”子女,多少有些不情愿。但后来,这成了她自觉的行动。在儿子吕永林看来,母亲是有天赋的:“她形象思维能力很好,画的那些老建筑,房屋的门朝哪边开,房间的数量、方位一点都不错。而且母亲的情感丰富,即便在辛劳的日子里,她也从不忘记在院子里、窗台上养上一些美丽的植物,海棠、水仙、夹竹桃、天竺葵、九月菊、满天星……”
  秀英奶奶是个左撇子,工作起来,左手画画右手写字,左右开弓,阵势壮观。现在,她还收起了徒弟,让自己的妹妹秦秀平也开始学着写自然笔记。
  她还是保持着更新博客的习惯,最新一篇描述了1958年家乡通火车时的情形。有网友称赞她描绘了一个童话世界,鼓励她再接再厉。秀英奶奶回复:“我会保持下去,永不放弃!”还有人让她介绍经验,她回答:“我没学过画画,但有耐心,胆子也算大,不怕在纸上画出来的东西不像。只要肯坚持,就会越来越好。”
  但采访中,她告诉记者,最近的她,又陷入了新的烦恼。有个老年大学邀请她去做讲座,这让她很为难:“平时拿起纸、拿起笔来,画一画、写一写还可以,讲话就不行了,那么多的人听,讲得不好就让人笑话了。”在儿子媳妇的帮助下,她开始备课、做PPT,“很辛苦,但学无止境啊。”
其他文献
唐代画家、政治家韩滉不仅画技高超,还善于识人用人。凡是录用的属官、幕僚,他都会根据各自的长处来安排工作,做到人尽其用。  在韩滉任镇海军节度使时,有位老朋友携子来访,希望他为自己的儿子刘恩安排一份工作。韩滉上下打量了刘恩片刻,发现他不苟言笑、举止呆板,看不出有什么长处,就要拒绝。老朋友忽然长揖至地,哀求道:“请您看在咱们多年的交情上,收下他吧!”韩滉无奈,不得不答应。  当晚,在出门赴宴时,韩滉特
12月14日至17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他先是来到郑州出席  上合组织总理会议,而后来到乌镇参加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5日晚,网友拍到了习近平与梅德韦杰夫在随行人员陪同下,踏着青石板路从冶坊桥西行至“淡茶馆”附近,步入“车溪筷子铺”的情形,习近平向梅德韦杰夫介绍筷子文化,梅德韦杰夫频频点头,表示自己也使用筷子。17日,梅德韦杰夫回到北京,接见了中国青年代表,其中包括影视明星
解放军少将和知名电视评论员,这两重身份如果张召忠只占其一,他的退休就不会引起如此之大的社会关注度。当这两种身份结合在张召忠身上时,他便成了少有的现象级人物。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张召忠从默默无闻的普通军人到万人瞩目的军中“明星”,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有着密切联系,是这个时代让张召忠走向荧屏,走入公众的视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外界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中国元素逐渐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成为一个有
围绕欧盟征收航空“碳税”的争端不断发酵,欧盟这种单边的强制行为遭到了其他国家的联合抵制。2月21日至22日,中国、美国、巴西、印度、日本、新加坡、南非、阿根廷等32个国际民航组织非欧盟成员国聚集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共同商讨如何采取反制措施。会议通过了《莫斯科会议联合宣言》,29国签署该宣言,一致反对欧盟征收航空“碳税”。各国已打响反击欧盟强征航空“买路钱”的第一枪。  要求欧盟停止单边行动  根据
玛丽·雪莱的画像。  人物简介  玛丽·雪莱,1797年出生,1851年去世。英国著名小说家。创作出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或译为《科学怪人》),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  好莱坞影片《屠魔战士》上映了,这部电影也许不会成为经典之作,小说原作者却值得让人探究一番。《屠魔战士》改编自著名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这个惊悚诡异的故事,出自200年前一位女作家之手。她就是诗人雪莱的第二任妻
内向的人,青春期总是难过一点。还好,之后的我慢慢接受了自己的内向和不自如。长大后才发现,那些光芒和晦暗,可能只是我臆想出来的,在他人的记忆中,我可能也有自己的光彩。1   常常想起初中开学的时候,推着自行车在校门外等开学的情形。那会儿我刚转了校,同学都不怎么熟。有个长腿穿短裤的女生倚在自行车上,和其他姑娘们聊天。我对未来一无所知,感到一片空茫和略微的紧张。初中的前两年,我一直在这种紧张中度过。 
经常有人问我,在我的理想版图中,精神文化生活是什么样子?网络时代又能提供什么样的精神食粮?答案恐怕见仁见智,一言难尽。在今天这个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已使人们难以固步自封,难以作壁上观,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我们自己也处于变动之中,我们此时的任何结论都非定论。我们感觉到了问题,但难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只能描述它。   貌似热闹实则煎熬  现代科技促进了人们的沟通交流,提供了足够规模、足够便利的视听信息
2015年11月13日,法国巴黎的法兰西体育场,法国足球队正在和德国足球队进行友谊赛。晚上9时20分,体育场外传来一声巨响,正在比赛的两队球员放慢了奔跑的脚步,观众们也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此后,伴随着场外警笛声的响起,球员和观众们已经有了不祥的预感,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举世闻名的浪漫之都在这一夜被染成了血红色——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30多分钟里,对巴黎发动了一系列恐怖袭击,造成重大平民伤
2014年元旦到来之际,乔·史塔威尔(下文称史塔威尔)给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发来邮件,署名下方带着一个中文链接,写着一行中文:“这里是我上一本书《亚洲教父》的中文正版图书链接,比盗版的便宜!”  《亚洲教父》是史塔威尔2007年的作品,2011年中文版面市,盗版据说屡禁不止。这是让他在中国乃至整个华人世界成名的著作,书里分析了香港和东南亚地区富豪们的发迹之路,剖析了地产商对香港经济的操控,以及东南亚富
人物简介  米歇尔·潘,1987年生,越南裔美国人,因在网络教人化妆而走红。  8年前,米歇尔?潘对着电脑录了一段7分钟的化妆视频教程。从此,迈上YouTube明星的道路,她的化妆视频甚至登上了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幅屏幕。如今,这位28岁姑娘已是4家公司和1.5亿美元财富的主人,还入选了《福布斯》杂志评选的“2015年30岁以下的30位精英榜”。  现实生活中是个宅女  米歇尔的父母是上世纪70年代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