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身边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美术鉴赏课本的第二课内容是玉石之分——中国古代玉石艺术。提起玉石,学生们仅有肤浅的欣赏目光(玉石的光泽、手感等)和朦胧的价值观。而玉石的开发在中国历史悠久,玉器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玉石离我们不远,玉器却是珍贵的工艺品,学生平时不易直接接触到。如果有关知识仅靠教师讲解,学生的兴趣肯定不大。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可利用美术课程资源,供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时使用,它对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养成终身热爱美术的情感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我一边利用网络充实自己的玉石知识,一边思考着如何利用身边有限的资源,带领我的学生们主动地了解有关玉石的历史知识和怎样积极地去探讨玉石的文化底蕴。
  一、课前资料的收集能充实学生的学识
  既然学校内可利用的资源较少,何不在广阔的校外环境中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找有关知识呢?于是,在第一堂鉴赏课结束时,我要求学生们留意身边有关玉石的知识。可以通过从校外书店、学校图书馆、网络媒体、杂志和对玉较有研究的人士等资源去获得。
  二、自读后的小组交流合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新课标理念告诉我们:要注重通过学习方法和过程来提高美术素养。导入新课后,我告诉学生玉石的鉴赏与当时的社会观念、生活环境等有关。玉石的历史发展在课本上介绍了一些,与其我介绍,不如大家分组自读(学生们大为赞同),完毕后结合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小组相互讨论和交流所得。想不到的是,学生们居然非常认真地去做了。那讨论时浓厚的学习气氛让我体会到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交往过促中思维的激活、碰撞和闪光。
  三、运用游戏促进学生与知识的互动
  新课标改革提倡“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教学是一种交流与合作,也是一种互动与生成。学生们通过资源获得了知识,现在的他们也是身边资源的一种。通过小组的互动与全班学生的互动,甚至是和教师间的互动,可以使这些资源不断得到扩大和丰富。我便设计了“考考你”的游戏,小组提出共同探讨未得答案的问题,也可以利用小组已有的知识来考其他组的成员,或者考老师。学生们兴奋极了,热烈地讨论,投入的劲头深深感染了我。他们的问题五花八门:和氏璧现在在何处?中国玉产量最多的地区是哪儿?最好的玉是什么玉?最大的玉有多大?古代没有先进设备,如何制造精美作品?如何鉴别真玉假玉?玉是怎样形成的?玉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色泽吗?……学生们踊跃发言,小组配合特别默契,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而高涨。
  四、分组协作探讨使学习自主性得到提高
  意犹未尽之时,我告诉他们:几千年来,人们敬玉,爱玉,赏玉,戴玉,对玉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玉在国人心中象征圣洁,高贵,美丽,坚贞。玉文化是神秘的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借助身边所有的资源,包括各种课本(字词典、语文、地理、历史等等),分组从成语、古代诗词、历史名人、乐器名、地名等不同方面共同探讨玉石文化的底蕴。我要求他们找出含有玉的内容,归纳古代玉的用途和象征的含义。学生们欢呼着忙开了……
  五、利用成果展示肯定学生自主学习的成绩
  一段时间后是小小的成果展示汇报。我请学生们将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向全班介绍……学生们很积极地发言,很认真地倾听,在这过程中他们不但理解了中国玉石文化的底蕴,更重要的是他们主动探讨学习的行为方式得到了肯定,这对于培养他们以后的良好学习习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六、课件欣赏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
  课件教学一直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因为美术课件便于更直观地进行审美教育。它可更大范围地展现世界民族文化,让学生开阔视野,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提高美术鉴赏水平。
  七、自我评价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延伸
  课后我要求学生对这堂课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者,让他们学会利用他人的评价与自我评价来提高学习的主体性和自觉性,使学习变得更自觉、更主动、更有目的性。这样不仅提高了对美术课的认识,同时增加了学生们沟通和交流的机会。
  开放的问题,明确的目标,发散的思维,自由的操作和待定的结论使学生始终积极主动;尽可能地利用身边资源,使学生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被深化;在探究过程中学习探究的方法,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正是新课标所要求的吗?
  (责任编辑 谭有进)
其他文献
最近跟一闺蜜聊天,席间她跟我描述她前不久新交的男友。对方衣服是阿玛尼的,皮带是Prada的,鞋子是意大利小牛皮的……当我问她这男人做什么工作时,答案居然是一杂志社小编辑。唉呀,笔者真替我同学发愁,这可怎么办呢。大牌的世界如此深不可测,笔者当时用了一上午的时间给闺蜜洗脑,拜金男要不得啊。  这几天一直在考虑写什么话题,傍晚我和同事坐公交下班回家,我们俩兴高采烈的讨论最近的八卦趣事,忽然在同一时间内目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撰文指出,语文教学存在着“少慢差费”的严重弊端,确实切中要害。几十年来教育界一直在寻找科学的语文教学体系,改革举措层出不穷,教学理念铺天盖地,教学实验此起彼伏,不可谓不热闹,不可谓不努力,可目前语文教学仍然不景气,“少慢差费”仍然是目前语文教学的普遍现状。面对“少慢差费”的严重弊端,笔者认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要走 “多快好省”之路。“多快好省”之路就是要增加教材的容量,
不知不觉,十几年的初中班主任生活转瞬即逝。然而,一晃而过的是岁月,沉淀下来的除了每年享受成功的喜悦之外,就是经常感觉到一种隐忧:初中生早恋的现象越来越多。媒体曾经报道说中国的早孕、堕胎年龄正在不断下降,已经日益逼近初中生的年龄。早恋对初中生的身心、学业以及将来的生活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危害。然而痛定思痛,如果我们仅仅是想方设法阻止此类事情的发生,那只能是“扬汤止沸”。我们最需要做的是“釜底抽薪”
教材解读就是教师对教学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的开发和利用,最主要是指教师对教科书的使用和开发。新课程的实施推动了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开发使用,然而,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在使用教材中存在着剑走偏锋的现象,这应该引起广大历史教学者和研究者的关注。笔者结合对《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的一次教学大比武中选手们的教材解读的分析,就教材解读如何避免剑走偏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剑走偏锋:教材解读中失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要和善地、愉快地教育学生,以便学生能在没有殴打、没有哭泣、没有厌恶的气氛中,在和蔼可亲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有人说,学生的自尊心,就像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也有人说诚挚的心灵,是学生情感的钥匙,高尚的师德,是学生心灵的明镜。是的,要让学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教师必须有一颗爱心,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一句话,带着爱上路,走过的路旁就一定会开满芬
“你幸福吗?”也许很多高中学生对此的回答是否定的。过重的学习负担以及高考的压力使学生整天被焦虑、抑郁、挑剔、批评和埋怨的情绪所包围,成了分数的奴隶,何谈幸福?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创造轻松有效、活力有序的课堂,让幸福感回到学生身边。  在实践中,我们确实看到,有一些政治课堂精彩生动,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教师和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而乐此不疲,下课铃响了还意犹未尽,甚至会情不自禁响起阵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逐步施行,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得到凸显,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进行道德教育。过去的学校教育中,因为重视学生的学习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导致部分学生道德品质不够完善,在为人处事中出现一定的障碍。为了改变学生道德素质不高的这一现状,应该实行学为本、德先行的教育策略,这有助于增强初中生的道德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德育课现状  思想品德课
由中央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栏目组主办、北京红博馆协办;水墨丹青艺术展览馆、水墨丹青书画院承办的一场以“墨香·别恙初心”为主题的书画邀请展于7月26日在丰台区玉泉营红博馆水墨丹青展览馆正式开幕。  来自众多书画界的名家新秀以及书画爱好者亲临现场观摩、指导。  据悉参展的艺术家有韩国栋、庄毓聪、石金库、耿明星、陶古、张仕森、李雄范、刘禹君、邹士华、李玉刚、萧楠等。  开幕式现场由著名影视歌明星兼水墨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鉴于初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和初中生青春期心理发展实际的双重需要,作为初中生的“有意义他人”——教师,在积极心理学思想的指导下,尝试借鉴应用“以‘写优点’并在全班分享作为惩罚”的方法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做实验,为学生贴上积极的标签,结果发现有利于学生端正课堂学习态度、增强自信心,也有利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研究现
中职生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劳动大军的素质,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未来。然而,贫困地区中职生道德教育受其特定环境因素的制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试图在遵循德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立足实际,对当前贫困地区的中职生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一、贫困地区中职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目标笼统,德育观念落后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