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理论视觉下简·爱性格分析及启示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en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英国女作家夏洛特·勃朗特的作品《简·爱》的主人公简·爱出身卑微、自幼父母去世、寄人篱下,各种生活环境使她自卑,但她自强自立,在自卑中超越自我,最终获得幸福。本文通过阿德勒理论视觉分析简·爱性格,并启示现代女性自立自强,克服自卑,超越自我。
   关键词:简·爱 自卑 超越 现代女性 启示
  英国女作家夏洛特·勃朗特的作品《简·爱》的主人公简·爱出生于贫穷的牧师家庭,出生后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幼小的简·爱寄养在舅舅家里。舅舅去世后,简受尽了舅母和表兄表姐的歧视和虐待,简因为与舅母的对抗而被送进了孤儿院。孤儿院的生活条件极差,教规严厉,简·爱受到了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摧残,童年的生活经历和身世外貌使简有严重的自卑情结,但是简勇于克服自卑,坚持自己的信念,自立自强,因法语、钢琴、画画等优异成年后成为菲尔德庄园的家庭教师,并与庄园的主人罗切斯特相爱并获得了幸福。
  1.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理论构成
  1.1生活意义理论。阿德勒认为生活的意义是基于友情、婚姻及职业,一个人只有对生活意义有正确的理解,才能生活地幸福。一个人的童年对其生活意义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不愉快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容易孕育出错误的生活意义,在童年时期遭遇疾病或在先天因素影响下致使身体的某些器官出现缺陷的孩子更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意义,产生自卑心理;被宠坏和被忽视的儿童都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意义。
  1.2自卑与补偿理论。阿德勒指出当人们因患器官的疾病而导致这些器官没有得到发展,或者较其他器官“低劣”,由于环境给予的压力这些天生缺陷会导致个人在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从而产生出自卑感。当人们出现自卑感时,他们会通过不断地发展自己、提高自身的力量来补偿这种缺陷他们可能会努力将生理缺陷转变为自身優势,也可能会承认自身缺陷,进而通过发展其他机能来补偿有缺陷的机能。继生理研究之后阿德勒又转向对心理自卑的研究,阿德勒认为人们自幼因为生理和心理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幼儿在不得不依赖成人的过程中,自卑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他认为自卑感人人都有,而且正是在自卑感的影响下,人们不断地寻求补偿、超越自卑并实现自我。自卑情结是当人们无法解决他所应付或面临的问题时产生的无力感。有自卑情结的人们通过与社会的合作,不断地了解自己的长处、挖掘自己的潜能,改变自己的处境、提高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来克服自卑实现自我的价值因此自卑感促使人们克服自卑、突破自我,促使人们人格的发展。
  1.3生活风格理论。人们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不同的行为特征和习惯,即是生活风格。自卑感对个人生活风格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错误的生活方式导致错误的认知,从而产生自卑感,要克服自卑就要端正生活风格,形成正确的生活理念。在阿德勒看来,生活风格有统治型、索取型、回避型以及社会利益型,人们只有端正生活态度,脱离统治、索取、回避,积极参与社会合作,用正确的方式解决自卑才能真正超越自我。
  1.4社会兴趣理论。“社会兴趣是全人类和谐生活、相互友好、渴望建立美好社会的天生的需求”。人们基于对社会的兴趣而主动与他人合作、主动帮助他人、主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并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人们基于不同的社会分工,在参与社会活动中逐渐认识自我、实现自我、成就自我,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产生自信获得幸福。如果人们在社会关系中不能与他人合作,对社会没有兴趣时他就会产生自卑感。
  1.5创造性自我理论。创造性自我理论是指人们按照自己的生活风格来培养形成自己人格的能力。人可以有意识地主动地塑造自己的人格和命运,而不是被动地屈服于过去的经验。遗传和环境是人格塑造的前提条件,人们可以自主地有选择性的对待生活中遇到的经验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2.简·爱的自卑性格
  自卑的人认为自己在各方面不如别人,自卑的人总是消极地评价自己的能力、品质等,这使他们做事缺乏信心,悲观失望,无所作为。简·爱是自卑的,童年时她总喜欢把自己藏在舅妈家的窗帘里面看书;简·爱总是评价自己“贫穷、矮小、不美”;简·爱面对来桑菲尔德府的英格拉姆小姐和她的同伴们时把自己躲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以便她能看见别人,别人却看不见她;当圣·约翰向她提出结婚请求时,她的想法甚至低到了尘埃里;当罗切斯特先生因大火导致失明时,简在哀伤之中带着狂喜,因为他看不到她了,没有了财富和外貌的限制,她终于自信地回到了罗切斯特先生身边。
  3.阿德勒理论视觉下简·爱自卑的原因及自我超越
  3.1生活意义。阿德勒从社会关系、职业及婚姻阐述生活的意义。在社会关系方面,简·爱在舅妈家受尽了虐待,虽然寄人篱下,她依然选择了反抗,她渴求平等的关系,她自尊自爱。在罗沃德孤儿院期间,她面对海伦的依来顺受颇为生气,她向海伦诉说里德太太的不好,海伦告诉她生命短暂不能记仇蓄恨,海伦对她性格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年轻善良的坦博尔小姐做她的老师,坦博尔小姐对待学生善良温和的态度成为简教学的榜样。在职业方面,简成了阿戴尔的家庭教师,她知识贮备丰富,深受阿黛尔的喜爱;当简在一所小学校任教时,她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简感受到了自己一直追求的平等与尊重,职业幸福感获得了满足。在婚姻方面,她追求平等,面对圣·约翰的求婚,她知道虽然他很优秀很帅,还是坚决地拒绝了他;面对罗切斯特先生的感情,当她得知他有夫人时选择离开,直到若干年后罗切斯特先生因大火失明,简才重新回到他的身边。
  3.2阿德勒自卑与补偿。简·爱面对表兄们的欺侮,她喜欢读书通过读书补偿着她的自卑;当圣·约翰向她提出结婚请求时,她直接拒绝了优秀、帅气、高大的他;面对罗切斯特先生她说虽然她贫穷、相貌平平,但她有感情,她说如果上帝赋予她财富和美貌,她会让他难于离开她,但即便如此,他们的精神是平等的,由此可见,简·爱在因财富和外貌而自卑,又通过精神独立而自信并超越自我;后来罗切斯特先生因大火失明,简在哀伤中竟然带着狂喜,没有了财富和外貌的限制,她终于自信地回到了罗切斯特先生身边。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作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小鲍庄》自问世以来便得到文学界的广泛关注,除了对真假“仁义”的辨析外,作品还通过母性回归的三种抒写模式,透露出对母性文化的追溯和探寻。   关键词:《小鲍庄》 母性文化 母性抒写  中国的母性文化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女娲”造人而开始的以母系为中心的氏族社会,下可连接到后来的对母性的生殖崇拜,即使在父系氏族逐渐取代了母系氏族之后,人们还是受到母性文化的深远影响。我
牛膝,为苋科牛膝属的植物。分布于非洲、俄罗斯、越南、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朝鲜以及中国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1,75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山坡林下,用药已有近千年历史。牛膝
内容摘要:霍桑在塞勒姆的生活经历和新英格兰地区的宗教文化,以及当地的巫术传说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创作中梦幻手法的运和通过梦境表现出的对人的关怀。本文立足于霍桑短篇小说中关于梦境描写的文本,分析文本中梦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作者以梦境为刃剖析人性,将人性之恶直接呈现在众人眼前,形成了善与恶的对立统一。霍桑对于人性的直接揭露,原因在于他既希望通过善与恶的鲜明对比,突出人性中善的
产业学院是高校通向社会的窗口,是连接社会和学校的桥梁,产业学院承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任,就业效果是验证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成效的最好体现.通过专家访谈等方法筛选21项二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特有的怒江州独龙族普通人群乙型肝炎五项的检测,了解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无症状人群HBV基因型及基因亚型的分布情况。用云南特有的地域环境、少数民族的不同
内容摘要:《斯万之恋》是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中的重要章节。本文以该章多次出现的“小乐句”为主要聚焦点,以斯万爱情的萌芽、发展和消逝三阶段为线索,浅析斯万爱情的多重含义,初步探讨普鲁斯特的文学创作美学。   关键词:《斯万之恋》 小乐句 爱情  作为《追忆似水年华》七卷本中唯一可以单独成章的故事,《斯万之恋》较为完整地呈现了斯万的一段爱情史。其中对于“小乐句”的书写贯穿始终。但对其重复
一位优秀的摄影师,性情真诚未必学养深厚,学养深厚未必胸襟广阔,胸襟广阔未必气质高雅。胸襟与情怀,视野与勤奋,双剑合璧者,尤其难能可贵。在我认识的摄影者中,能够不为名利、以一颗平常心热衷摄影事业者尽管为数不少,但真正卓有成就,能够名副其实地称之为摄影家者为之甚少。而郑社奎先生正是一位堪称优秀摄影家的重量级人物。  从以摄影爱好者的身份步入摄影界,到以专业摄影师的眼光锁定西域;从将大自然火热的情怀融入
俄国文豪屠格涅夫的作品中有许多爱情故事.大部分爱情故事有着共同的特征,即短暂的爱情,女强男弱的格局以及悲剧的结尾.这些特点既映射出俄国民众和俄国文坛的爱情观、幸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