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概说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utz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教学观念,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要采取一系列手段、措施来帮助自己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这些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与措施还需要一个根本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来指导语文教学,其实,这个最根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和理念就是我们所说的观念。
  有了教学观念,我们的教学手段和行为才能得到很好地运用与实施。所以,教学观念对于每一位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要想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能力,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摒弃那些陈旧的、无益于现行语文教学的老思想、老观念、老教条。
  虽然“新课程改革”的口号已经伴随我们走过了很多春夏秋冬,可是,我们的学校与教师是否真的转变了教学观念,已经走上了追求“真、善、美”的语文教学道路?我看未必!笔者作为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这一群体中的一员,对此有切身的感受。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之所以无法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其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自身因素
  综观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这个群体的整体状况,不难看出一些顯而易见的问题。由于农村学校的环境和软、硬件设施较之城市学校存在很大的差距,因而近年来毕业的师范类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学校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进而导致了各农村学校“有编难补,有学科无教师”的尴尬局面,自然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师的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加之,很多老教师都是从教多年的经验型教师,正是由于他们拥有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了思维定式,要想一时改变他们的教学观念比登天还难。另外,教师们的学历层次也存在严重的失衡现象。据调查显示:全国农村学校语文教师没有经过系统专业化知识学习的约占半数以上,且他们很少涉及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这也是导致他们教学观念难以转变的原因之一。
  二、外部因素
  学校是提供教学服务的场所,学校的声誉与教师、家长有着莫大的关联。学校的声誉需要家长来评价和给予,而家长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紧接着学生的考试分数又与教师息息相关,如果学生的分数考得很理想,那么家长对教师的评价自然就非常理想。反之,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则会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在强权和虚荣面前,教师不得不被迫沦为分数的奴隶和工具。义无反顾地把转变观念的事抛诸脑后,继续经营着那维护学校和自己声誉的事业——穷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最终使自己能够摘取“优秀教师”的桂冠。
  三、利益因素
  教师除了教学之外,还得有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和奖励性绩效分配。专业技术职称如何评定?这可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因为每个教师从事的工作都一样,但是职称的名额又很少,该怎么办呢?于是为教师量身打造的一系列职称晋升条款应运而生了。这不计其数的条款中,当然不乏有对学生考试分数的角逐,因为他们认为: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且不管他分数的来路是否正当,是否阳光,是否有价值,是否绿色。反正分数居上者即可折桂。奖励性绩效的分配也成了一大难题。皆因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的人太过消极和慵懒,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尽到最大努力;有的人又太过贪心,总想一口气吞下一头大象。如此这般可让人犯了难,冥思苦想,衡量一番后一致认为:还是以学科考试分数为定盘星进行分配,才会无伤大雅,其乐融融。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为了不完全丢掉自己那份本来就十分微薄的绩效奖励,只得暂时把转变观念的想法搁浅,时刻贯彻分数评比的思想,在应试教育的泥泞路上踟蹰前行。
  我个人认为:一位崇尚自由、追求“真、善、美”的农村语文教师,是不应该被以上三种消极因素所左右的。一个真正的灵魂工程师,一个真正的教育思想者,不会因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个人利益的得失而改变自我的教学理想与初衷。当下我们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振作起来,探索如何转变自己的语文教学观念。也许有人会问:我们应该怎样转变自己的语文教学观念呢?笔者在此向全体农村语文教师提出以下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树立开放的语文教学意识,着力 “生活语文”的发掘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进步,观念在更新。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必须与时代接轨,时刻关注语文发展的方向,敢于对语文教学进行大胆的质疑,不断地参与语文教学改革,这就需要我们树立开放的语文教学意识。开放即思想的开放与课堂的开放。只有做到了课堂的真正开放,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更具活力,学生才能够主动地学习语文,学好语文。那样的课堂将不再是普通的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而是教师与学生诗意栖居的地方。
  二、以教育专家为支点,提升自我的教学理论高度
  教学行为是需要权威的理论作为支撑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只有经验,而没有教育观念,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理论是在不断更新的,经验却是会过时的。经验无法帮助我们清晰地睁开“教育的眼睛”,自然也无法为我们走向名师的领奖台奠基。自己要想成为教育的领军人物,抑或是教育的“明白人”,就必须借助于那些权威教育专家们的科学教育理论。他们那些操作性强的教育理论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他们能够使你站在理论的高度思考自己的语文教学,让你明白教育的真正归宿到底在哪里。专家们会把迷失于教海暗礁的你给解放出来,使你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由此可见,向专家、学者学习,提升教学理论高度是教学观念转变的必然选择。
  三、做好角色定位,坚持“以(学)生为本”
  很多语文教师很难为自己定位。总认为自己是课堂的调控者和主人翁,喜好本能地控制课堂的话语权,眼中只有自己和书本,忘了学生的存在。这样的课堂是缺乏民主的课堂,是学生被剥夺了发言权的课堂,真正的教育是不需要这样的课堂的。“以人为本”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关注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想法是每个人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语文教师是人类群体之一,应务必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时时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平等对话,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想法。
  总之,教学观念的落后与缺失,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没有科学、正确、可行的教学观念来指引咱们的语文教学是不行的。不然我们的语文教学将出现路线上的偏差,同时还会葬送素质教育所取得的辉煌成果,把以前的所有付之一炬。只有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了,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师才有可能走向真正的语文,令自己和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大语文”的洗礼,让自己的灵魂荡涤其间,最终达到“人课合一”的境界。■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