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对两个地区(山西省及辽宁鞍山市)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培训方式的调查,找出培训方式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及对策,为提高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的效果提供依据。对象:研究的调查对象为两个地区(山西省,辽宁鞍山市)的乡村医生。共调查500人,收回有效问卷292份。结果:调查反映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在培训方式上存在不足,尤其是培训地点、教学方式及培训内容需要进一步的改进。结论: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对农村医疗卫生各个方面的改善很有意义,应当重视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工作,并以增加政府支持,培训方式的改善为方针提高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工作。
关键词:乡村医生;继续医生教育;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7 文献标识码:A
乡村医生是指我国农村最基层一级卫生组织中,具有一定医疗卫生知识和技能的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是大学后终身性的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高层次的教育阶段。其基本任务是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进行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开发医学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保证医生能在整个行医生涯中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的同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现今,我国约有乡村医生100多万,他们是我国亿万农民基本医疗和卫生保健工作的承担者,可以说,乡村医生整体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广大农民的健康状况以及农村卫生工作的可持续开展。又因乡村医生本身的基础条件问题,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为此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对两个地区(山西省,辽宁鞍山市)乡村医生有关继续医学教育的调查中发现虽然继续教育近年来在不断的开展,但其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培训方式方面。本课题正是基于发现问题的角度,在此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培训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调查对象的样本人群为山西省及辽宁鞍山市乡村医生,共调查300人,有效问卷292人。
(二)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及资料。
(三)资料分析
使用SPSS软件包进行相应的分析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共有效调查了292名乡村医生,其中,男性乡村医生135人,占总数的46%;女性乡村医生157人,占总数的54%。具备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6%;具备大专文化程度的占27%;具备中专文化程度的占53.3%;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12.1%。2年以下从医经验的占4.42%;2~5年从医经验的占16.63%;6~10年从医经验的占33.26%;10年以上从医经验的占45.69%。参调人员所在的工作单位中,县级医疗单位中从业的有12人,乡级医疗单位中从业的有40人,村级医疗单位从业的有229人。行医资质中,有执业医师资格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占47.7%;有乡村医生资质的占16%;有中医师资质的占3%;尚未取得相关医师资质的占33.3%。
(二)培训方式基本情况
从表1可以看到乡村医生认为最佳的培训地点是大学和临床医院(48.3%),由于各方面条件存在一定差异,大学和临床医院有着其他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而最佳的教学方式则是临床案例讨论(62%),其次为理论加讨论(43.8%),但与临床案例讨论的需求度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三)培训内容的基本情况
培训内容的选择与乡村医生的需求还是大致相符的,其中,常见外科急腹症的鉴别与处理原则(95.2%);高血压的识别,诊断与治疗(92.5%);消化系统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91.4%);小儿发热及常见呼吸道感染,急性腹泻的诊断与处理(91.4%)需求的比例还是相当高的。相比之下,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识别及治疗(81.2%);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在农村医疗卫生中的应用(81.5%);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82.9%)需求的比例略显偏低。
(四)培训效果的基本情况
由图1可以看出,有近70%的乡村医生认为通过此次培训,开阔了学术视野;分别有近60%的乡村医生认为更新了知识和深化了专业知识;50%左右的乡村医生认为巩固了基础和掌握了新技术。
三、讨论与建议
(一)培训方式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的村医培训的主要特点是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集中在县卫校和县级卫生机构的以获得学历或行医资格为主要目的并以学校培训为主,函授和临床培训为辅的短期的一种职业教育,培训内容主要是传统的临床教学,而从调查中结果中可以看出,县级卫生机构仅仅能满足近30%乡村医生的需求,而大学及临床医院的需求度则大大超过其他几种医疗机构。此外,对于学校培训的授课方式即理论讲解,调查中显示,仅有18%的乡村医能够得到满足,而62%的乡村医生更多的是对临床案例讨论的需求。除此之外,现阶段以传统的临床教学为主的培训内容已远远不足以满足乡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需求,如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在农村医疗卫生中的应用等课程,从调查统计来看,也成为广大乡村医生的需求之一。再从反馈意见中看,更多的乡村医生希望以后的培训内容能更多的倾向于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控制与治疗的指导,常见疾病医疗的新进展等。此次,在大学开展的以理论讲解和理论加讨论为教学方式的继续医生教育得到很好的效果进一步证明了改善继续医生教育的方法方式是很必要的。
(二)培训方式的改进空间及建议
1.培训地点及教学方式方面
从以上的数据说明,仅在县级卫生机构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应当不断向更高级的医疗机构寻求开展空间;而以临床案例讨论,理论加讨论,床旁教学等方式开展则可以最大程度上提升乡村医生的整体素质,进一步使农村卫生工作的开展得到保障。
2.培训内容方面
从上文的数据及反馈可见,培训内容:(1)应更多的涉及相关法律知识,使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更加系统化,规范化;(2)将临床与理论结合,发挥临床的先进性和理论的基础性,从而使乡村医生也能够与时俱进,同时大学及先进的医疗机构也能在不断的培训交流中及时发现乡村医疗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同于城市城镇疾病的特征及发展趋势,各个乡村地区的流行病谱以及在开展过程中的相关政策问题等。随着培训内容的不断改进,其内容应当对乡村地区相关的常见、多发病更加有针对性。从而,乡村医疗机构的水平将不断增加,政策也将更加完善,同时使乡村与城市城镇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可见,其改进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并且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培训方式改进对策
1.加强相关政策及法律
要坚持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要建立和完善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鼓励乡村医生积极参与继续教育,把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情况列入对他们的年度综合考核,并将乡村医生参加继续教育到为乡村医生定职晋升的必要条件,实行职称与聘用、报酬相挂钩。对业务素质低下、责任心不强t参加继续教育后仍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乡村医生要予以强制淘汰。
在现有的政策上加以改进,提供更多的支持给予乡村医生,提供更多的方便给予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予乡村医疗机构的发展。
2.开展定期病例讨论
在英国,临床医生的继续教育除了通过各种“正规”的途径,如专题讲座、专业会议进行以外,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定期的相关专业的病历讨论和会诊。如今,医学知识的更新在信息化的时代更加迅猛,而且,在缺少临床交流的前提下,许多医生漏诊误诊的情况或许会被永远埋没,从而掩盖医生知识上的匮乏,能力上的不足,继而失去纠正错误改进医疗能力的机会。因此,建立相关科室间定期的病例会诊制度,以病人学习疾病、以临床工作拓展知识,做到活学活用,急用先学,将是临床医生继续教育、改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的较好方法。
四、结语
最后,通过此次调查及分析希望能够使乡村医生继续教育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支持,从而提升乡村医生的整体素质,真正成为广大劳动人民的健康保障及农村医疗建设的先导者。
责任编辑:王红军
关键词:乡村医生;继续医生教育;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7 文献标识码:A
乡村医生是指我国农村最基层一级卫生组织中,具有一定医疗卫生知识和技能的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是大学后终身性的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高层次的教育阶段。其基本任务是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进行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开发医学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保证医生能在整个行医生涯中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的同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现今,我国约有乡村医生100多万,他们是我国亿万农民基本医疗和卫生保健工作的承担者,可以说,乡村医生整体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广大农民的健康状况以及农村卫生工作的可持续开展。又因乡村医生本身的基础条件问题,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为此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对两个地区(山西省,辽宁鞍山市)乡村医生有关继续医学教育的调查中发现虽然继续教育近年来在不断的开展,但其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培训方式方面。本课题正是基于发现问题的角度,在此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培训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调查对象的样本人群为山西省及辽宁鞍山市乡村医生,共调查300人,有效问卷292人。
(二)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及资料。
(三)资料分析
使用SPSS软件包进行相应的分析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共有效调查了292名乡村医生,其中,男性乡村医生135人,占总数的46%;女性乡村医生157人,占总数的54%。具备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6%;具备大专文化程度的占27%;具备中专文化程度的占53.3%;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12.1%。2年以下从医经验的占4.42%;2~5年从医经验的占16.63%;6~10年从医经验的占33.26%;10年以上从医经验的占45.69%。参调人员所在的工作单位中,县级医疗单位中从业的有12人,乡级医疗单位中从业的有40人,村级医疗单位从业的有229人。行医资质中,有执业医师资格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占47.7%;有乡村医生资质的占16%;有中医师资质的占3%;尚未取得相关医师资质的占33.3%。
(二)培训方式基本情况
从表1可以看到乡村医生认为最佳的培训地点是大学和临床医院(48.3%),由于各方面条件存在一定差异,大学和临床医院有着其他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而最佳的教学方式则是临床案例讨论(62%),其次为理论加讨论(43.8%),但与临床案例讨论的需求度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三)培训内容的基本情况
培训内容的选择与乡村医生的需求还是大致相符的,其中,常见外科急腹症的鉴别与处理原则(95.2%);高血压的识别,诊断与治疗(92.5%);消化系统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91.4%);小儿发热及常见呼吸道感染,急性腹泻的诊断与处理(91.4%)需求的比例还是相当高的。相比之下,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识别及治疗(81.2%);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在农村医疗卫生中的应用(81.5%);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82.9%)需求的比例略显偏低。
(四)培训效果的基本情况
由图1可以看出,有近70%的乡村医生认为通过此次培训,开阔了学术视野;分别有近60%的乡村医生认为更新了知识和深化了专业知识;50%左右的乡村医生认为巩固了基础和掌握了新技术。
三、讨论与建议
(一)培训方式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的村医培训的主要特点是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集中在县卫校和县级卫生机构的以获得学历或行医资格为主要目的并以学校培训为主,函授和临床培训为辅的短期的一种职业教育,培训内容主要是传统的临床教学,而从调查中结果中可以看出,县级卫生机构仅仅能满足近30%乡村医生的需求,而大学及临床医院的需求度则大大超过其他几种医疗机构。此外,对于学校培训的授课方式即理论讲解,调查中显示,仅有18%的乡村医能够得到满足,而62%的乡村医生更多的是对临床案例讨论的需求。除此之外,现阶段以传统的临床教学为主的培训内容已远远不足以满足乡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需求,如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在农村医疗卫生中的应用等课程,从调查统计来看,也成为广大乡村医生的需求之一。再从反馈意见中看,更多的乡村医生希望以后的培训内容能更多的倾向于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控制与治疗的指导,常见疾病医疗的新进展等。此次,在大学开展的以理论讲解和理论加讨论为教学方式的继续医生教育得到很好的效果进一步证明了改善继续医生教育的方法方式是很必要的。
(二)培训方式的改进空间及建议
1.培训地点及教学方式方面
从以上的数据说明,仅在县级卫生机构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应当不断向更高级的医疗机构寻求开展空间;而以临床案例讨论,理论加讨论,床旁教学等方式开展则可以最大程度上提升乡村医生的整体素质,进一步使农村卫生工作的开展得到保障。
2.培训内容方面
从上文的数据及反馈可见,培训内容:(1)应更多的涉及相关法律知识,使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更加系统化,规范化;(2)将临床与理论结合,发挥临床的先进性和理论的基础性,从而使乡村医生也能够与时俱进,同时大学及先进的医疗机构也能在不断的培训交流中及时发现乡村医疗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同于城市城镇疾病的特征及发展趋势,各个乡村地区的流行病谱以及在开展过程中的相关政策问题等。随着培训内容的不断改进,其内容应当对乡村地区相关的常见、多发病更加有针对性。从而,乡村医疗机构的水平将不断增加,政策也将更加完善,同时使乡村与城市城镇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可见,其改进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并且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培训方式改进对策
1.加强相关政策及法律
要坚持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要建立和完善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鼓励乡村医生积极参与继续教育,把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情况列入对他们的年度综合考核,并将乡村医生参加继续教育到为乡村医生定职晋升的必要条件,实行职称与聘用、报酬相挂钩。对业务素质低下、责任心不强t参加继续教育后仍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乡村医生要予以强制淘汰。
在现有的政策上加以改进,提供更多的支持给予乡村医生,提供更多的方便给予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予乡村医疗机构的发展。
2.开展定期病例讨论
在英国,临床医生的继续教育除了通过各种“正规”的途径,如专题讲座、专业会议进行以外,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定期的相关专业的病历讨论和会诊。如今,医学知识的更新在信息化的时代更加迅猛,而且,在缺少临床交流的前提下,许多医生漏诊误诊的情况或许会被永远埋没,从而掩盖医生知识上的匮乏,能力上的不足,继而失去纠正错误改进医疗能力的机会。因此,建立相关科室间定期的病例会诊制度,以病人学习疾病、以临床工作拓展知识,做到活学活用,急用先学,将是临床医生继续教育、改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的较好方法。
四、结语
最后,通过此次调查及分析希望能够使乡村医生继续教育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支持,从而提升乡村医生的整体素质,真正成为广大劳动人民的健康保障及农村医疗建设的先导者。
责任编辑:王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