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饲料价格及人工成本的不断攀升而生猪价格没有同步攀升的时期,生猪养殖企业所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降低饲养过程中的饲料成本、人工费用,提高母猪的配种率、产仔率,提高仔猪的成活率等等,是生猪养殖企业生存和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措施。本文着重对中小生猪养殖企业成本控制的几点措施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生猪养殖;饲料成本;配种率;产仔率;成活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大,但是粮食价格逐年攀升,养猪企业的生产成本压力也不断增大,养猪行业属于微利行业,不管是种猪企业还是肥猪企业,都需精打细算,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时势掌握自己产品的生产成本。作为一名养殖公司的财务人员,深刻体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压力。本人结合实际工作,就养殖企业成本控制中可以采用控制措施和控制点加以简要论述。
养殖企业的主要成本构成:饲料成本、种猪成本或仔猪成本、人员管理成本等,成本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就是“饲料成本控制”、“多生”、“少死”、“提高成活率”等。
一、建立健全生产成本核算及成本分析体系
对于成本管理来说首先是成本核算,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进行生产成本数据的收集。这些数据来自于日常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原始记录及其分类整理,所以建立完整的原始记录制度、准确及时的记录和整理是进行产品成本核算的基础。其次成本分析,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对成本构成、成本动因的变化及影响成本变动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控制成本或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有效降低猪群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成本
养殖企业主要的成本是饲料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70-80%,是成本管控的重点。因此,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选用营养价值较高而价格又低廉的饲料原料,找出营养全与成本低的最佳结合点,是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根据不同阶段猪的营养需要,合理搭配日粮,保证饲料质量,避免小猪吃乳猪料,中猪吃小猪料,大猪吃中猪料现象,做到有效降低饲料成本。同时,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饲料浪费也是有效降低猪场成本费用的有效方式。如果饲料不按配方比例使用,常见的有:一是加工料时不过称;二是缺乏一种原料时,轻易用其它原料代替;三是原料以次充好,如用湿玉米代替干玉米等。以上三种情况都会破坏饲料配方的合理性,影响饲料利用率。日常养殖过程中还要做到定期净食槽,及时修理料槽,出栏猪及时掏净饲料,无饲养价值的猪要及时处理等,这些措施也能够有效节约饲料成本。
三、有效降低种猪群成本费用,提高种猪群的繁育能力
在养殖企业中如果采用本企业繁育仔猪的方式,那么合理有效降低种猪群成本费用显得就尤为重要了。在具体养殖中种猪群中种公猪与母猪的比例一般以1:40比较恰当。比例过大,闲置公猪过多;比例过小,不能满足猪群配种使用需求,两种情况都会出现无效公母猪,无效公母猪的饲养,浪费人力,浪费饲料,浪费栏舍等。在繁育工程中合理使用繁殖技术,一般可采用猪的人工受精技术和超声波妊娠诊断仪相结合的方式,不但能够有效降低空怀母猪数量,而且能够提高母猪配种时的受胎率和产仔数。种母猪细分不同生产期的母猪,空怀、后备、已配待查母猪、前期母猪、后期母猪、成年种公猪、后备公猪等。因为不同时期的生产种猪对日粮有不同量的需求,就要采取不一样的饲喂量。总之,种猪群要保证空怀猪少,耗料少,配种受胎率高,分娩率高,窝均产活仔数多,才能得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转,生产成本的正常合理。
四、提高仔猪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
仔猪的成活率直接关系到养殖企业前期投入回报率,同时可能影响当期出栏率,成活率低会加大养殖企业成本压力。提高仔猪成活率具体方法如下:
1、防寒保温,寒冷是仔猪的大敌,做好仔猪的保温防寒工作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新生仔猪需要热量多,1~3日龄,30~32℃;4~7日龄,28~30℃;8~15日龄,25~27℃;16~27日龄,22~24℃。相对湿度以70%~80%为好。保温的措施以单独为小猪创造温暖的小气候环境为原则,因为“小猪怕冷”而“大猪怕热”,母猪在15℃气温下表现舒适。
2、固定哺乳次位。每头仔猪及时足量的吃到奶水是保证其发育健康茁壮成长的关键。将体大强壮的仔猪固定在后边奶水少的乳头(体大仔猪按摩乳房有力,能增加母猪泌乳量),将体小较弱的仔猪固定在前边奶多的乳头,以弥补其先天不足。每次哺乳时以仔猪自选为主、人工控制为辅的原则,2~3天即可建立吃奶次位。
3、防止母猪踩压。有统计表明,7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占整个哺乳期死亡率的50%~70%,而哺乳期因压死占死亡总数的40%~50%,可见出生仔猪防压踩至关重要。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在母猪栏内设保育间,仔猪出生后即放入保育间休息,定期放出哺乳,一般间隔1~1.5小时哺乳一次,通过3~4天训练可养成自由进入保育间的习惯;②设置护仔架和护仔栏,规模化的养猪场一般采用高床全漏产仔哺乳栏,可以有效的保护好仔猪和便于管理分娩母猪;③加强产房管理,保持产房安静,24小时专人看管,减少母猪踩压仔猪的机会。
4、加强断奶后的过渡期饲料饲喂管理,减少仔猪断奶应激。为了实现从哺乳仔猪到断奶仔猪的安全过渡,应做好饲料、饲养制度和环境的过渡,同时采用在饲料中添加益生素、益生剂等,能够有效提高猪体免疫功能和抗病力,大大降低因腹泻等造成仔猪死亡。
五、加强消毒防疫措施,降低猪群的死亡率
养殖企业最主要的风险是猪疫,一旦发生疫情,可能给养殖企业带来毁灭性经营风险。所以降低猪群的死亡率,是成本管控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做好猪群的日常防疫消毒,特别是春秋气温变化较大的季节,也是疾病瘟疫高发时期,一旦发生疫病,应根据所发生疫病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控制和扑灭措施,以迅速制止和消灭疫病。扑灭疫病应该“早、快、严、小”的原则进行。“早”就是早发现、早上报;“快”就是快隔离、快封闭;“严”就是严格执行各种防疫措施;“小”就是尽量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即当猪群发生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应立即向当地兽医站报告疫情,以便他们及时到现场进行调查诊断并采取紧急防治措施,同时病猪应立即单独隔离饲养,防止疫病传染给同群猪,必要时可以将猪群进行逐头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将猪群分成病猪群、可疑病猪群和假定健康群,并分别采取措施。经确定为传染病后,应根据疫情种类和实际情况,划定疫区进行封锁,进行严格、彻底、全面的消毒。总之,应采取一切办法将猪场损失降为最低。
总之,养猪行业是一个微利且高风险的行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做好成本控制管理,降低经营风险,养殖企业才能生存、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黄志坚编著:《母猪饲养新技术》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胡立芳、丁涛编著:《生态养殖百问百答》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3]李文勇编著:《降低成本出利润》清华大学出版社。
[4]万寿义编著:《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5]姜伯昊编著:《卓有成效的成本管理体系》人民邮电出版社。
关键词:生猪养殖;饲料成本;配种率;产仔率;成活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大,但是粮食价格逐年攀升,养猪企业的生产成本压力也不断增大,养猪行业属于微利行业,不管是种猪企业还是肥猪企业,都需精打细算,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时势掌握自己产品的生产成本。作为一名养殖公司的财务人员,深刻体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压力。本人结合实际工作,就养殖企业成本控制中可以采用控制措施和控制点加以简要论述。
养殖企业的主要成本构成:饲料成本、种猪成本或仔猪成本、人员管理成本等,成本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就是“饲料成本控制”、“多生”、“少死”、“提高成活率”等。
一、建立健全生产成本核算及成本分析体系
对于成本管理来说首先是成本核算,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进行生产成本数据的收集。这些数据来自于日常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原始记录及其分类整理,所以建立完整的原始记录制度、准确及时的记录和整理是进行产品成本核算的基础。其次成本分析,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对成本构成、成本动因的变化及影响成本变动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控制成本或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有效降低猪群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成本
养殖企业主要的成本是饲料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70-80%,是成本管控的重点。因此,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选用营养价值较高而价格又低廉的饲料原料,找出营养全与成本低的最佳结合点,是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根据不同阶段猪的营养需要,合理搭配日粮,保证饲料质量,避免小猪吃乳猪料,中猪吃小猪料,大猪吃中猪料现象,做到有效降低饲料成本。同时,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饲料浪费也是有效降低猪场成本费用的有效方式。如果饲料不按配方比例使用,常见的有:一是加工料时不过称;二是缺乏一种原料时,轻易用其它原料代替;三是原料以次充好,如用湿玉米代替干玉米等。以上三种情况都会破坏饲料配方的合理性,影响饲料利用率。日常养殖过程中还要做到定期净食槽,及时修理料槽,出栏猪及时掏净饲料,无饲养价值的猪要及时处理等,这些措施也能够有效节约饲料成本。
三、有效降低种猪群成本费用,提高种猪群的繁育能力
在养殖企业中如果采用本企业繁育仔猪的方式,那么合理有效降低种猪群成本费用显得就尤为重要了。在具体养殖中种猪群中种公猪与母猪的比例一般以1:40比较恰当。比例过大,闲置公猪过多;比例过小,不能满足猪群配种使用需求,两种情况都会出现无效公母猪,无效公母猪的饲养,浪费人力,浪费饲料,浪费栏舍等。在繁育工程中合理使用繁殖技术,一般可采用猪的人工受精技术和超声波妊娠诊断仪相结合的方式,不但能够有效降低空怀母猪数量,而且能够提高母猪配种时的受胎率和产仔数。种母猪细分不同生产期的母猪,空怀、后备、已配待查母猪、前期母猪、后期母猪、成年种公猪、后备公猪等。因为不同时期的生产种猪对日粮有不同量的需求,就要采取不一样的饲喂量。总之,种猪群要保证空怀猪少,耗料少,配种受胎率高,分娩率高,窝均产活仔数多,才能得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转,生产成本的正常合理。
四、提高仔猪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
仔猪的成活率直接关系到养殖企业前期投入回报率,同时可能影响当期出栏率,成活率低会加大养殖企业成本压力。提高仔猪成活率具体方法如下:
1、防寒保温,寒冷是仔猪的大敌,做好仔猪的保温防寒工作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新生仔猪需要热量多,1~3日龄,30~32℃;4~7日龄,28~30℃;8~15日龄,25~27℃;16~27日龄,22~24℃。相对湿度以70%~80%为好。保温的措施以单独为小猪创造温暖的小气候环境为原则,因为“小猪怕冷”而“大猪怕热”,母猪在15℃气温下表现舒适。
2、固定哺乳次位。每头仔猪及时足量的吃到奶水是保证其发育健康茁壮成长的关键。将体大强壮的仔猪固定在后边奶水少的乳头(体大仔猪按摩乳房有力,能增加母猪泌乳量),将体小较弱的仔猪固定在前边奶多的乳头,以弥补其先天不足。每次哺乳时以仔猪自选为主、人工控制为辅的原则,2~3天即可建立吃奶次位。
3、防止母猪踩压。有统计表明,7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占整个哺乳期死亡率的50%~70%,而哺乳期因压死占死亡总数的40%~50%,可见出生仔猪防压踩至关重要。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在母猪栏内设保育间,仔猪出生后即放入保育间休息,定期放出哺乳,一般间隔1~1.5小时哺乳一次,通过3~4天训练可养成自由进入保育间的习惯;②设置护仔架和护仔栏,规模化的养猪场一般采用高床全漏产仔哺乳栏,可以有效的保护好仔猪和便于管理分娩母猪;③加强产房管理,保持产房安静,24小时专人看管,减少母猪踩压仔猪的机会。
4、加强断奶后的过渡期饲料饲喂管理,减少仔猪断奶应激。为了实现从哺乳仔猪到断奶仔猪的安全过渡,应做好饲料、饲养制度和环境的过渡,同时采用在饲料中添加益生素、益生剂等,能够有效提高猪体免疫功能和抗病力,大大降低因腹泻等造成仔猪死亡。
五、加强消毒防疫措施,降低猪群的死亡率
养殖企业最主要的风险是猪疫,一旦发生疫情,可能给养殖企业带来毁灭性经营风险。所以降低猪群的死亡率,是成本管控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做好猪群的日常防疫消毒,特别是春秋气温变化较大的季节,也是疾病瘟疫高发时期,一旦发生疫病,应根据所发生疫病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控制和扑灭措施,以迅速制止和消灭疫病。扑灭疫病应该“早、快、严、小”的原则进行。“早”就是早发现、早上报;“快”就是快隔离、快封闭;“严”就是严格执行各种防疫措施;“小”就是尽量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即当猪群发生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应立即向当地兽医站报告疫情,以便他们及时到现场进行调查诊断并采取紧急防治措施,同时病猪应立即单独隔离饲养,防止疫病传染给同群猪,必要时可以将猪群进行逐头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将猪群分成病猪群、可疑病猪群和假定健康群,并分别采取措施。经确定为传染病后,应根据疫情种类和实际情况,划定疫区进行封锁,进行严格、彻底、全面的消毒。总之,应采取一切办法将猪场损失降为最低。
总之,养猪行业是一个微利且高风险的行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做好成本控制管理,降低经营风险,养殖企业才能生存、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黄志坚编著:《母猪饲养新技术》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胡立芳、丁涛编著:《生态养殖百问百答》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3]李文勇编著:《降低成本出利润》清华大学出版社。
[4]万寿义编著:《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5]姜伯昊编著:《卓有成效的成本管理体系》人民邮电出版社。